分享

【国画技巧】还不会画“树”?赶快来看看!

 图书 馆员 2017-02-19
【国画技巧】还不会画“树”?赶快来看看!

国画教程

 国画学习,欣赏,欢迎关注!

真羡慕你       这么早就能认识    

国画教程

还有10万人和你一样

欢迎投稿,一起学习国画,拉你进群, 加我微信1486789584,进群暗号:国画

要想表现出不同种类树的特点,就要把握好其本身的特点,不能一概而论,画得似是而非。今天为大家介绍树的画法。


国画教程 树叶的基本画法,供大家参考:

立干、分枝、露根法

国画山水画树怎么画?树木种类繁多,形状也千差万别,但每株树都是由枝、干,根、叶构成,则毫无例外。固此,学国画山水画画树应从单株画起,了解了一株树的结构及其画法,则易触类旁通,千株万树不难从笔下表现出来。
   国画山水画画树的顺序,一般是先立于,再分枝,后露根,最后点叶。树干、树根与大枝常用双钩墨线表现,小树与远树则用单线。在写意山水中的画树,也有用粗旷的单线,从枝到干一气呵成,不拘于成法的。
   先说立于。立干以取势,一株树的姿势有正、有效、有直、有曲,皆决定于主干的基本倾向。国画山水画画者下笔前,对这个基本形态要胸有成稿,然后从上向下乘势落笔,把它定下来。
   国画山水画画干宜用中锋,以使树干圆劲挺健;也可用逆锋,以表现老树毛辣苍劲的质感;一般不用侧锋,因侧锋不易得势见力。运笔要加强顿挫转折,才能矫健多姿,富有生气。用墨宜稍谈,画成之后,用浓墨在背阴处略加破醒,树的精神就出来了。
   国画山水画画干要注意表现树型特征,有些树要用玻法,才能区别出来,如松树用鱼鳞鼓,椿桐用横披,柳树用人字效,柏树用绳索破,椿树用直披。可在画完轮廓线后,加以被擦。画树干的轮廓线不要一笔到底,生枝处、交叉处要预留位置。老树的树枝上常有大的节疤,可先把它画出来,然后依疤痕画西边的轮廓线。(图1)


图1-1 立杆法

图1-2 立杆法

图1-3 立杆法

图1-4 立杆法

从国画山水画中再说分枝。古人有“树分四枝”之说。“四枝”亦称“四歧”,即画树枝时要从左、右、前、后四面出枝,才能表现出一株树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由于树木的种类不同,各种树枝的生长规律和形态也多种多样,古人通过长期的观察、提炼,把它概括为两种基本形态,即“鹿角法”与“蟹爪法”。“鹿角法”枝条上挺如鹿角状,两枝交接处的内角多为锐角,也有成钝角的;但不宜取直角,直角太呆板。“蟹爪法”枝条下屈,如蟹爪(也称雀爪、鹰爪),枣、柿、盘槐大体属于这一类。当然,在自然界中,各种树木的枝条,无论是上挺的还是下屈的,其中又有千差万别。我们要多画枯树写生,研究各种枝的特征,以丰富画树枝的方法。(图2)


图2-1 分枝法

图2-2 分枝法

图2-3 分枝法

  国画山水画画树枝较困难的是交叉穿插,既要变化丰富,又要活而不乱。树枝的穿插也离不开上编讲过的构图规律;一要充分运用“不等边三角形原侧”。村枝交叉的最小单位是三根枝条,这三条枝构成的状态以不等边三角形最美。落笔时从主枝上生出小枝,小枝上又生出小枝,层层生发开去,自可收到“齐而不齐,乱而不乱”的效果。二要掌握“疏处可走马,密处不透风”的原则,一株树也要有疏有密,有收有放,才有风致。(图3)


图3 枝的穿插

图4 画枝忌病

  国画山水画画树枝要用中锋,才能表现出枝条的挺拔圆劲和富有弹性。运笔要笔笔送到,切忌挑、甩、踢、顿,避免出现钉头、楔凿,或枝大于干等毛病。用墨要前枝浓,后枝淡,适当地把空间距离拉开。(图4)
   最后谈谈露根法。老树年久,雨水冲刷,常使根部外露。土层厚者,根部外露少,如垒如拳,增加了树形的变化。生于石上、岩边者,根部不仅外露多,而且屈折盘绕,如龙如蛇,给人以特殊的美感。画树根宜用逆锋枯笔,使之具有毛辣苍劲之趣。(图5)


图5-1 露根法

图5-2 露根法


点叶法

  国画山水画家根据自然界种种树叶的形态,并根据远看、近看、绕着看等不同角度观察所得,国画山水画将二者综合、概括、提炼,形成了程式化的画树叶的方法,于是国画山水画出现了 “介字点”、“胡椒点”、“平头点”、“松叶点”、“藻丝点”等点叶法。

  国画山水画,点叶法是前辈画家聪明才智和经验的结晶,程式化的方法为后人画树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我们不能把它看得过死,除了画时要灵活运用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多到大自然中去观察、体会,创造新的表现方法。
   据不完全统计,前人创造的点叶法多达28种。尽管叶形纷繁,但从用笔上看,点叶形式不外圆、尖、横、直四种,学国画山水画者可以执筒驭繁,举一反三,如此,则点叶法不难掌握。现将常用点叶法分别列举如下:(图6)


图6-1 点叶法

图6-2 点叶法

图6-3 点叶法

图6-4 点叶法

   国画山水画【属圆笔型的(1)胡椒点  为密集的圆形小点。最好用微秃的毛笔画,落笔时笔锋直摧纸面,迅速提起,有节奏地点下去。从墨色的浓淡中求得变化。
   (2)梅花点与鼠足点  由五点聚成一个小单位,其状如梅花或鼠足,然后由许多小单位交错排列而成。梅花点下笔重,收笔轻,鼠足点下笔轻,收笔重。
   (3)细于胡椒点的称怕叶点。
   (4)由三点组成一个小单位称攒三点;五点组成一个小单位的称聚五点,合而用之者称攒三聚五点。
  国画山水画【属尖笔型的(1)松叶点由八、丸笔或更多的笔划,组成上仰的扇形小单位,一般由中间一笔画起,先左后右。每个小单位参差交叠构成一大片树叶,需注意浓淡的变化。
   (2)介字点与个字点叶形下垂;每个小单位形如“介”字或“个”字。可有两种画法:一种落笔轻,收笔重,画樟树、捕木等就采用这种点法;一种落笔重,收笔轻,如竹叶画法,要有参差交叠与浓淡变化。
   (3)仰头点与垂头点为上仰或下俯的弧形短线,下笔收笔都轻,中间略重。笔划之间要参差交叠;富于变化,不能整齐排列。
   (4)椿叶点用于表示羽状复叶,可由五、六片以上羽状复叶,作星形放射以组成一个单位。先画羽梗,向四周参差分布,再点羽梗两边的小叶片。
   国画山水画【属横笔型的(1)平头点为水平短墨线,用侧锋卧笔画出。为了避免笔线的尖锋外露,下笔时可略带逆锋,使笔迹有钝拙之趣。笔线排列须参差不齐,并有墨的变化。
   (2)大混点与小混点为椭圆形墨点,用笔与平头点相同,只是笔头含水要多,落笔纸上稍作停留,使产生自然的墨晕。点形肥大的为大混点,略小的为小混点,常用以表现雨中揪密的树叶。宜用羊毫笔画,笔头上蓄水多些。
   国画山水画【属直笔型的(1)垂叶点为垂直短线。画时注意藏锋,注意排列须参差不齐,墨色要有变化。
   (2)尖头点比垂叶点短,用墨上轻下重,常用以点苔。
   (3)垂丝点比垂叶点长,落笔上重下轻,可参以颤笔、枯笔,使之虚灵有致。其他还有种种变法,如混点一般是水平排列的,但也可竖直排列,称为“直笔混点”;而梧桐点,则是小混点按个字点的排列方法组成;国画画水草可用垂叶点作较整齐的横行排列,用笔上轻下重,也可用垂头点侧成斜式作横行排列,下笔重,收笔轻。总之,任何表现方法都是国画画家从艺术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学国画山水画者要尊重前人的创造,但不要受陈法的拘禁,只有推陈出新,才能有所创造。



夹叶法

  懂得点叶法的组织排列规律,再学夹叶法就比较容易了,因为有一些点叶如用双钩法画出,就是夹叶。但夹叶法仍有它自身的规律、虽然名目繁多,但是,归纳起来不外乎两大类型。
   【属尖笔型的这类夹叶的画法,是根据各种树叶的形状特征,把它变化为简单几何图形如三角形、圆形、菱形及这几种形状的组合,具有象征意味,有浓厚的装饰风格。
   【写实型】即按自然界中,某些树叶的形状,如实地勾勒描绘矽瞩梧桐叶、槐叶、棕叶等。
   画夹叶,勾线要灵活,要有层次,力戒平板呆滞。应根据画面的不同风格,或粗,或细,或巧,或拙,要与整个画风协调一致。
   夹叶法在写意山水中多敷淡彩,在工整的山水画中常填重彩。重彩设色要注意把颜色点在勾线中间的空白处,不要把墨线盖掉,重色填好后,再用淡色在未填到的空隙处染一染,使色彩连成一片,不至有破碎之感。夹叶设色常用石青、石绿、藤黄、袜砂、储石等,可根据季节与气候的不同选用。(图7)


图7-1 夹叶法

图7-2 夹叶法

苔点固形而异,有数十种之多。清代郑绩曾介绍点的用途,'其意或作石上鲜苔,或作坡间蔓草,或作树中薛梦,或作山顶小树,概其名日苔点。''(见《梦幻居画学简明》),其定义是很确切的。这里主要是介纷表示叶、草、花等非双匀的各类苔点,按照前人所总结过的程式,对各种形状的点,加以区分和归类,列成以下苔点名称表:

       上表仅就其点状分类的,这种分类可便于初学者进行识别。《芥子园画传》中曾说'点法虽不同,然随笔所至,于无意中相似者,亦复不少'。所以不论其为圆点、斜点,近似相混之处是难免的,无法作出截然之划分。 

作为树叶而画的苦点,首先要辨明所画的树科是什么,才好根据其树科点缀出树头的外型,只有时状和树冠都一致了,才可以画出某一树科之特征来。所以叶的聚散画法,要本千树科结构,不宜散乱,才可表现出树的品种。

其次所画之季节,亦和选定树种,使用夹叶当否有关。梁元帝描述树木和叶子的四季特征,'春英者叶细雨花繁也,夏荫者叶密而茂盛也,秋毛者时疏而一零乱也,冬骨青叶枯而枝槁也'。象桃李之点缀春色,梧桐、槐树适于更热,枫树、柿树表现秋光,寒梅、柏树多在寒冬。在一般山水画中的树叶和山石匕的苦点,多是概念、性的圆点,而少用专指某种树科或某种花草之苔点。 

直点类

直点类用以表现远视觉的蔓藤,竹叶或芦苇,收笔时微露锋尖。破笔的画法多用于写意性的树叶,略呈钉头形状,用破笔侧锋画出,参用抢锋,不宜于拘板。
  直线点中还有两种,一是垂叶点,可表现远视觉的树叶,二是尖头点,可表现山石土坡上的杂草。 

横点类

横点类约有下列几种,平头点和仰头点,可用于画笼统之松针,用笔要按冠形状,逐次布置;垂头点在起笔收笔处,稍为下坡,以表现杉树之形状;横垂直点一般直接点在藤枝上。


  圆点斜点类
  圆缺是画苔点最主要之点法,也有数种。大混点用于表现成片的秋叶;小混点可表现稀疏处的散叶,紫荆一类的混点叶;柏树点用零星小点组成柏树远景的叶状。
  胡椒点为各树兼用之概念、点,可点出圆笔中带有芒刺之状。点之间当有组合连接,可用之表现樟、槐、柏树的树冠;梧桐点可用于梧桐,点时或三或四的聚合,叶状大于胡椒;梅花点数点都宜拱向中心鼠足点可画格村的树叶,宜用斜笔点出。
  斜点类有菊花点,可画成圆形微尖;椿叶点光画枝便,然后点成现状之复叶,宜左右分拂,与介率点的笔法不可混同,聚散椿叶点和藻丝点属于此类。


 



弧线点类
  弧线点类为数最多,按其形状,又可归纳为三类。
  1、 个字点类, 个字双勾点属于此类
  2、 介字点类 疏竹杉叶点属于此类
  3、 松叶点类 刺松点 攒三点、攒三聚五点、仰叶点俱属此类

介字点与个字点在用量上仅次于圆点类。在用笔上均略带弧形,用以表现南方的木棉、荔枝、龙眼之类的叶子。松时点呈半圆形弧线,主要用于画松针,象唐代韩幌《文苑图》中的松树,即属这种画法。在京照及许多古代院体画中,多使用圆球放射状的松针,根根松针内向一个圆心,现在花鸟画中还多使用球状松针的。

属于聚合状的有攒三点、攒三聚五点。二者形状相近,攒三点和攒三聚五点的区别,在于攒三点以三点组合交互市紧,攒三聚五点可以或三或五的组会再交互布置。

个字、介字的点,都画成下垂状。松叶点作上仰。笔状微曲,无论上仰或下垂之叶,都不宜画得过直。

清代龚贤总结树叶的苔点画法时说:'一树一叶,叶子不可雷同'是指要按不同树种画时.不能一概作成点状。每个画家画叶的手法,也多有不同,象龚贤把树叶概括为以下六种画叶法:
  1.圆点子叶   2.扁点子叶
  3.半菊头叶   4.松针叶
  5.松针向左、右式及下垂叶
  6.月牙枝叶
  


夹叶  

夹叶比起苔点来说,苔点只是一种概括的描写。夹叶的画法(龚贤称为树叶),就要细致的勾摹出叶子比较具体一些形状,然后填上色彩。如枫叶可填以丹砂,春夏可填草绿或石绿,色调应适应季节之要求,在权头布叶时,应按树科之不同,其分布形状也互不相同,最有特点的是松叶与柳叶,与其它树叶是迥然不同的。山水及人物画中的苔点,有绝大部分用墨点出,用以表现不同形状的花草和树叶,但其中也失水要用一些双勾的夹叶,特别是工笔赋色的画。利用夹叶填色的方法,和工笔画比较和谐一致。

夹叶点是把单时点的形状加以双句而成.如梅花点、浑圆点、个字点、介字点、胡椒点、梧桐点多.都依单叶形状以句后填色。(也订的不慎色.只用颜色复勾一下)一般春夏季的树叶.多以草绿色打底后,上复一遍石绿或石行。秋树或染储黄,或坟胭指枫树叶填殊砂花卉则应按不同花的科目散染_大叶中的独特形状也计产点中所没有的同案式样、如三角状、锯齿状等等,可能是由并列起来的丁头点脱化而出的。

夹叶是构成中门画特色的一个部分,是前人慨括出许多画叶的程式画法。现根据不同的形状,整理出九种.并按照《芥子园画传》上的填色方法,填以适当的颜色。九种火叶的名种如下;

1.介字和个字夹叶  2.枫叶及齿状夹叶

3.梧桐夹叶     4.槐叶形夹叶

5.柿叶形夹叶    6.婆罗春夹叶

7.国菊半圆菊夹叶   8.杏叶形大叶9.梅花形夹叶

 



  其中坚说明消,象枫叶和齿状夹叶,其画法一种是以上仰或下垂的三角形表示;另一种以锯齿表示,在明代画家蓝玻的作品中,这样的夹叶常常使用。填色多用红色,如朱砂、朱源、胭脂、赭石均可;除了尖齿状者外,有一些圆齿状的夹叶,填色可按树种之特点。

  梧桐夹叶,和花卉画不同,一般很少画出叶脉,何的填石绿,有的填石青。桐叶叶片最大,近代公园马路,广植法国的梧桐,其叶略小平梧桐,画法可相同。

  愧叶形的夹叶,包括椿叶、偷叶等都属于此类,因叶片不久,亦可成片的通染。柿状夹叶,一般果树多用,深秋经霜见红,填色与枫叶同。婆罗门椿、栗树等夹叶,畜草绿石绿均可,或背后反衬石绿,也可'上半叶浅红,下半时变浅绿。圆菊、半圆菊形央叶,填石绿石青均可,此叶多用于仕女图中的补景.山水中用勾勒之夹叶,不可板滞。

  

杏叶形夹叶,多数圆形,尾部微尖,梅、杏二种夹叶略同,开花时不宜点叶,因花后始逐渐生叶,填草绿,秋季填储色。梅花形夹叶,实际是胡椒点的双勾,山水画家常爱置于树丛中夹众画出,《龚半千课徒画稿》中载此图例,但《芥子园画传》不列,增补于此。 

中国画之杂树画法

画山水先画树,这是传统山水画的必经之路,也是学习书法 用笔的必然的一关。树取法自然,自然之法变,树法亦变,但自然中树万千不同,对画者来说就自然有个归纳取舍的过程。切忌照搬画葫芦,更重要的是我们表现的主题决定了所要采用的形式,树,山,石,水和云只是用以完成主题的一种元素,所以在画中切不可喧宾夺主。画山水先画树,这是传统山水画的必经之路,也是学习书法用笔的必然的一关。

画树之法起手,可从下而上也可从下而上,要根据个人的习惯和画面的要求来看: 一般来说,画大树多从主干入手,由上而下,从左至右,没骨双钩均可,如图,要根据画面需要而定。如下图:图片(图1)

如若山间小树则一笔从上而下带过也可,古人画远山之树多作减法,两侧加点叶或圈叶即可也。画这一类型的树一定要注意画面松动灵活,切忌画得古板呆滞。也不要拘泥于树的具体形态,以表意为主。

图片

 (图2
图片

(图3)

树之小枝出手之法,则要根据画面而取俯仰之势,如

图片

(图4)

画树之法,从上而下,从主到次的作画过程中均要注意的是在画树干和出枝时体现树木的生长特点,显出阴阳向背的区别来,切忌对称用笔出枝。无论双勾还是没骨均不例外

 

图片

(图5)

古人将树的出枝归为二种最多也最具显著特征:一为鹿角,一为蟹爪。古人言: 画树应注意四枝之法,此其要也。用今天的话来说即是前后左右之穿插使用。加页时更宜 注重此法,切忌平整如纸,无远近虚实疏密变化。 

其二:树势宜有生命之气,切忌死气沉沉 ,在这方面除去用笔力度为主外,更要注意出枝的方向变换,使生树蓬勃向上,枯枝劲扎有力。一般来说,画树之初还是以伸展向上为主旨,即便俯者也应有争上之力。 尤其是对松柏之类老干更就突出其风骨。

杂树的着叶,也不外两种,一是用线,一是用点。一般来说在工笔山水中用线较多一些,写意山水中在以树为主的作品中偶有用到,一般均用在近景部分,这种办法在古代山水画中作为增加画面的变化和层次时常常大量采用,但当代山水画中则很用得相对较少。这应该是山水画发展的一个的变化,究其原因,这是和现在山水画中对于全景山水的透视认识水平的提高有关,毕竟在照顾山水表现的深远时采用双勾的树页画法显然是不现实的。叶大伤树,树大伤山在某些场合还是要注意的问题,一个基本的原则是:在处理这些问题时要注意自己绘画的主体保持一致。

由于古人在山水画中对于树的重视程度很高,几千年的发展下来,也就为我们积累了一笔丰厚的遗产,在,大量有着浓郁生活气息的树枝和叶的表现方也被高度提炼出来,这也是我们在画树过程中必须要加以学习继承发扬的。下边我也们对这些做出一些示范供参考:
图片 
下边树根两处是平时写生所作。画此类画里在一定要时刻记住: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注意取舍,所谓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亦有此意。
下图左侧为古代画家对常见的树叶的一些总结,关于它的具体画法在下一节中将详细加以讲述。此为概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