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英语,口语真的很重要吗?!

 读到好书气自华 2017-02-19



林语堂 (1895年10月10日-1976年3月26日),语言大师,幽默大师,国学大师,因《京华烟云》而或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华人之光。


先生一直以“两脚踩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为自己的座右铭。其在文学、语言(汉语大师,英文鬼才)上的造诣更是无与伦比。


先生在《英文学习之要诀》中,极为重视“口讲”,也即口语: 


“在听讲写读中,口讲尤为重要,尤其是在初级的时候。这并非说我们学习英文的目标,只在能讲几句英语,实在因为方法上应当如此。”


先生在美国、法国等修学、工作、任教数十载,显然英语口语是作为生活工作之语言,必不会差,也因此极为重视口语。为何“口讲”如此重要?在和乐先生看来,英文能看懂,却不能讲,只可说是半身不遂的英语。在学习之程序上,为求基础之稳固习惯之养成,进步之神速,文理之清顺,都应该极为重视口语。先生接下来列出如下理由:



第一,口讲可不断练习。因为口讲是学习的最轻便的方法。


也有人会说,我是想讲英语,但是身边没有环境。这个理由看起来充分,但是只是一个plausible的理由,很容易被推翻呀。假设,你现在身边就是一群老外围着你,你会讲嘛?也不会呀,为何?因为平时积累太少,话到用时方着急,有环境,也未必会说,敢说。其实,除非你找一个外国的对象,或者出国留学,身边一个祖国同胞也没有,大部分时间,我们身边还是中国人居多。这种情况下,就要在老外没有扎堆出现的情况下,多做练习,以备老外随时出现的时候的不时之需。我在读大学的时候,经常是一个人在学校的后山上,大声的朗读、背诵英语小文章,在背的时候,想象一下,这篇文章的单词、句子,什么情况下可以和老外说出来。



第二,口讲之妙,在使学习的人在不知不觉之间吸收英文的句法。最终达到“不费心思,脱口而出,初有疑难,久而久之,自能顺口” 。



第三,文字之有音调,犹如人之有声容,许多诗歌散文抑扬顿挫之妙,都须朗诵才可体会出来。不会读好的人,总不会完全领略此中的妙处。所以 口讲的练习,于将来文学之玩昧,也很有裨益。



相对于蒙头苦背单词、苦学文法这样 “没有将英文学活”的枯燥练习,练习口语的好处,就在于口语能激发兴趣、激活语言乐趣、激动语言感觉(简称“语感”)。大二期间,为了通过四六级考试,同时又想兼顾口语练习,于是就想了一个”捷径 shortcut“ —— 拿四六级的卷子(听力的原文、阅读理解的文章)来进行朗读、背诵和默写。这么做的目的无非两个:一、在朗读真题的过程中,熟悉真题文章的调调以及积累语感;二、同时为说口语积攒语料和素材。


本篇的宗旨,在于强调口语练习,在整个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我在本科阶段英语得到戏剧性提升、自信得到飞跃性增长的突破点,就在于以口语作为突破口,而后斩获了CCTV杯英语演讲比赛冠军。



在口语的练习中,应该把握如下几条原则:


1. 口语既从口中说出的语言,必然涉及发声,因而口语练习的第一步势必是语音。我当时在语音学习的过程中,并没有刻意钻研每个音标如何发音、嘴型部位等等,倒是后期再大三兼职做口语老师的过程中,由于授课需要,而钻研了发音舌位和语音规则。初学语音阶段,建议以 ”趣味性+模仿“为主。/听声音+感知+张嘴模仿/ 就够了。比较推荐《李阳英语365句》http://www.kekenet.com/kouyu/1327/ 这个资料,365句话,都是美国人朗读,每个句子分成 “超级慢速 + 中速 + 超级快速”三种训练方式,着实有效;



2. 练习的过程中,李阳疯狂英语的 “三最口腔肌肉训练” 理念还是非常推荐的,但凡模仿一个句子的发音,一定要做到 “最大声、最快速、最夸张” ,这是一种强化训练的方式,所谓 “矫枉过正”  —— 要纠正一个坏习惯并养成一个好习惯,务必要程度更猛,反弹回来,才能正常。其实,台湾的一名英语名嘴刘毅所研发的 “一口气英语训练” 也是同一个道理:“在一口气之内,把一个句子用最快的速度,说最多的遍数(当然,发音要地道)” 强调的也是一种口腔肌肉发音定型的强化训练 http://baike.baidu.com/item/ 大家可以打开这个链接看看具体方法;


3. 发音还有一种方法,叫做 “影子跟读训练”,听着mp3,如影随形跟读,这是一种语音和语调雕刻的方式。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应该把训练的素材,从短句,改为短文,成篇的朗读和背诵短文,直到脱口而出。


今天关于“口讲”的重要和方法,就到这里为止。




彩蛋:


为大家奉送由林语堂先生亲自翻译的王羲之大作《兰亭集序》的译文节选,一并也请列为同仁和看官欣赏和乐先生的英语文采和风范!


The Orchid Pavilion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In the ninth year of the reign Yungho[A.D. 353] in the beginning of late spring we met at the Orchid Pavilion in Shanyin of Kweich'i for the Water Festival, to wash away the evil spirits.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Here are gathered all the illustrious persons and assembled both the old and the young.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Here are tall mountains and majestic peaks, trees with thick foliage and tall bamboos. 


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Here are also clear streams and gurgling rapids, catching one's eye from the right and left. We group ourselves in order, sitting by the waterside, and drinking in succession from a cup floating down the curving stream;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and although there is no music from string and wood-wind instruments, yet with alternate singing and drinking, we are well disposed to thoroughly enjoy a quiet intimate conversation.



---


作者:金凌虹老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