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议偏瘫患者踝关节运动训练

 昵称34246721 2017-02-19

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其生活质量,下肢功能恢复的程度是决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重要指标,脑卒中发生后,85%的患者首要康复的目标是恢复下肢能力,这往往是偏瘫患者最迫切的愿望和需求,所以许多治疗师对早期下肢功能的恢复也就越来越重视,治疗方法也越来越多。

脑卒中后由于上运动神经元失去对下运动神经元的支配而出现下肢以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为优势肌群的伸肌痉挛模式。常表现为足下垂、内翻,是导致偏瘫患者平衡和步行障碍的重要原因。  许多偏瘫患者认为一旦获得了站位平衡和患肢的迈步运动就应该马上开始行走。从而忽略了患肢负重这样一个重要的步行条件。维持人站立的主要条件:一个是肌肉的力量,一个是平衡,还有一个就是足对接触面的反馈。当患侧负重时踝关节对整个人的平衡起到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当患侧摆动时下肢的主要动力是小腿三头肌。所以当踝关节运动障碍时步行的稳定及速度相对来说就会比较差。

神经恢复理论认为脑损伤后运动的发育是遵循从上到下,由远及近的原则。所以治疗师的惯性治疗思维就会更注重大关节、大肌群的治疗,而忽略了远端踝关节的训练。这些患者虽然髋部和膝部的肌群力量经过训练后均有了很大改善,但步行时由于踝关节的力量和控制能力较差而出现支撑相不稳、摆动相延迟,遇到不同路况时的应急调整能力差而出现摔倒。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早期对踝关节的训练不够重视。针对这一问题设定的早期对踝关节的强化训练。

针对偏瘫患者站立期踝背伸的不足,早期大量持续的对小腿三头肌的牵伸对维持跟腱的延展性,降低小腿三头肌的痉挛,维持踝背伸的关节活动度有着非常好的作用。根据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的理论,早期大量的适当重复刺激可有效促进大脑功能重组的加快,在合适的刺激下治疗次数与疗效成正比。所以不同体位下踝背伸的诱发就显的十分重要。对踝跖屈的训练是很多治疗师争论的焦点。通常情况下都认为会增高小腿三头肌的张力,而忽略了对该肌群的训练。实践证明早期强化该肌的训练不仅不会增高该肌群的张力,相反可有效降低其张力,提高运动能力。并能有效降低早期步行时足下垂、内翻。使早期病人尽可能早的恢复步行,而且还可以尽可能低的减少步行时的异常步态,为后期更快更好的实用步态打下一个坚实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