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偏瘫后踝关节康复练习

 道佛儒医旧葫芦 2022-07-19 发布于北京

很多病友偏瘫以后形成的下肢功能障碍,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下肢功能恢复的程度是决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重要指标,脑卒中发生后,绝大多数的病友首要康复的目标是恢复下肢能力,这往往是偏瘫病友最迫切的愿望和需求,所以广大病友以及康复治疗师对早期下肢功能的恢复自然非常重视,康复练习方法也非常多。

脑卒中后由于上运动神经元失去对下运动神经元的支配,而出现下肢以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为优势肌群的伸肌痉挛模式。常表现为足下垂、内翻,是导致偏瘫病友平衡和步行障碍的重要原因。许多偏瘫病友认为一旦获得了站位平衡和患肢的迈步运动就应该马上开始行走。从而忽略了患肢负重这样一个重要的步行条件。

维持人站立的主要条件:一个是肌肉的力量,一个是平衡,还有一个就是足对接触面的反馈。当患侧负重时踝关节对整个人的平衡是起到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的。当患侧摆动时下肢的主要动力是小腿三头肌。所以当踝关节运动功能不完善时步行的稳定及速度相对来说就会非常差,是导致偏瘫划圈步态的主要原因。

神经恢复基础理论认为脑损伤后运动的发育是遵循从上到下,由远及近的原则。所以有一些经验不太丰富的康复治疗师以及绝大部分病友的惯性康复思维就会更注重大关节、大肌群的康复练习,而忽略了远端踝关节的练习。这些病友虽然髋部和膝部的肌群控制力量经过练习后均有了很大改善,但步行时由于踝关节的力量和控制能力较差而出现支撑相不稳、摆动相延迟,遇到不同路况时的应急调整能力差,还会有典型的偏瘫划圈步态的出现。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早期对踝关节的练习不够重视,没有针对这一问题设定早期对踝关节的练习。

针对偏瘫病友站立期踝背伸的不足,早期大量持续地对小腿三头肌的牵伸对维持跟腱的延展性,降低小腿三头肌的痉挛,维持踝背伸的关节活动度有着非常好的作用。根据我们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的理论,早期大量的适度重复刺激可有效促进大脑功能重组的加快,在合适刺激下的练习次数与康复效果成正比。所以不同体位下踝背伸的诱导练习就显得十分重要。对踝跖屈的练习是有很多不同意见的,很多人都认为会增高小腿三头肌的张力,而忽略了对该肌群的训练,其实保持适度对于该肌群的练习,是利大于弊的,只是需要控制好度和量,个人康复实践证明早期适度强化该肌群的练习不仅不会增高该肌群的张力,相反可有效降低张力,提高运动能力,并能有效降低早期步行时足下垂、内翻。使早期病友尽可能早的恢复步行,而且还可以尽可能减少步行时的异常步态,为后期更快更好的接近正常人实用步态打下一个坚实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