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跟腱术后康复的若干问题讨论?

 物理治疗_PT 2023-09-27 发布于河南
1、跟腱术后前交叉断裂
跟腱是小腿三头肌,由两侧的比目鱼肌和中间比目鱼肌肌腱构成,止于根骨结节。
跟腱术后活动度(背屈)差的原因
A、切开缝合方式手术缝线与软组织交织在一起造成局部张力过大
B、术后2个月不能正常活动造成肌肉、肌腱的萎缩

C、跟腱自身的瘢痕以及和局部形成黏连

 从筋膜链的角度去讲:小腿三头肌和腘绳肌同属于后表链的组成

从肌肉解剖的角度讲:腓肠肌的内侧头与半腱、半膜肌,外侧头与股二头肌相连。

因手术而造成的三头肌的紧张会通过这两种机制,将张力向上传导

臀肌无力会造成伸髋无力,股二头肌会长期代偿引起张力过高
股二头肌的功能是伸髋、屈膝、外旋小腿。它的紧张会引起小腿的外旋。膝关节为了良好的对位,大腿就会代偿性的内旋。股骨内旋、胫骨外旋这样的运动模式,就是膝关节ACL损伤的重要机制。
总结:在跟腱术后,一定要重视对背屈活动的恢复;重视臀肌的激活和二头肌张力的释放;以及对这种代偿模式敏锐的洞察。
存疑:那半腱半膜肌同样也会代偿髋伸,为什么不内旋呢?
猜想:这是因为在伸髋的同时长头需要更多的力去平衡半腱半膜肌的旋转
2、跟腱术后拇指外翻(疼痛)
跟腱术后背屈活动度不足的原因,上文以及进行过谈论。

踝关节的背伸活动度正常是要达到20-30度。在术后康复的几个月内,走的越多,拇指外翻和拇指区域的疼痛会越明显。

我们在正常的步态周期内,走路的步幅越大,对踝关节背屈的能力要求越高。但是术后病人背屈的活动度往往达不到正常步态要求的角度,所以踝关节就会启动代偿的机制。

这种代偿机制在下蹲的模式中比较容易得到观察:当我们背屈不足想要蹲下时,受限的脚踝就会向外翻,也就是外八字的状态,使距下关节过度的旋前,以增大踝背屈的角度。


正常步态踝踝关节外翻16度左右保证大拇指可以在下肢力线的内侧发力,向后蹬地的反作用力都用来推进。属于正确的步态模式。但是踝关节背屈不足患者在步态周期中代偿性的踝外翻就造成了,大拇指在下肢力线的外侧发力,对蹬地的反作用力进行分解,一部分力推进,一部分力会造成拇指的外翻。拇指长期外翻造成拇展肌、内侧韧带拉长松弛,拇收肌横、斜头、外侧副韧带挛缩,日久天长会引起拇指外翻。同时第一跖趾关节应力增高,引起疼痛。
3、跟腱术后股四头肌拉伤
在体育运动中下肢很少一个关节孤立的运动,因为不管是屈伸,还是鞭打的动作。想要发挥出来最大的功率,必须要涉及力的传递(分解、合成)。
下肢最重要的两大功能就是伸和屈,也就是下蹲和跳跃。或者是拉起和后蹬。
在拉起的过程中,下肢的屈链发挥作用,屈髋、膝、踝。这是一个链条,好的一点就是力学的传递,不好的一点就是容易产生代偿。
代偿是一个好的机制还是一个不好的机制,我们要客观的辩证分析。

当这个代偿在我们运动的过程中安全高效的帮助我们完成技术动作,这样的代偿就是好的代偿,我们就要拥护他。如果在运动的过程中,这种代偿给我们造成损伤,那我们就要打到他。如果在另一种机制中发现他有用,就拿出来再用。

在向前和向上的运动中,需要下肢强大的蹬伸能力,那么下肢的伸链:伸髋、伸膝、伸踝。臀大肌、股四头肌、腓肠肌就组成的一种动作模式。腓肠肌无力,股四头肌代偿后拉伤是非常见的。同理,股四头肌无力造成的跟腱断裂也是一样的。
在踢球射门的时候髂腰肌屈肌和股四头肌伸肌就是下肢运动模式的另一种组合,肌肉和肌肉可以进行自由组合,不同的运动模式所扮演的角色也是不一样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