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宾虹保存在浙江博物馆的作品很有故事,当时按照他的遗嘱,这些画作是要捐给国家的,可是当时浙江没有人要,他的夫人很着急,说这些东西在我手上,万一坏了或丢了怎么办?便不断地去联系接收单位。 浙江博物馆据说对接受这些东西并不积极,后来在一个爱好艺术的领导人直接过问之后,才勉强答应了。 悲哀的是接收之后,浙江博物馆的人连包裹都没有打开,就搁置到一边去了,直到黄宾虹去世后三十年包裹才被打开,这就是黄宾虹的遭遇。 黄宾虹山水 黄宾虹在83岁的时候,在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也就是现在的中国美术学院做教授。但实际上,这只是个虚名,那时他的个人艺术还是不被当时的主流学术界看好,实际上处在一个赋闲的状况。办展览的时候,他的作品经常被放在门后面,很少被人看到,学校也不安排他的课,只是偶尔有崇拜者去访问他。 在给自己学生的信中,黄宾虹曾说,他是十年在京城蜗居。他把自己的画拿出来送给来访的人,却被来访的人拒绝了,说你的画黑乎乎的,我看不懂,黄宾虹很尴尬,只好将画又收回来。在当时黄宾虹的艺术不被时尚所看好,但是黄宾虹对自己的学生说,五十年以后你把我的画拿出来裱一下,那个时候人们有可能看得懂我的画。 黄宾虹山水 黄宾虹的画为什么难以被人认同?因为他的绘画里文化含量太重,他的绘画里审美历史感太苍凉,他的绘画不像当下满街走的靓女那样打扮入时,也不像张大千和吴湖帆的绘画那样靚丽,所以欣赏他的画需要人生阅历,需要文化积淀,需要美学修养。 黄宾虹山水 黄宾虹曾在69岁的时候曾去四川待了一年多的时间。这期间他画了几千幅作品。 蜀中的草木繁荣、月夜的林岚氤氲、雨后山峦的苍郁浑厚,让黄宾虹体察到了奇山秀水的内美,真正悟到了知白守黑。这不仅是他对艺术的体察,可能也是他对人生的体察。 黄宾虹一生喜欢看夜山、早晨的山、黄昏的山、雨中的山。曾经有朋友亲眼看到他半夜推开窗户面对夜山凝视...... 文/摘自梅墨生文章《黄宾虹的寂寞人生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