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师也无奈,捐画人家硬不要!

 解连环 2017-02-19



都说画画是寂寞之道,到底有多寂寞?大师黄宾虹捐画,人家硬不要!硬捐了,30年后包裹才打开!看来画画这行不仅是寂寞,还有很多无奈!大师们的大红大紫、风光无限人人都能看到,可大师们的寂寞和无奈又有几人知?


黄宾虹保存在浙江博物馆的作品很有故事,当时按照他的遗嘱,这些画作是要捐给国家的,可是当时浙江没有人要,他的夫人很着急,说这些东西在我手上,万一坏了或丢了怎么办?便不断地去联系接收单位。


浙江博物馆据说对接受这些东西并不积极,后来在一个爱好艺术的领导人直接过问之后,才勉强答应了。


悲哀的是接收之后,浙江博物馆的人连包裹都没有打开,就搁置到一边去了,直到黄宾虹去世后三十年包裹才被打开,这就是黄宾虹的遭遇。


黄宾虹山水


黄宾虹在83岁的时候,在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也就是现在的中国美术学院做教授。但实际上,这只是个虚名,那时他的个人艺术还是不被当时的主流学术界看好,实际上处在一个赋闲的状况。办展览的时候,他的作品经常被放在门后面,很少被人看到,学校也不安排他的课,只是偶尔有崇拜者去访问他。


在给自己学生的信中,黄宾虹曾说,他是十年在京城蜗居。他把自己的画拿出来送给来访的人,却被来访的人拒绝了,说你的画黑乎乎的,我看不懂,黄宾虹很尴尬,只好将画又收回来。在当时黄宾虹的艺术不被时尚所看好,但是黄宾虹对自己的学生说,五十年以后你把我的画拿出来裱一下,那个时候人们有可能看得懂我的画。


黄宾虹山水


黄宾虹的画为什么难以被人认同?因为他的绘画里文化含量太重,他的绘画里审美历史感太苍凉,他的绘画不像当下满街走的靓女那样打扮入时,也不像张大千和吴湖帆的绘画那样靚丽,所以欣赏他的画需要人生阅历,需要文化积淀,需要美学修养。


黄宾虹山水


黄宾虹曾在69岁的时候曾去四川待了一年多的时间。这期间他画了几千幅作品。


蜀中的草木繁荣、月夜的林岚氤氲、雨后山峦的苍郁浑厚,让黄宾虹体察到了奇山秀水的内美,真正悟到了知白守黑。这不仅是他对艺术的体察,可能也是他对人生的体察。


黄宾虹一生喜欢看夜山、早晨的山、黄昏的山、雨中的山。曾经有朋友亲眼看到他半夜推开窗户面对夜山凝视......


文/摘自梅墨生文章《黄宾虹的寂寞人生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