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味玺鉴 | 鸿古余音——早期中国文明展

 RK588 2017-02-19
2017-02-16 品味玺鉴


鸿古余音——早期中国文明展



时间:  2017年01月23日 ~ 2017年03月26日 

           每天 09:00 - 17:00


地点: 上海 黄浦区 上海博物馆2楼2号展厅




茫茫展览中,为何偏偏喜欢你



此次展览共展出224件(组)上海博物馆珍藏的甲骨、青铜器、玉石器、陶器、漆木器等各类代表性文物,围绕文字、统治、生活、信仰和葬仪这五大主题,带领观众展开一段文明探索之旅。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徐州博物馆藏的西汉“金缕玉衣”也会首度来沪展出。是不是有点有点心动。


本次展览聚焦史前至两汉时期这一时段,通过传世与考古发掘的文物精品,围绕文字、统治、生活、信仰葬仪五大主题,以剖面式的解读方式来探求中华文明历久弥新的内在动因。


▲ 五大主题平面示意图


“文字”的出现令思想可见,使历史流传,华夏先民由此踏上文明的进阶。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统治”形式屡经更替,个人的“生活”方式亦应时而变。出于对自然、先祖的崇拜,在佛教传入之前,中国已形成了多样的自有“信仰”体系。而“事死如生”的古老观念则在当时的“葬仪”上得到了集中的体现,也使得今人能够通过丰富的随葬品一窥古人的生活形态。



精美展品,国之文化瑰宝



「文字」版块讲述了完整的古汉字发展脉络,展品包括史前刻符,商周甲骨、金文,战国竹简、玉版,直到秦汉篆隶文字等。 


▲ 新莽诏版,青铜


刻有新莽始建国元年(9年)为检定度量衡而颁布的诏书,代表了秦汉篆书的最高水平 


▲ “匈奴相邦”玉玺


三晋之赵国赐封某匈奴族首领的玉玺,是目前可见最早的中原王朝颁给周边少数民族的官印。


▲ 青铜簋 西周晚期


这件青铜簋的盖是翻转过来搁在器身之上,这种展陈方式达成了常设青铜器展厅中未曾出现的效果:在完整展示器物组合的同时得以呈现盖内精美的金文。



「统治」版块通过象牙权杖、青铜礼器等展品反映出早期中国的统治手段——礼制——与古器物的关系,并尝试各类器物上找寻从尧舜禹到商汤、周武、秦始皇等上古帝王的遗迹。 


▲ 象牙权杖


▲「戈」鸮(xiāo)卣(yǒu),商代晚期 


此卣(盛酒器)由两个相背而立的鸮形结合而成,卣盖两端为两个鸟的头部,器身两端鼓起,各饰一对翅膀,犹如鸮腹。腹上部中间设有环耳,与绳索形提梁相套,下端饰兽面纹。四足粗壮,饰有卷龙纹。器内壁铸有铭文「戈」,是器主的氏族名称


▲ 德方鼎 西周早期


▲ 德方鼎 局部


德方鼎为国宝级青铜器,鼎铸铭文24字,对中国的历史学、考古学和文字学研究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生活」版块多角度地展示了古人丰富的生活形态和审美趣味,展品涵盖陶屋、灯、镇、熏炉等室内用具,以及漆木、陶瓷、青铜器皿、度量衡器、货币、乐器、画像纹中的宴乐图等。 



▲ 鎏金鹿形镇,西汉 


一套共4件,鹿身均为青铜鎏金,鹿背镶嵌虎斑贝,用于镇席。


▲ 彩绘云鸟纹漆圆盘


盘心以黑漆勾勒填绿,漆绘出大团的云气纹,中间绘有三只红色的小鸟。 


▲ 透空镶嵌几何纹方镜 战国


▲ 狩猎画像纹高柄壶一对 战国早期  


小口,鼓腹,圆底,下接高柄,腹部装饰四层纹饰带。 此一对“狩猎画像纹高柄壶”小巧玲珑,器壁却罕见地采用了阳纹风格装饰,小中见大,给人以反差萌的感觉




「信仰」版块中各种神人、神兽形象上上古时代诸多信仰对象中的遗存;卜筮遗存及《卜书》《周易》则是古人对某种通晓一切的神秘力量的求索。 


▲ “卜王”刻辞卜骨 (牛胛骨)商代晚期

▲ 骨卜流程示意图


▲ 四灵温酒炉(青铜) 西汉

“四灵温酒炉”的看点,是炉体上部的镂空透雕“四灵”: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葬仪」版块通过侍女、乐舞及动物俑,以及史前至汉代的葬玉呈现古人「事死如生」的观念,参观者能够了解到当时服饰、妆容、动物饲养等历史信息。 

▲ 镇墓兽(木、鹿角、漆) 战国


▲ 局部


镇墓兽是放在墓穴内护佑死者亡灵的辟邪冥器,此镇墓兽阴森中透着神秘,体现出楚文化的风貌


▲ 幎 (mì )目缀玉 西周


▲ 局部


“幎目缀玉”是指将玉片缀(缝)在缁巾(黑色的丝织物)上后再覆盖于死者脸面,这种葬玉流行于两周,被视为汉代玉衣的先河。


▲ 吹箫陶俑   汉



展览重头戏,徐博”镇馆之宝:金缕玉衣


▲ 金缕玉衣 西汉


本次展览重头展品、唯一一件非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文物,就是从徐州博物馆借展的“徐博”镇馆之宝:金缕玉衣。

据统计,目前我国已经出土玉衣的西汉墓葬共有十八座,共出土“金缕玉衣”、“银缕玉衣”和“铜缕玉衣”二十余件,其中有“金缕玉衣”的墓为八座。徐州博物馆收藏的“金缕玉衣”出土于江苏徐州西汉楚王陵,长174、宽68厘米,玉片总数为4248片,全部用新疆和阗白玉、青玉精心打磨组成,是目前年代最早、玉片数量最多、玉质最好、工艺最精的玉衣。2001年,“徐博”对玉衣进行修复,穿缀玉片所用的金丝重量为1576克


面部

▲ 胸部


“金缕玉衣”的双眼与双乳采用特意裁切的圆形玉片,可谓匠心独具。


▲ 金缕玉衣


▲ 手部


金缕玉衣也称“玉匣”、“玉柙”,是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穿用的殓服,外观与人体形状相同,当时人们十分迷信玉能够保持尸骨不朽, 更把玉作为一种高贵的礼器和身份的象征。根据身份,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以金线缕结,称为“金缕玉衣”,其他贵族则使用银线、铜线编造,称为“银缕玉衣”、“铜缕玉衣”





玺 · 鉴


上海博物馆


鸿古余音







品味玺鉴   悦见艺术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