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漫谈历史上西域势力的离心因素之五

 长弓有心 2017-02-19

    当花剌子模摆脱了契丹人以后,从阿即思以来的独立自主的梦想终于实现,占据西域最富庶的河中地区(河中主要为中国古代史书的表述,指中亚锡尔河、阿姆河及泽拉夫善河相关流域,包括今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西南,其中名城撒马儿罕在唐朝时已经称为河中府,西辽延续这一称呼),取代契丹人号令西域各部,花剌子模号称新兴帝国,感到历史上从没有过的骄傲和自满。
    此后,对远道而来的蒙古也没有放在眼里,出于贪婪,他们在讹答剌(今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市阿雷
思河和锡尔河交汇处,中亚著名古城)抢劫了成吉思汗的商队,还杀了许多人。成吉思汗起初并没有想要发动战争,但花剌子模人一再表现出狂妄自大和蛮横无理,这一点或许正可以解释,是历史上长期深受外邦异族统治所压抑许久的民族意识被释放出来的后果,早已产生了扭曲,花剌子模招致蒙古大军西征进行野蛮报复,连带对整个西域产生了巨大的破坏。
    蒙古元朝是历史上第一个世界性的大帝国,对整个亚洲都进行了大整合。但就当时的条件和蒙古社会
的文化基础,却没法真正形成一个与蒙古版图相匹配的空前“大一统”。表面上蒙古元朝占据了史无前例的广大地盘,但是元朝仅仅是勉强拼揍而成的大一统。我们说的“大一统”,是一种建立在汉人儒学礼制基础上的文化与政治结合的社会现象。如果以此来看蒙古元朝,中华汉人文化与漠北蒙古文化还有西域回教文化都在这一版图下互相杂糅和碰撞,不仅没有融合为一,反而在各自冲突之下互相产生排斥,所以,整个蒙古元朝的统一都难以真正持久。
    我们很容易忽视的是,蒙古元朝的大一统本就是借用中原汉法,可元朝骨子里又并没有真正完全接纳
汉法治国。在蒙古社会来说,传统的分封(这一概念或许容易以为是汉法封建制,但蒙古传统称为兀鲁思,与中原的封地概念看来相似,但其实在划分地盘以外还包括人口财富等内容)习俗,在帝国建立之初同时就种下分裂的种子。只不过成吉思汗活着的时候,以他崇高的个人威望能够维系家族统一,自然汗国的疆土也是统一。而当他死后,窝阔台继位和当时东征西讨的战争也能勉强掩盖分封留下的问题。当窝阔台大汗死后,汗位的危机就已经逐渐暴露,而这个时候,世界发展又已经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当时的西域各部族全都被蒙古所统治,在蒙古社会实行所谓种族等级制的时代,西域的色目人(顾名
思义是指各色名目的人,严格说蒙古族,汉人包括南人之外的外族全都是色目人,所以不仅西域的民族,整个西方世界的人全可列入色目人)以波斯人、阿拉伯人、吐蕃人、突厥人和粟特胡人比较典型,地位也一直比较高,也充分体现了元朝对汉人和汉化的排斥,可是,这本就是民族矛盾的表露。另外,蒙古元朝对各部族的信仰比较开明,佛教、道教、回教、火祆教、景教都有发展空间,无形中也体现了各方面文化在互相碰撞和冲击,尽管有增进交流的说法,但同时,对于各民族之间的潜在危机和冲突也是存在的,甚至分离情绪其实也同样在暗中滋长。
    除此之外,由于蒙古元朝的大一统并非属于汉人政权,或者说,大一统在中华已经并非一定以汉人政
权为代表,从另外一个角度说,蒙古元朝的大帝国本身就是代表了辽金夏以来中国少数民族的最新成就。中国少数民族的文明程度与社会成就完全与汉人并驾齐驱,甚至可以凌驾于汉人之上。因此,宋朝的最终覆灭对于中华大地的亿万汉人百姓来说,才形成一次前所未有的心灵冲击,因为,这个时代的发展已经超出他们的想象。所以,对于中国的社会构成而言,由少数民族历史产生的民族独立、文化独立和政权独立可以对国家、社会、文化形成的巨大影响,绝非一个简单的属于历史领域的问题,其警醒意义永远都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对于蒙古元朝而言,原本征服世界是一次辉煌胜利,可万万没想到,同时也会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危机
开始。即便对于蒙古族自身来说,拥有巨大的版图和众多的部族也是一个个的潜在危机。
    就在窝阔台在位时发动第二次西征欧洲途中,由于贵由和拔都结下很深的怨仇,据说是因为一次中途
庆功的宴会上为了谁应该先喝酒而引发的矛盾。显然,喝酒问题不过是一个具体的细节表现,实际上很可能隐含了对术赤家族地位的轻视。当贵由继位以后,竟然亲自领军万里迢迢地去西域讨伐拔都,黄金家族的内部矛盾已经有演化为战争的迹象。这时,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的妻子唆鲁禾帖尼抓住机会,提前给拔都报信,拔都带兵做好准备等候贵由,结果,贵由却离奇地在西域进军的途中死了,死因至今是一个谜。拔都为了报答唆鲁禾帖尼,在西域召开的忽里台大会上表示扶持拖雷的长子蒙哥为大汗,并以三万兵马护送蒙哥返回都城和林继位,蒙古大汗的宝座从窝阔台家族转移到了拖雷家族,成吉思汗一手缔造的蒙古帝国自此开始分裂。
    如果深入的反思这一段历史,大蒙古国的分裂其实并不完全是由家族内部矛盾所引发,恰恰是从社会
制度上就奠定了这一悲剧发生的基础,这就是蒙古传统的分封制,其本身就是对“大一统”形式的破坏。从成吉思汗、窝阔台到后来的蒙哥,几代大汗几次实行大分封,一再延续这一做法,一是为了彰显蒙古大汗的地位和权势,一是拢络众多的宗王和功臣。对得到汗位的蒙哥来说,首先,他很慷慨的将术赤的封地完全交给拔都管理,再次强化了拔都的势力范围,“金帐汗国”已经形同独立,这也是对拔都拥戴蒙哥的巨大回报。而此前,几大封地的官员任免、赋税等都还需要上报大汗。察合台当年私自更换了西域地方官员都受到窝阔台的指责,在一些重要城池,实际上应该是蒙古汗国派遣官员任职,表明整个天下都是蒙古的疆土。但传统到了蒙哥手里开始变了性质,因争夺汗位为导火线,加上家族恩怨,大蒙古国的天空下从此走上永无宁日的内讧和瓦解之路。
    失去汗位的窝阔台家族对拖雷家族谋划复仇。由于蒙哥大权在握,对窝阔台家族完全占据上风。窝阔
台的子孙像失烈门、合丹及海都被流放到边远之地被监视起来,其中,海都被安置在金帐汗国边境上的海押立(今哈萨克斯坦塔尔迪库尔干东部,与新疆伊犁相邻)。海都并非一般的家族成员,而是窝阔台大汗的正妻孛剌合真的儿子合失之子,以家族惯例,他可是窝阔台大汗的嫡长子嫡长孙。可是由于父亲合失早亡,而窝阔台的正妻孛剌合真又从不关心政务,窝阔台所宠爱的妃子脱列哥那却积极谋划掌权,结果,便由脱列哥那所生的长子贵由(以出生年纪算贵由居长,但论身份贵由实际是庶长子)继承了汗位。如今贵由意外死了,海都这个窝阔台的嫡长孙完全最有资格出来继承汗位。而且,这种想法绝非是海都毫没来由的痴心妄想,因为在成吉思汗临终之时,所有黄金家族成员和重要的文武大臣都立下誓言,汗位传承要永远保留在窝阔台家族中,哪怕这个继承人是一个平庸之徒(可见《蒙古秘史》的记载)。可理想很美好,现实却很残酷,伟大的成吉思汗死了才不到20年,拖雷家族和术赤家族就阴谋夺取了汗位,海都不过十五六岁就被流放遥远的西域,他立誓有生之年一定要夺回汗位,因此处心积虑招兵买马,并拉拢其他力量,这就是元朝历史上著名的“海都之乱”,时间长达40多年,一直到元世祖忽必烈的儿子元成宗继位才平定。这一段轰轰烈烈的家族纷争,笔者专门写有长文《拉锯,叶密立古城的消亡之路》论述其来龙去脉。
    这一事件在西域来说,也是新的历史阶段一个非常典型的标志。即使同属蒙古族,并且也同在一个蒙
古元朝政权下,为了争夺天下和权势地位,也会在内部制造冲突对立。如果从表面上认为,海都之乱纯粹是为了个人的野心勃勃,其实根本无法解释这一场绵延了40多年的内讧与战争。因为,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以及蒙哥的儿子昔里吉,东部的宗王乃颜都先后加入海都的行列或者成为其盟友,他们全都与忽必烈所领导的元朝政府进行顽强对抗,为什么会如此?显然绝非一次简单的叛乱。海都之乱的本质就是以争夺汗位为名义,事实上象征蒙古大帝国彻底分崩离析的过程,同时也是各汗国、各宗王都渴望走向独立的体现,而他们行动的总体目标就是一致反对蒙古元朝的夺位者——忽必烈家族。
    历史再一次充分证明,西域——这一边疆民族地区的离心因素不论以何种形式:少数民族对汉人,汉
人对汉人,少数民族甲对少数民族乙,现在即使是少数民族甲对少数民族甲,无一例外都会出现对抗和分离。如果不透过漫长的历史真正认识其原因,仿佛就会成为不可思议的宿命论,背后的历史过程却充满复杂和深邃。
    起初,元世祖忽必烈也是通过打败弟弟阿里不哥夺位当上大汗,忽必烈是在开平受一帮汉人谋士拥护
登位,而阿里不哥在都城和林受族人拥戴也登位,受到蒙古习俗幼子守灶的影响,更得蒙古族人认可。而那时的忽必烈却十分崇尚汉法治国,如定国号为大元,定年号为中统,在汉地积极争取大量汉人的好感,与蒙古传统习俗显得格格不入。但阿里不哥实在不是忽必烈对手,很快被打败。尽管用实力说话,忽必烈也争取到不少蒙古族人的支持,但并没有成功举行由全蒙古宗王、贵族参加的忽里台大会,由他开始,所谓蒙古大汗的地位已经开始搀和水分。
    忽必烈思想的改变来自李璮勾结重要的理财大臣王文统为乱,王文统为李璮岳父,他们确有一些书信
往来,严格来说王文统对李璮拉拢之事进行了婉拒,说参与器重有点牵强,但忽必烈对他的态度暧昧,立场不定很是忌讳,顿时对身边汉人的信任度有所下降(忽必烈平生最痛恨背叛自己的人,连阿里不哥这样的亲兄弟都会容不得),又转而器重色目人,也是提拔重用善于理财的阿合马、桑哥等人,就是为了保障元朝可以进行长期的战事。他们在忽必烈一朝先后掌权将近20年,排斥挤压了许多正直大臣,尤其以汉人为多,连太子真金都试图对付。
    由于忽必烈一直也在不断反省,所以元朝的统治显得极不稳定,如后面一会恢复科举,一会又废除科
举。但作为一代雄主的忽必烈当然是希望获得整个蒙古汗国的认同,在西域方面他派察合台的孙子八剌去察合台汗国担任汗王。可惜,阿里不哥抢先一步派去察合台另一个孙子阿鲁忽已经坐稳位子,阿鲁忽娶的兀鲁忽乃哈敦跟着又扶立自己的儿子木八剌沙汗,等八剌来到察合台汗国也只有隐忍不发,等待机会。
    之前,阿鲁忽已经看出阿里不哥难以成事,索性倒戈投降了忽必烈。阿里不哥自然非常气愤,曾领兵
到西域攻打位于虎牙思(今天新疆霍城县)的阿鲁忽,逼得阿鲁忽退到喀什、和田附近。这一变故成为等待多年的海都一个扩充实力的契机,他逐渐从海押立往东延伸到乌伦古湖一带,在四周长条形的草原地带建立势力,同时联络了窝阔台皇后脱列哥那的妹妹和在西域势力较大的大名王禾忽(贵由的小儿子)的支持,他们作为窝阔台家族成员,和贵由汗的海迷失后一起生活在原来窝阔台和贵由的封地叶密立。
    察合台汗国的木八剌沙汗是兀鲁忽乃和前夫哈剌旭烈所生。哈剌旭烈是察合台汗国名义上的第二个汗
,也是察合台的孙子,察合台临终前就决定把汗位传给他。可贵由跟察合台的第五子也速蒙哥关系很好,利用大汗的权力任命也速蒙哥继任。直到1251年蒙哥当了大汗才支持哈剌旭烈回去继位,可怜这位继承人千等万等,结果却在返回虎牙思的路上死了。而忽必烈派出的八剌则是也孙脱的儿子,也是哈剌旭烈的侄子,他到了察合台汗国,当着众人的面说了木八剌沙汗很多好话,大意是离开兀鲁思和家族的时间已经很久,部民流离失所,受尽苦难,一直在寻求得到恩准为家族效力,还发誓永远追随木八剌沙。经过一番奉承,哄得木八剌沙十分高兴,同意他留下来办事,八剌很快取得信任,团结木八剌沙身边的文臣武将。而木八剌沙也是察合台汗国里第一个伊斯兰化的,他把许多蒙古部族迁往了河中加快了他们突厥化(后来震撼西方世界的跛子帖木儿的祖先就是这一时期迁徙到中亚的)。等到一年后,他与统兵的异密必阇赤勾结(异密指将领),很快夺取了察合台汗国的汗位。
    当八剌登上察合台汗位之后,就顺手牵羊从元朝接管了南面的和田地区,这时双方的隶属关系还没有
完全破裂,但已经表明察合台汗国同样也开始脱离元朝政府。海都看到察合台汗国的扩张,起初他是支持阿里不哥争夺大汗的,阿里不哥同察合台汗国业已翻脸。海都一方面为了自己扩充实力,一方面为阿里不哥复仇,于是双方爆发了战斗,当时以海都的实力还不是察合台汗国对手,败了一阵。海都脑子一转立刻想到请求援兵,凭借他三寸不烂之舌,没多久,金帐汗国的忙哥帖木儿就大张旗鼓地加入了战争。忙哥帖木儿是威震欧亚大陆的拔都汗的孙子,为人勇猛彪悍,对待各部族却十分宽仁,他已经是汗国的第五任汗王了。得到忙哥帖木儿的力挺,海都终于反败为胜。《瓦撒夫史》提到了这次扭转乾坤的战役,这场会战使察合台汗国受到史无前例的损失,八剌从锡尔河一直往西溃败到了河中一带(今撒马尔罕附近),势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难以恢复,甚至八剌打算抢劫薛迷思干和不花剌(今撒马尔罕和布哈拉)两座稍微恢复繁荣的伊斯兰名城来扩充实力,遭到当地居民强烈的抗议。这是决定海都和他创立的窝阔台汗国命运的重要转折,经此一战,窝阔台汗国初露锋芒,其西部前线已经越过了锡尔河。
    1269年(至元六年)春,海都主动约见忙哥帖木儿和八剌,提出三方议和。忙哥帖木儿已经是他的盟
友,自然欣然同意。但八剌和他互相为敌,为了说服他,海都派出家族中另一个能言善辩的兄弟钦察前往,对八剌说如今你脚下的地盘是一块全新的,术赤家族、窝阔台家族都不愿咄咄逼人,我们都是成吉思汗子孙,应该团结一致,不如商量决定对这一地区的归属。忽必烈打败阿里不哥非法夺权,他是蒙古东方的拥有者,但没有权力干涉我们西域的宗王,把矛头直接转向了元朝。八剌知道这一番话软中带硬,如今不是他们两家对手要继续生存就只有以和为贵。于是,三位蒙古宗王各领万余名精骑相会于海都掌控之下的塔剌思河畔,召开了元朝历史上著名的塔剌思忽里台大会。塔拉思是西域中亚名城(今哈萨克斯坦的江布尔城),就是唐朝时期的怛逻斯,后来属于花剌子模,如今属于海都的窝阔台汗国。
    这次会议一共开了八天。中亚阿姆河以北的土地以前不属于几大兀鲁思,是一个新的地盘。八剌此番
前来就是想原来的察合台汗国大部分都被海都霸占了,能够让自己保留这一片新的地盘也就行了,他提出的说法很煽情:自己是察合台后人,察合台也是成吉思汗儿子,和术赤、窝阔台大汗、拖雷一样,都是一棵树上结下的果实,尽管今天自己十分落魄,但也应该获取一份地位相当的兀鲁思。对海都在会上口口声声提出一致对抗忽必烈的说法,他其实并不怎么上心。海都听明白八剌的话之后,用佩刀在地图上一比划,很慷慨地提出三分之二地盘归八剌,其余平分给忙哥帖木儿和自己。八剌对此并不完全满意,但知道如果察合台汗国还需要扩张的话,就必须要从阿八哈统治的伊利汗国取得土地了,表面上海都和忙哥帖木儿会鼎力支持,自此,察合台汗国开始从属于海都的窝阔台汗国。海都和两位宗王约定,除了坚决在各自汗国保持成吉思汗留下的蒙古传统游牧生活方式之外,还立下新的铁血盟约:一起反对拖雷家族的元朝汗廷和阿八哈(忽必烈弟弟旭烈兀的儿子)的伊利汗国。这样一来,原本势力稍弱的海都及其窝阔台汗国,反而摇身一变成为最大受益者。而海都正式宣布无视元世祖忽必烈的号令,他由此成为整个西北宗王的盟主,并成功将西北部族煽动起来,彻底走向了对抗忽必烈的元朝一方,也标志了几大汗国正式从蒙古帝国中分裂。
    海都与忽必烈对抗的过程无须重复多言,最终海都及其窝阔台汗国都遭到覆灭,整个西域归于八剌之
子都哇(都哇之前一直跟随海都充当先锋大将,但是海都死后,海都之子察八儿能力远逊于海都,先被都哇说服投降元朝,再被逐步吞并地盘,察八儿被迫投奔在身漠北的海山,后来海山成功登位成为元武宗,封察八儿为汝宁王以示拢络)领导的察合台汗国统治,而这时的察合台汗国在地位上也已经是与元朝平等的角色,仅仅在名义上从属于元朝。
    察合台汗国经过多年的战争其实也已经具有独立的性质,后来为了争夺西域和捍卫汗国的地盘也同元
朝多次开战。所以,从窝阔台汗国到察合台汗国,西域同元朝政府的疏远和对抗也成为一种“常态”,甚至就连察合台汗国本身到最后也演变为东西两部分。只是更加需要注意的是,察合台汗国分为东西并不是像辽宋时代的喀喇汗国那样,蒙古社会从来没有所谓阿斯兰汗和博格达汗这样的大小王分立传统,而是实实在在地盘形成了分裂。其根本原因,就是同元朝自身的汗位争夺与长期内讧有关。
    如果深入分析,为什么西域的蒙古族会产生这样深重的内讧和互相对立,很显然,也与生活在西域地
界上的突厥化、回教化与蒙古族文化形成的水火不容有关。那么,其实这也正是辽宋时代回鹘民族在回教化与保持回鹘化时产生的互相内讧甚至引发战争相类似。所以,如果再次继承和引用陈寅恪先生那种所谓民族与文化的关系来论述西域历史,则非常能够说明这一问题的本质。西域各部民族内部的分别与对立,正是一种因文化之别而呈现的对立,尤其表现在同一民族内部或同一政权内部,正是离心因素爆发的时刻,元朝时代的西域恰恰是历史性的一个阶段。
    为此,由于察合台汗国后期的逐渐突厥化、回教化,加上合赞算端这样一个暴虐的汗王激化当地民族矛盾,汗国才进一步分离。而突厥化、回教化的西部汗国蒙古族后裔中后来走出了一个帖木儿,他利用中亚大量突厥游牧部落组成强大的骑兵部队,对逐渐衰落的邻近各部族进行了一系列征伐。1370至1380年曾四次进军阿姆河下游,占据花剌子模;同时,五次进攻东察合台汗国,当时东部汗国为了躲避战火,已经将中心东迁别失八里一带。这时元朝蒙古人已经退回漠北,中原地区已经是朱元璋建立的明朝。经过1389和1390年的两次征战,东察合台汗国向帖木儿俯首称臣,此时,帖木儿帝国势力是既西辽王朝以后再次一统西域的政权,并正式控制今天的新疆地区。
    如今稍微熟悉中国历史的都知道,蒙古元朝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时期。许多新的民族和今天依然
存在的重要民族基本都是在元朝逐渐形成和基本固定下来,这也正体现了蒙古元朝是一个具有世界性影响的重要时代。对于西域,从辽宋金到元,当地突厥化以及伊斯兰化的各部族也都大体完成,其文化渗透反而深刻影响到蒙古各部的分化。所以,东西察合台汗国的分离,也几乎就是后来中亚与新疆的分界。其中,当地各民族与文化的分水岭显然在历史上早有渊源,也早有多年的累积。
    正因为此,哈萨克民族、乌兹别克民族、吉尔吉斯民族和土库曼民族、塔吉克民族都在蒙古元朝和察
合台汗国分崩离析之后相继出现。那么,我们今天所说重要的历史进程,根本不是伴随一次次的王朝统一来体现,反而是一次次内乱与分裂才更加明显。尽管今天不能说这种特征就是历史的趋势,但在西域的历史上,实实在在是一个非常明显与突出的症候,而且这一历史现象与中国边疆的地缘与政治的情形关联非常密切,绝对无法忽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