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潼关古城毁在了“两个洋人”手里

 文野 2017-02-19

潼关历史悠久,闻名遐迩,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北临黄河,南踞秦岭,是关中的东大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畿内首险”、“四镇咽喉”、“百二重关”之誉。

潼关古城毁在了“两个洋人”手里

据史料记载:潼关古城有六个城门,东门有正楼五间、箭楼四间,西门有正楼、箭楼各七间,北城有大北门和小北门,南城有下南门和上南门。另南水关有闸楼七间,北水关有闸楼九间。城外黄河滔滔,城内潼河穿过,中有石桥宛如长虹连接东西,规模宏大,引人入胜。

潼关古城毁在了“两个洋人”手里

明清的潼关城池,除城墙上的宏大建筑而外,在关城内外,山上山下,还建有30多外庵堂寺为庙以及木石牌坊,这些古建筑物,雕梁画栋,飞檐叠障,,古色古香,构筑精美。到了清代,潼关城内的街道主要有育贤街、帅府街、四牌坊街、牌楼南街、牌楼北街、府部街、县门通街、下南门街和西关大街等,纵横排列,50多条巷道,起伏密布。在这座不大的城池内,有如此这多的街、巷和古代建筑,其繁华程度是可以想见的。

潼关古城毁在了“两个洋人”手里

潼关以险要而名,围绕古潼关的争夺,历史上大大小小发生过数百次战争,像安禄山与哥舒翰之战、黄巢起义军攻占潼关之战,李自成的潼关南塬之战等等。特别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在潼关风陵渡隔黄河与日本侵略军相峙八年,日本前后投入4-5个师团达五万余兵力,以空军炮兵为前锋,前后发动20多次抢渡黄河战役,企图由潼关占领关中,进而入川攻击重庆和灭亡中国。但日本在所有攻击战中均告失败,他们未踏进潼关一步,未占领陕西一寸土地,因而潼关防线被称为“东方的马其诺防线”。

潼关古城毁在了“两个洋人”手里

潼关当地有一个形象的说法,即潼关城是由“两个洋人”毁掉的,一个是日本人,一个是苏联人。

抗日战争时期,潼关就是抗日前沿,日本人他们用飞机大炮对潼关城狂轰滥炸几近七年,城内许多建筑和北城墙遭毁。根据潼关县委宣传部和县政协提供的文史资料看到如下记载:1937年秋天,潼关河防压力逐渐趋紧,为了河防战斗需要,巍巍潼关城楼被奉命拆除,一则减少日寇炮击目标,二则可以利用拆下来的砖瓦木料构筑工事,潼关百姓痛惜于古建筑的消亡,联名要求保留古建筑,最后仅仅将西城楼留了下来。

潼关古城毁在了“两个洋人”手里

1954年,中国从苏联请来专家,帮助修建三门峡水库。该年10月,初步确定水库的高水位为350米。1956年,苏联专家提出将水位提高到360米,按照这个水位,潼关古城、蒲州古城以及方圆百里的村庄均要沉没。在水库蓄水前,潼关等几个古城便被迫不及待地拆掉了,潼关、华阴等县几十万居民也含泪迁出了他们世代居住的家园。据说在当时,最后被拆掉的西城门上的木料,竟然被县革委会以5千元的价格卖给了县上一家木器厂做棺材和家具。一台履带拖拉机冒着黑烟拴着粗绳把城门木柱一根根拖倒,再用大带据切割。巍巍潼关西城门,这个规模与西安西城门相当的古建筑,就这样被毁掉了。

潼关古城毁在了“两个洋人”手里

然而,令人可笑的是,三门峡水电站建成后,水位从未到达过潼关古城,然而这些古城都已被彻底的拆毁了。

潼关古城毁在了“两个洋人”手里

在专家朱幼棣看来,这完全是一次误判,一个杞人忧天式的大败笔。:历代潼关的知县总兵,不管文官武将,都懂水文水利,是治水的专家。潼关紧挨黄河,关城与黄河没有多少高差,千百年来城墙竟从未垮塌,潼关从未被淹过。北城墙的基础是用巨大的条石砌成的。雨季,黄河水涨,波涛汹涌,城墙就成了大堤。潼关城的选址,正是基于对自然规律、对黄河水文和河水流量变化的深刻认识。人、古城和大河,在这里奇迹般地保持了协调和动态的平衡。

潼关古城毁在了“两个洋人”手里

潼关古城毁在了“两个洋人”手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