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支架人生俱乐部成员:胡大一教授给我导航 孟晓萍教授给我健康

 昵称6246456 2017-02-19


 

                                      胡大一教授与孟晓萍教授

   2016年10月13日,受全国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教授和长春市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心脏康复中心主任孟晓萍教授的邀请,我有幸参加了国内规模最大的心血管学术会议——第二十七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在会上,我代表心脏病患者发言,尤其是代表接受支架植入治疗的心脏病患者向与会的专家和学者讲述了我的术后康复经历。

    2015年9月,是我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因为,这一天,我的心脏里被植入了五个支架。原本我是个活泼好动的人,喜好摄影、户外,在单位也是个运动积极分子。而那时的我,心情糟糕到了极致,仿佛跌入谷底,对今后的生活、工作完全迷茫,不知所终。躺在病床上,焦虑、忧郁,寝食不安。无时无刻不在为胸口里那几个异物担惊受怕,经常由于莫名的不适往医院跑,甚至有两次叫了120急救车。一个月的时间,体重减了近三十斤,头发花白了一片。

 

    封闭了一段时间后,我开始在网上寻找和我有相同经历的人,大家在一起聊家常、聊病情,互相鼓励。在一个星期日的下午两点,我在一个医疗网站上,收看了胡大一教授的有关心脏病健康的讲座。在讲座中,胡大一教授讲到了心脏病患者可以通过康复回到正常生活;讲到了心脏病支架患者术后“4S店”理念。还提到长春就有一家心脏康复中心,颇具规模,是由留美博士孟晓萍教授创办的---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心脏康复中心。


    来到了康复中心并讲明了我的情况后,孟晓萍教授热情接待了我,并带我参观了中心的康复设施。在这里,我看到的是安全、科学的康复训练器材;先进的康复治疗理念和一个优秀的医疗康复团队。经过心肺评估确定了我的心肺功能后,我就开始了系统的康复过程。

胡大一教授指导下,长春中医药大学心脏康复中心成立

    首先是运动康复。上肢活动;四肢联动;划水;快步走;柔韧操…,这些看似是在健身房里的运动,对于一般冠心病患者来说是轻易不敢做的。但是在这里就不一样了,因为有康复师在电脑前时刻监测着你的心肺功能指数,在完全安全的前提下,随时指导着你的运动量的大小和运动方式。

    这样的康复给我的最大感受是心理上的改变。之前不敢做的事情在有科学依据的情况下敢做了,最重要的是经过这段时间,给我更多心理抚慰的是康复中心所有医护人员对患者如对家人一样的真诚和敬业精神,是她们给了我更大的鼓励让我增强了康复的信心。所以,坚持运动康复和药物治疗将近一年,极大地改善了我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况,我几乎完全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和朋友们正常开展喜爱的户外运动了。


    为积极推广康复理念,康复中心成立了支架人生俱乐部。作为患者,我积极参与俱乐部的各种活动并担任俱乐部的组长。俱乐部的宗旨是“守护心脏健康 活出生活质量”、“不是带病生存 ,而是有尊严的生存”。正是这样的宗旨,说出了众多心脏病患者的心声,并把大家凝聚到了一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