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分钟了解莫奈,一个生活小能手的故事

 原画人 2021-01-11

版权声明

无需授权即可转载,但需保留以上版权声明 

不喜欢古板的老师和沉闷的课堂?

家里人不支持画画?

没钱买画笔、颜料和画布?

找不到工作,家里还有8个孩子嗷嗷待哺?

画画的你,有没有经历过类似的困境?你是撒手放弃,还是迎面直上?

海妖最近看了一本莫奈的小传,发现这位印象派大师也遭受过很多困难,可是他应对起困难很有一套,值得大家学习。

首先说一下,莫奈对画画是真的非常热爱,从十几岁到80多岁,他从来没有停止过作画,60多年的绘画时间里创作了超过2000件作品。

莫奈小时候上学不爱听老师讲课,画了许多老师的漫画。

后来在自家杂货铺给人画漫画,一张画20法郎。在当地也算小有名气。


二十四岁的莫奈已然才华横溢,《落潮时的埃沃角》中他描绘了诺曼底海滨变幻莫测的天气,青绿色和蔚蓝色的光线在被光照亮的海面上闪烁,层层压低的乌云盘旋其上。



可是对一位画家来说,有才华并不能保证他生活滋润。尤其是莫奈的画都是野外写生、偏重光线的描绘等,完全超出了当时人们欣赏的界限。

这导致了年轻的莫奈手头拮据,甚至是买不起画画的各种工具。

然而,对画画的热爱驱使莫奈成为一个手工达人,他为了在室外创作那副255厘米长、 250厘米宽的大画《花园里的女人们》,自己组建滑轮装置,方便每天展开巨幅画布。


没钱请模特?莫奈便让女朋友卡米耶先后扮演三位女人,所以下图中只有一位女士看得到正脸。


室外作画难免遇到刮风下雨的,莫奈再次发挥生活小能手的本色,冬天作画时会穿三件大衣,戴上手套(下图的露指手套不知道是不是他的独创),双脚旁还要放一个热水瓶。


除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莫奈的另一大优点是嘴皮子好使

画《圣拉扎尔火车站:欧州桥》时,莫奈说服了工作人员,不仅得到随意出入车站的许可,还让列车员推迟发动一班列车,只因为过一会光线会更好。


没钱时莫奈就写信给朋友,描述最近生活的凄凉。虽然那一帮印象派画家有钱的不多,但都会慷慨解囊,接济莫奈。

如果那个年代的法国举办《法国好画师》,莫奈的悲惨遭遇,加上出众的才华,再配上能言善辩的口才,绝对能让四位评委都转身,并且感动得痛哭流涕。


早期莫奈求助的“天使投资人”

莫奈也知恩图报,晚年名利双收后,也会资助这些艺术家朋友。比如借钱给毕沙罗,帮忙赡养西斯莱的家人,为马奈的画展奔走,支持左拉的政治立场等。

莫奈对画画的痴迷,不仅超越了贫穷,有时候也无视战争和死亡

比如1879年妻子卡米耶病倒临终时,莫奈照顾妻子的同时,也不忘为奄奄一息的妻子作画,他记录到:“死亡给她了无声息的面庞蒙上的那一层色彩的过渡。蓝色、黄色、灰色的色调……”

顺带一提,画下这幅妻子临终像时,莫奈连暖色调的颜料都买不起了。


在法国与普鲁士开战时,有的艺术家选择参战,有的选择革命,而他则迁往英国,一心作画。

就是这样一个人,掉到海里画,趴在池塘边画,旅行时在船上画,80多岁得了白内障继续画……

画出了《日出·印象》


《麦垛》


还有最早的装置艺术,载誉千古的《睡莲》。

说了这么多莫奈对画画的热爱和坚持,你一定也想干过这碗鸡汤。那么下面讲讲这本莫奈的传记,以及……送书活动

《这就是莫奈》


海妖一直觉得,画家的传记不应该充满繁琐的考据和复杂社会关系,毕竟画画的同学更喜欢用图说话。

所以《这就是莫奈》中,除了莫奈的作品欣赏,也有画师 Aude Van Ryn 绘制的有趣的插图,带你了解当时的风物人情。

图为莫奈有钱后的生活


莫奈在非洲当兵

本书文字也是简约不简单

艺术史家 Sara Pappworth 撰写的文字精炼得当,既有莫奈画作的艺术解读,也充满有趣的知识。

比如看过这本书,我才了解到印象派的出现的最大功臣竟然是颜料管

在那之前,画家们作画前的准备流程非常繁琐,必须自行用石头和矿石研磨出粉状颜料,再用油调和使用。

这样制作的颜料浓度很高,画画时只能小心谨慎,图上薄薄的一层,而且也非常难运输,颜料都是装在猪膀胱或玻璃容器中。所以大多数时候,画家都是在室内画画。

装有现成油画颜料的金属管发明出来,画家可以去田野中采风、大自然中作画。


最后,《这就是莫奈》采用独特的平切三边的精装方式,封面和封底都是这么厚实。

非常适合在夏日野外,一边低头翻看莫奈画中的暗影浮动,一边抬头领略大自然的雾气水光。



送书环节

首先感谢后浪出版公司对原画人的大力支持,这次会在微信送出5本《这就是莫奈》给各位。

想要获取这本书的同学,你需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