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品】提姆凯勒《诸神的面具》: 如何制造一个假神

 赵主dqza7mieb8 2017-02-20






 

如何制造一个假神



选自《诸神的面具》

作者  提姆凯勒


如何制造一个假神


偶像是什么?偶像就是——对你来说——任何比上帝更重要的事物,任何比上帝更吸引你的心和你的幻想的事物,或任何你以为可以借之得到你所想要的东西的事物,但其实那些东西只有上帝才能赐给你的。
       

假神就是任何在你生命最中心、最重要的事物,你若失去了它就会感到生命没有价值。因为偶像在你的心中具有控制的地位,所以你会不假思索地将热情和精力、感情和金钱都花在上面。这个偶像可能是你的家庭和儿女、事业和赚钱、成就和赞赏、“面子”和社会地位;它也可能是爱情、同侪的接纳、能力和技术、安全和舒适的环境、美丽、聪明、伟大的政治或社会思想、道德、品格,甚或是在基督教事工上的成效。若是你人生的意义仅在于解决别人生命中的问题,一般会称这种情况为“相互依附”,但其实这也是一种偶像崇拜。

        简言之,任何一件事物都可能会成为偶像,只要当你看到它时心中最深处会感到:“如果我拥有了它,我的人生就有了意义,我就知道自己是有价值的,也会感到自己的重要性和有保障。”有很多的方式可以描述出我们和那件事物的这种关系,而其中最适合的描述也许就是“崇拜”二字。

        

古老的异教将万物都看为是神明,但这现象只是一个简单的事实,并没有什么稀奇。他们有性欲之神、工作之神、财富之神、国家守护神——在他们的描述中,人的内心或生活里的任何事物都可以有一位神明来统治或服务人。但是,如果你真的将心中美好的事物在社会中发展出不成比例的规模和力量,它们向我们承诺说,只要我们将生命建筑于其上,我们就会有保障、平安和快乐。


此外,也有理性上的偶像,它们通常被称为“意识形态”。举例来说,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知识分子普遍接受卢梭的人天生性善之说,认为社会上所有的问题都来自于不良的教育和社会化的过程。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粉碎了这个幻想。被称为英国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建筑师的韦布曾写道:

       “在我的日记里——大概是在1890年吧——某处写着:“我把一切的孤注一掷地赌在人性的良善上······”(35年后的现在,我才意识到)人性中冲动和直觉,是多么的久远——而
你能借着(社会)机制所改变的,又是多么的有限——例如对财富的权势和追求······除非我们能控制邪恶的冲动否则没有任何的知识和科学会有效果。 ”

       1920年,英国作家威尔斯在其所著的《世界史纲》一书中,肯定并赞扬人类的进步。但他在1933年所著的《未来的趋势》一书中,却又为欧洲国家的自私和暴力感到惊恐;他认为唯一的希望,就是知识分子要掌握和执行一种强制性的教育,强调和平、公正与平等。而到1945年时,他在其科幻小说《黔驴技穷》中写道:“人类喜欢自称为万物之灵,但他们已经······出局了。”威尔斯和韦布的问题出在哪里?他们是把部分的真理扩大成了包含
一切的真理,即可以借来即使并改进所有事情的真理;我们若“把一切的孤注一掷地赌在人性的良善上”,就是把“人性的良善”放在上帝位置上了。 


       最后,在不同的职场中也有一些不能妥协的绝对价值,这些也成了偶像。举例来说,在商业的世界里,因为要达到终极目标——利润——就要压抑个人的感情和特质;但在艺术的世界里则恰恰相反——为了要自我表现,所有其他的价值都可以被牺牲,而且还会将之冠以“救赎”之名,即认为人类所需要的就在于此,超乎一切之上。 

       这世界到处都充满了偶像。









#一叶经文#


| 传3:1 |

 凡事都有定期,

    天下万务都有定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