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简单了解Bobath治疗技术

 昵称34246721 2017-02-20

Bobath治疗技术主要采用抑制异常姿势,促进正常姿势的发育和恢复的方法治疗中枢神经损伤的患者,包括偏瘫、脑瘫,本次介绍主要以针对偏瘫患者的治疗方法为主。偏瘫患者常常表现为异常的姿势和运动模式,严重影响了肢体的正常运动。Bobath训练方法主要是通过关键点的控制及肢体的良肢位摆放来抑制肢体痉挛,然后通过反射和体位平衡来诱发患者的平衡反应,继而使患者进行主动的关节运动。Bobath训练方法要和患者的发育水平相适应,也就是说,在整个训练过程中要根据人体发育的特点和顺序进行治疗。正常的发育顺序一般为仰卧位—翻身—侧卧位—肘支撑卧位—坐位—手膝位—双膝位—立位,功能恢复也是从近端到远端,所以治疗中首先要注意头颈的运动,然后是躯干和四肢。

Bobath技术的基本概念

Bobath治疗技术主要包括控制关键点、反射性抑制、感觉刺激、促进姿势的反射和整体治疗。

1、控制关键点控制关键点主要是通过控制患者身体上的某些部位来抑制痉挛和异常姿势反射。关键点主要包括中心控制点:胸骨柄,近端控制点:头部、骨盆、肩胛部等,以及远端控制点:手指,足部等。通过这些关键点分别控制躯干、肩胛部、上肢、手部及足部的张力。

2、反射性抑制利用与痉挛模式相反的体位来抑制痉挛。

3、感觉刺激通过感觉刺激来抑制异常姿势并诱发出正常运动,包括兴奋性刺激和抑制性刺激。如在肢体活动的主动肌的部位进行叩击可以诱发出肢体的运动。

4、促进姿势的反射在治疗中利用肢体的某些特定活动来引导主动功能活动的姿势。

5、整体治疗治疗中除了要针对特定肌肉进行治疗外,还要通过全身活动来提高患者的整体功能。

具体治疗操作方法

(一)关键点控制

1、头部

①前屈:头部前屈,全身屈曲模式占优势,抑制了伸展模式,可以在卧位,坐位和立位进行。

②后伸:头部伸展,则全身伸展模式占优势,屈曲模式得到抑制,继而可完成伸展姿势。

③旋转:主要运用于全身屈曲模式和全身伸展模式的患者,但是如果患者的肌张力过高呈僵直样,治疗中就不能盲目采用头部控制来进行治疗,应利用肩胛带和胸骨柄关键点来控制头部的体位。

2、胸椎 胸椎处的关键点主要在胸骨柄的位置,通过屈曲和伸展患者躯干来改善平衡能力。

3、肩胛骨 保持肩胛带向前,则全身屈曲占优势;肩胛带保持在后缩位,会使全身伸展模式占优势。在治疗中,对于肩胛带的应用较多,如患者若处于痉挛,则保持患者前臂旋后、肘关节伸展、肩关节外旋,则可抑制患者的全身屈曲模式。

4、躯干 躯干屈曲,全身屈曲模式占优势,则抑制了全身伸展模式 ;躯干伸展、全身伸展模式占优势,则会抑制全身屈曲模式。躯干旋转则可破坏全身性的屈曲和伸展模式。

5、骨盆 骨盆的控制可在坐位和站立位使用,坐位骨盆向后时,上半身呈屈曲位,下半身处于伸展位;骨盆向前,上半身处于伸展位,下半身处于屈曲位。站立位时,骨盆向后呈全身性伸展模式。

(二)姿势反射

1、上肢保护性伸展反应保护性伸展反应是通过破坏患者的静态平衡状态来诱发向侧方和后方保护性伸出手,以维持身体平衡。如在患者坐位时,进行向前和侧方的推动,使患者上肢伸展维持身体的平衡。

2、平衡反应 平衡反应使人体在任何体位时均能维持平衡状态,是一种自主的反应。平衡反应的训练可以在患者坐位及卧位时借助大球、滚筒等工具进行。通过改变患者的姿势来抑制抑制异常模式。

(三)床上良肢位的摆放

偏瘫患者常会出现异常的肌张力和不良姿势,为防止因痉挛造成的关节挛缩,患者在卧床期间应保持良好的肢体位,良肢位的摆放主要根据抑制抗痉挛体位进行。 患侧卧位

健侧卧位

仰卧位

(四)拍打

拍打痉挛肌的拮抗肌可促使拮抗肌肌肉收缩,缓解痉挛肌的张力。如,患者肱二头肌痉挛,导致上肢屈曲模式占优势,这时就可以拍打肱三头肌,促使肱三头肌收缩,可缓解肱二头肌的痉挛。

临床应用

(一)床上运动

1、上部躯干屈曲旋转 患者上部躯干屈曲和旋转时,可以抑制肢体痉挛。患者仰卧在病床上,两腿伸展、外展、外旋,这样有利于骨盆的稳定和诱发躯干运动。

2、向患侧翻身 治疗师在患者患侧,抱住患侧手臂,保护肩关节,嘱患者将健侧肢体微微向上抬起,移向治疗师,同时不伴有患足蹬推动作,渐渐向患侧翻身。训练多次之后,患者逐步熟悉此种方法,治疗师给予帮助减少,后期可让患者双手十字交叉握住,上举然后向患侧轻微摆动,伴有健侧足部蹬床的力量翻向患侧。

3、向健侧翻身 治疗师帮助患者带动患侧骨盆和下肢向前移动,患者双手交叉握住,在健臂的帮助下带动患侧向前,同时可引导患者头部屈曲、旋转。

4、卧位到坐位 可先借助翻身运动,如翻向患侧,引导患者健侧下肢将患侧腿垂到床边,然后健侧手用力撑起上半身,完成坐起动作。

(二)坐位活动

1、保持坐位平衡 首先帮助患者坐起,初期要选择有靠背的座椅,治疗师站在患者面前,一只手放在患侧肩部阻止其后缩,另一手放在患者腰部帮助患者伸直脊背,保持坐位平衡。当患者适应坐位静态平衡后,可选择患者主动改变姿势,向前向后旋转躯干,进一步训练平衡。

2、躯干旋转伴屈曲 可让患者健侧手托住患侧手臂,然后旋转躯干。治疗师可将手绕过患者颈后,压住患者患侧手保持其位置,然后指导患者旋转躯干。

3、前后移动 患者完成坐位平衡后,可在坐位的状态下,改变躯干的位置,转移重心,向前向后移动,保持在最大活动范围内。

(三)从坐位到站位

可让患者双手十字交叉握住,身体前倾,治疗师站在患者面前,膝盖顶住患侧下肢,双手环住患者腰部,嘱患者向前用力完成站立动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