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水泻相关的文献报道

 cbi89 2017-02-20

与水泻相关的文献报道

广告
广告
为iPhone、iPad、Android等设备设计的移动版本已经可用

百科词条:水泻 (最后修订于2016/7/16 15:49:16)[共673字]

摘要:

水泻:1.病证名;2.泽泻之别名。

......

>>>查看全文

相关文献:

  • 《普济方》:[卷二百八泄痢门]水泻

    (附论)夫脾与胃为表里。脾主运化。胃为谷之海。其精气化为气血。以养脏腑。其糟粕传于大肠也。若脾胃虚弱。受于寒气。或饮食生冷。伤于脾胃。水谷不消。大肠虚寒。故成水泻也。内经谓。诸病水液。澄沏清冷。皆属于寒。暴注下迫。皆属于热。盖为冷热不调。气不相济也。脾胃怯弱。水谷不分。湿饮流滞。水走肠间。禁固不能。故令人肠胀不下痢。有如注水之状。谓之注泄。世为水泻。方诃黎勒丸(出圣济总录)治水泻吐哕。遍身疼痛

  • 《圣济总录》:[卷第七十四泄痢门]水泻

    论曰内经谓诸厥固泄,皆属于下,暴注下迫,皆属于热,盖为冷热不调,气不相济也,脾胃怯弱,谷不分,湿饮留滞,水走肠间,禁固不能,故令人腹胀下利,有如注水之状,谓之注泄,世名水泻。治水泻不止。木香散方青木香黄连(去须炒各一两)诃黎勒皮(微炒三分)龙骨(半两)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令紫锉三分)上五味,捣罗为散,每服三钱匕,空心以粥饮调下,日午再服,以瘥为度,小儿以意加减服之。治一切水泻。及冷痢。浓朴散方浓

  • 水泻

    水泻  病证名。泻下稀水,如水下注。又称水泄、注泄、泄注、注下。多因脾胃虚弱,感寒停湿及热迫肠胃所致。《圣济总录》卷七十四:“脾胃怯弱,水谷不分,湿饮留滞,水走肠间,禁固不能,故令人腹胀下利,有如注水之状,谓之注泄,世名水泻。”《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九:“若肠胃虚弱受于气,或饮食生冷伤于脾胃,大肠虚寒,故成水泻也。”可用藿香正气散、苓姜术桂汤、胃苓汤、香连散等方。湿泻、寒泻、热泻等均可表现为水泻。详

  • 水泻

    曾闻水泻有何方,焦炒车前子最良,细末一钱调米饮,只消七剂即安康。作者:孙思邈

  • 暑月水泻

    暑月水泻  病证名。见《验方新编》卷五。婴幼儿夏暑季节腹,排出物如样,多兼小便赤涩或小便不通。因感受暑湿之邪,内侵肠胃所致。治宜清暑利湿,用四苓散加木瓜、木通、车前子。作者:

  • 水泻

    此乃纯是下清,非言下痢也,痢无止法,岂水亦无止法乎,故人患水泻者,急宜止遏,方用  白术(伍钱)茯苓(叁钱)吴萸(五分) 车前子五味子(各壹钱)  水煎服。作者:傅青主

  • 水泻

    方用  白术(壹两)车前子(伍钱)  煎服。  此方补肾健脾,利水去湿,治神效。  [泄泻之症,皆由于膀胱不能化气,胃中所纳水谷不得分消,直由大肠而出故以利小便为主,与伤寒下利自利,大相悬殊,须察之。]作者:傅青主

  • 注泄

      病名。大便泄下如下注之状。出《素问·至真要大论》。即水泻。又称泄注、注下。《圣济总录》卷七十四:“腹胀下利,有如注水之状,谓之注泄,世名水泻。”详水泻条。作者:

  • 泄注

    注  病名。泄下如注状。出《素问·气交变大论》。即水泻,又称注泄、注下。详水泻条。作者:

  • 《医学衷中参西录》:[四、医话]20.答胡××问小儿暑天水泻及由泻变痢由疟转痢之治法

    小儿少阳之体,不堪暑热,恒喜食凉饮冷以解暑,饮食失宜,遂多泄泻,泻多亡阴,益至燥渴多饮,而阴分虚损者,其小溲恒不利,所饮之亦遂尽归大肠,因之泄泻愈甚,此小儿暑天水泻所以难治也。而所拟之方,若能与证吻合,则治之亦非难事。方用生怀山药一两,滑石八钱,生杭芍六钱,甘草三钱,煎汤一大盅,分三次温饮下。一剂病减,再剂全愈矣。方中之意∶山药滋真阴,兼固其气;滑石泻暑热,兼利其水,甘草能和胃,兼能缓大便,芍药

  • 《幼科心法要诀》:[卷三泻证门]水泻

    脾胃湿盛成水泻,懒食溏泻色多黄,清浊不分溺短涩,胃苓升阳除湿汤。【注】水泻者,皆因脾胃湿盛,以致清浊不分,变成水泻之证。其候小便短涩、懒食、溏泻色黄,宜用胃苓汤以除湿。若泻久不止,则用升阳除湿汤治之,其证自愈。胃苓汤苍术(炒)陈皮浓朴(姜炒)白术(土炒)茯苓炙甘草肉桂泽泻猪苓引用生姜红枣,水煎服。【方歌】湿泻胃苓汤堪行,苍术陈皮浓朴同,白术茯苓炙甘草,肉桂泽泻共猪苓。升阳除湿汤苍术(炒)陈皮防风神

  • 《医宗金鉴》:[卷五泻证门]水泻

    脾胃湿盛成水泻,懒食溏泻色多黄,清浊不分溺短涩,胃苓升阳除湿汤。[注]水泻者,皆因脾胃湿盛,以致清浊不分,变成水泻之证,其候小便短涩,懒食溏泻色黄,宜用胃苓汤以除湿,若泻久不止,则用升阳除湿汤治之,其证自愈。(胃苓汤)苍术炒陈皮厚朴姜炒白术土炒茯苓炙甘草肉桂泽泻猪苓姜红枣水煎服。(方歌)湿泻胃苓汤堪行,苍术陈皮厚朴同,白术茯苓炙甘草,肉桂泽泻共猪苓。(升阳除湿汤)苍术炒陈皮防风神麴炒麦芽炒泽泻炙甘

  • 《本草易读》:[本草易读卷一]泻部二十

    久泻滑肠(白术九,验方第七。)久不止(肉蔻六十二,验方二。)水泻久痢(故纸六十三,验方六。)久泻肾虚(碎补一百八十二,验方二。)久泻食减(糯米二百零一,验方五。)久泻不止(猪肾三百九十二,验方一。)水泻久久(猪肚三百九十二,验方五。)水泻不已(锻石四百四十,验方二。)水泻不止(粟壳二百零六,验方四。)水泻一切(马蔺九十五,验方二。)水泻腹痛(苍术第十,验方十一。)老少滑泄(白术第九,验方六。)

  •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九卷草之八(水草类二十三种)]泽泻

    (《本经》上品)【释名】水泻(《本经》)、鹄泻(《本经》)、及泻(《别录》)、(音俞)、芒芋(《本经》)、禹孙。时珍曰∶去水曰泻,如泽水之泻也。禹能治水,故曰禹孙。余未详。【集解】《别录》曰∶泽泻生汝南池泽。五月采叶,八月采根,九月采实,阴干。弘景∶曰汝南郡属豫州。今近道亦有,不堪用。惟用汉中、南郑、青州、代州者。形大而长,尾间必有两歧为好。此物易朽蠹,常须密藏之。丛生浅水中,叶狭而长。恭曰∶今汝

  • 紧病

    紧病  病名。突然发生的剧烈水泻。又称急病。以其病势紧急,病情紧要,故名。《张氏医通·大小府门》:“夏暑暴泻如水,周身疼痛,汗出,脉弱少气,甚者加吐,此名紧病。浆水散。”本病见于急性肠胃炎、霍乱、副霍乱等。详见水泻、霍乱等条。作者:

  • 《傅青主男科重编考释》:[泄泻门]水泻

    水泻,〔乃脾气不温,〕方用∶白术(一两)车前子(五钱)水煎服。此方补肾健脾,利水去湿,治泻神效。〔白术、车前子,利腰脐而消水气。然而白术亦能健脾,脾健水湿自能分消,不必借重车前子。车前子能通窍而安脏气,亦不止分消水湿巳也。脏安则水湿之气自消,各有专能,又能分助,所以奏功如神耳。〕《傅青主男科重编考释》

  • 血管活性肠肽瘤

    【概述】血管活性肠肽瘤(VIPoma)是胰岛D1细胞的良性或恶性肿瘤,由于D1细胞分泌大量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IntestinalPeptide,VIP)而引起严重水泻(Waterydiarrhea)、低钾血症(Hypopotassemia)、胃酸缺乏(Achlorhydria)或胃酸过少(Hypochlorhydria),故又称为WDHA或WDHH综合征。此综合征由Verner和M

  • 《儒门事亲》:[卷五]水泻不止九十三

    夫小儿水泻不止,可服五苓与益元各停,用新水调下一、二钱,不拘时服。《儒门事亲》金张从正公元1127年—1279年

  • 《孙真人海上方》:水泻

    曾闻水泻有何方,焦炒车前子最良,细末一钱调米饮,只消七剂即安康。《孙真人海上方》唐孙思邈公元618-907年

  • 《验方新编》:[卷十小儿科杂治]暑月水泻

    凡小儿暑月水泻、小便赤涩、或小便不通。用猪苓一钱,赤苓、泽各一钱,木瓜五分,白术六分,木通八分,车前子四分(略炒),灯心一团,煎加盐少许,饥时服,小便自通《验方新编》清鲍相璈公元1644-1911年

  • 《儿科萃精》:[卷七泻证门]水泻

    小儿水泻,皆因脾胃湿盛,以致清浊不分,变成此证,其候小便短涩,懒食,溏泻色黄,古法主胃苓汤以除湿(如炒苍术、陈皮、浓朴、炒白术、茯苓、炙甘草、肉桂、泽泻、猪苓,引用生姜、红枣)。若泻久不止,则用升阳除湿汤(如苍术、陈皮、防风、炒神曲、炒麦芽、泽泻、炙甘草、升麻、羌活、柴胡、猪苓,引用生姜)。〔真按〕小儿水泻,不厘清浊,宜用燥湿兼分利之法,方以川萆一钱,米泔浸炒苍术六分,制金钱术二钱,炒猪苓二钱,炒

  • 《太平圣惠方》:[卷第五十九]治水泻诸方

    夫脾与胃为表里。脾未消于谷。胃为水谷之海。其精气化为气血。以养脏腑。其糟粕传于大肠也。若肠胃虚弱受于气。或饮食生冷伤于脾胃。水谷不消。大肠虚寒。故成水泻也。治水泻腹痛。不纳饮食。龙骨散方。龙骨(一两)木香(一两)当归(一两锉微炒)肉豆蔻(一两面裹煨令面黄为度)浓朴(二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粥饮调下二钱。日三四服。治水泻。时有腹痛。香连散方。木香(半两)黄连(三分去

  • 《惠直堂经验方》:[卷四儿科门]小儿水泻方

    葱姜捣烂。入黄丹为丸。如豆大。每服一丸。填脐内以膏盖之即止。又白面炒、饭锅焦、《惠直堂经验方》清·公元1644-1911年陶承熹

  • 《急救广生集》:[卷九·外治补遗]水泻方

    用锅焦饭、连子肉、白糖霜(各四两)为末,白滚汤调服。外用五倍子为末,陈醋调成膏,贴脐上即止。《急救广生集》清程鹏程公元1805年

  • 《幼科推拿秘书》:[卷四·推拿病症分类二十四惊辨症秘旨]水泻惊

    肚鸣身软。眼唇俱白。其原因伤乳食所致。宜补脾土为主。又推三关。分阴阳。推大肠。天门虎口。揉肘。揉脐及龟尾。一日推两次。待后。下午补一次。补脾后。从龟尾擦上七节骨。方用抱龙丸。凡惊此丸俱治。如麻痘首尾并时疾。亦可服。《幼科推拿秘书》清骆如龙公元1644-1911年

  • 《外科全生集》:[卷二临证治法]水泻

    用炒焦苍术、车前子各二钱,焙,楂炭浓朴、土炒陈皮各一钱煎服,立愈。小儿减半。《外科全生集》清王洪绪公元1740年

  • 《扁鹊心书》:[卷下]水泻

    火热作,珍珠散;食积作泻,如圣饼、感应丸。《扁鹊心书》宋窦材公元1127年—1279年

  • 《验方新编》:[卷十八肚腹部]肚腹水泻方

    茯苓二钱,浓朴钱半,陈皮一钱,炒枳壳二钱,甘葛一钱,川木瓜三钱,陈石榴酒炒二钱,红枣、煨姜作引,煎服。又方∶石榴皮煎水服之,甚效。又方∶干萝卜种兜煎水服之。如无兜,即萝卜子亦佳。又方∶山楂肉炭、大麦芽炭(等分研末)、红糖各三钱,连皮淡姜汤冲服。《验方新编》清鲍相璈公元1644-1911年

  • 《是斋百一选方》:[卷之六第八门]治水泻

    徐元敏察院方。南木香缩砂仁白术(各一两)丁香(半两)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三、四大钱,一盏半,煎至七分,食前通口服,轻者三、四服,甚者五、六服,虚冷人加附子半两。《是斋百一选方》宋王璆原公元960-1279年

  • 《奇效简便良方》:[卷三小儿]小儿水泻

    巴豆三粒,黄蜡三钱,共捣成膏贴脐上,用绢缚住,半日愈(如噤口不食者加麝香三厘)。(并治痢疾)《奇效简便良方》

  • 《麻科活人全书》:[卷之三]粪溏水泻第六十四

    虽有变症保无虞。粪出有沫名泄。初热正出见为吉。久气陷恐成痢。溺赤燥遏脾胃热。麻症粪溏。理势必然。此肺胃之火所作而致。不必施治。何则。火势极则大便闭结。麻本火候。倘再便闭。则火毒内作极矣。麻出必险。是以粪溏为正候。初出与出时见此症。其麻纵险可救。正收与收后。而粪溏色如黄褐者。虽有变症。可保无虞。若水泻之症。粪色必黄而有沫。小便赤。口干唇燥。皆由脾胃有热所致。然麻症泄泻。热邪得以开泄。是为顺候。

  • 《保婴撮要》:[卷十七]寒战切牙饮水泻渴之症

    陈文宿先生云∶痘疮六日至七日,肥满红活光泽,八日至九日,肥满苍蜡色者,皆不须服药。如身温气促,口干肚胀,足冷寒战切牙,饮水泻渴者,急用木香散加官桂、丁香服之,如不愈,服异功散。盖切牙者,齿槁也。窃谓∶前症若手足并冷,渴饮热汤,大便泄泻者,阳气虚寒也,宣热补之。手足不冷,大便不利,渴饮温汤者,脾气虚热也,宜调补之。手足不热,大便不利,渴饮热汤者,脾胃虚弱也,宜温补之。治者审焉!一小儿出痘,寒战切牙

  • 《大小诸证方论》:[傅青主先生秘传杂症方论]治水泻方

    白术(一两)车前子(五钱)煎服此方补肾健脾,利水去湿,〔治〕神效。《大小诸证方论》明末清初傅青主公元1607──公元1684年

  • 《幼科证治准绳》:[集之七·脾脏部(上)泻]水泻

    ,洞,下利不止,羸瘦食少。浓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人参(去芦头)诃梨勒(煨,用皮)白术黄连(去须,微炒)地榆(微炙锉。各一分)甘草(炙微赤、锉)干姜(炮裂、锉。各半分)肉豆蔻(一枚,去壳)上件捣,细罗为散。每服以粥饮调下半钱,日三四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张涣〕浓朴散治洞泄注下。浓朴(生姜汁制)诃梨勒(炮,取皮)肉豆蔻(各一两)白术干姜(炮。各半两)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八分

  • 《证治准绳·幼科》:[集之七·脾脏部(上)泻]水泻

    ,洞,下利不止,羸瘦食少。浓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人参(去芦头)诃梨勒(煨,用皮)白术黄连(去须,微炒)地榆(微炙锉。各一分)甘草(炙微赤、锉)干姜(炮裂、锉。各半分)肉豆蔻(一枚,去壳)上件捣,细罗为散。每服以粥饮调下半钱,日三四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张涣〕浓朴散治洞泄注下。浓朴(生姜汁制)诃梨勒(炮,取皮)肉豆蔻(各一两)白术干姜(炮。各半两)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八分

  • 《奇效简便良方》:[卷三便淋泻痢]水泻

    鸡蛋一个,烧酒四两,调匀合碗,绵纸封口,蒸熟食之。或生姜二块,艾一把,煎服。或五倍子末,开水调服。或盐炒,敷脐上。或胡椒、大蒜,作饼敷(此治寒)。《奇效简便良方》

  • 《验方新编》:[卷七泄泻]小儿水泻不能服药

    痢疾亦治。巴豆三粒,黄蜡三钱,共捣烂成膏,贴脐上,用绢帕缚住,半日即愈。如噤口不食者,加麝香三厘,用前药同贴。又方∶香白芷、干姜各一钱,共研细末,以蜜为膏。先用酒洗脐,温微热后贴膏,用鞋底烘热熨膏上,气通即愈。《验方新编》清鲍相璈公元1644-1911年

  • 《验方新编》:[卷十八肚腹泄泻部]水泻初起

    细茶叶二钱,核桃仁五个(烧焦),生老姜三钱,红砂糖三钱,煎,空心服。又,山楂炒焦研末,加红糖调服。又,暴泄不止,小便短少,车前子炒为末,每服二钱米饮下。并根叶捣汁服亦妙。脾胃虚寒者不宜服。又,因瓜果食多水泻,用好橘饼一个,切薄片,作二次滚水泡服。又,车前子、泽泻、浓朴(姜汁炒),各一钱,共为末,水调服。又,茯苓二钱、浓朴一钱半、陈皮一钱、枳壳(炒)二钱、甘葛一钱,川木瓜二钱,陈石《验方新编》清鲍

  • 泻痧

    痧  病证名。痧症水泻不止者。《痧症全书》卷中:“泻痧,水泻不计遍数。”其治不可攻下,亦不可止涩。治宜健脾祛湿,分清化浊,用五苓散去桂,白术换苍术,加车前、木通之类。若由慢痧变来,但宜治痧,则泻自止。作者:

  • 注下

    注下  病名。大便下如下注之状。出《素问·气交变大论》。即水泻。又称注泄、泄注。详水泻条。作者:

  • 《本草易读》:[本草易读卷一]伤暑部六

    伏暑水泻(滑石四百三十五,验方四。)伏暑吐泻(滑石四百三十五,验方五。)伏暑泻泄(火硝四百五十五,诸方一。)水泻不止(巴豆三百十二,验方五。)暑月吐泻(藿香七十,验方二。)水泻(滑石四百三十五,益元散。)暑月暴泻(苍术第十,验方十。)冒暑霍乱(泽泻一百七十五,验方一。)霍乱及疟(滑石四百三十五,验方六。)伤暑一切(香薷七十二,诸方一。)中暑不省(皂角三百零四,验方三。)注夏病(枸杞三百二十六,验方

  •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三十五泻泄门]药方

    秘方∶治水泻及妇带并效。风化锻石五钱、白茯苓一两半,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白汤下。一方∶用车前子炒焦为末,米饮调下一钱服。一方∶用生姜一块打破,入艾一把同煎汤一盏,热服。一方∶治水泻不止,用黄连、浓朴各二钱或四钱,以生姜汁拌匀炒干,仍用生姜三片,一盏煎七分服。《千金方》∶治水泻无度,干姜末粥饮调一钱服之。《集效方》∶治吐泻不止,四肢逆厥虚风,不省人事。服此四肢渐暖,神识便省回阳,用天南星

  • 侗族名医吴定元对各种筋证的论治

    称  吴老医师在《草木春秋》书稿中记载有19种筋证,按发病原因可归纳分为4类:外邪毒气所伤的有鲫鱼筋、天吊筋、月家筋;因气血液虚亏所致的有缩痧筋、撒手筋、昏迷筋、胎筋;因情志所伤的有鹰爪筋;因脏腑所伤、功能受损的有膨胀筋、潮湿筋、着地筋、弯弓筋、蛇丝筋、肚痛筋、马啼筋、水泻筋、呕逆筋、脐风筋、夜啼筋。3各种筋证发病的共同特点 吴老医师在《草木春秋》书稿中记载的“筋证,因文字简炼,为了

  • 血管活性肠肽瘤

    概述血管活性肠肽瘤(VIPoma)是胰岛D1细胞的良性或恶性肿瘤,由于D1细胞分泌大量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IntestinalPeptide,VIP)而引起严重水泻(Waterydiarrhea)、低钾血症(Hypopotassemia)、胃酸缺乏(Achlorhydria)或胃酸过少(Hypochlorhydria),故又称为WDHA或WDHH综合征。此综合征由Verner和Mor

  • 第三节 论气陷血脱法当升举

    东垣云:一妇人经候黑血,凝结成块,左厢有血瘕,水泻不止,谷食有时化,有时不化,至今岁四月,血块暴下,并水注俱作,是前后二阴有形之血脱竭于下。既久,经候尤不调,水泻日见三两行,食罢心烦不快,饮食减少,甚至瘦弱。东垣先生曰:夫圣人治病,必本四时升降沉浮之理,权变之宜。若不本四时,以顺为逆,非其治也。且治之大法,必先岁气,无伐天和,无盛盛,无虚虚,遣人夭殃,无致邪,无失正,绝人长命。故圣人云:「阳盛阴虚

  • 冒暑

    。《医林绳墨》卷一:“冒暑者,其人元气有余,但不辞劳苦,暑热冒于肌表,而复传入于里,以成暑病也。”病在胃与大肠,证见腹痛水泻,口渴欲饮,心烦躁热。治宜清热祛湿,用黄连香薷饮、天水散或六和汤。《杂病源流犀烛·暑病源流》:“寻常感受暑气,致腹痛水泻者,乃胃与大肠感邪之故,或恶心呕吐者,乃胃口有痰饮,而又感邪之故,此皆名冒暑,是暑病之轻且小者。”治用清暑十全饮、解暑三白汤和香薷饮等方。参见暑病条。作者

  • 《幼幼新书》:[卷第二十八]冷泻第五

    茅先生小儿有中冷候∶腹中虚鸣,身微冷,腹肚胀满,此候因冷食所伤至此。所治者,先用乳香散(方见一切泄泻门中、)调中饮与吃即愈(方见胃气不和门中)。《婴童宝鉴》小儿冷泻,为脾胃虚冷,不消五谷,粪不结实,腹胀而泻,泻而气酸,乃有积也。《颅囟经》治孩子泻痢并脾冷,食乳不消,吃奶频吐。温脾散方附子干姜甘草(各半两。炮)白术(一两)上为末,空心米饮调半钱。忌鲜鱼毒物。《千金》治少小泄清痢藜芦丸方藜芦(二分

  • 凡-莫二氏综合征临床特点如何?

    本病有以下特点:  (1)往往于确诊前数年即有顽固性大量水泻病史,轻者呈间歇性,重者尤其是恶性病变者为持续性,便色如淡茶水色,无粘液和脓血,排便量约3~10L,每天10~15次或更多,常伴腹痛。  (2)血钾降低:主要是因为大量水泻导致钾从大便中丧失,每日失钾达300mEq,约为正常人的20倍,一般血钾在3mmol/L(3mEq/L)以下,平均为2.2mmol/L。常伴有代谢性酸中毒,动脉血pH<

  • 《证治汇补》:[卷之一提纲门]暑症

    六和汤。若咳嗽烦渴。寒热盗汗。脉数不减。此暑伤肺经。宜甘桔汤。加黄芩、山栀、麦门冬、丹皮、贝母。(汇补)冒暑冒暑者。禀气充实。但不辞辛苦。暑热冒于肌表。而复传于里以成暑病也。其候腹痛水泻。小便短赤。口渴欲饮。恶心呕吐。有时眩晕。心烦躁热。胃与大肠受之。(绳墨)宜胃苓散。加藿香。或六一散。又有内伤饮食。外着暑气而成暑湿伤脾之病者。其候腹痛作泻。泻下黄糜。口渴溺热。宜理脾清暑。平胃散。加连、通、曲、

  • 鸦胆子油乳临床应用进展

    欲裂,继而呼吸困难,不能平卧。测T36.4℃,BP115/75mmHg,R22次/min,P65次/min。立即停药,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滴,20min后缓解[11]。  2.2严重水泻食道癌手术后,医嘱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辅助化疗,一次30ml,1次/d,加250ml生理盐水稀释后静脉滴注,患者感觉腹痛,水泻数次,并出现脱水症状。经治疗后水泻症状好转[12]。  2.3过敏性休克给予

  • 《神仙济世良方》:[上卷]又论人参性

    世人用不起人参者,党参可代。医家往往用洋参代,大错。党参即先朝之人参也。如今力薄,无力吃参,党参加倍用之可也。(后有诸大仙制党参法,功比人参。)有人得脾经之病,如水泻乃脾气不温,血痢乃过于燥热而成此症。水泻用白术一两,车前子五钱。二味煎汤立效。血痢不同,有腹痛不痛之分。痛者乃火热也,用归尾一两黄连三钱枳壳二钱白芍一两广木香二钱甘草一钱萝卜子二钱。用水煎服;不痛者乃寒也,用白芍三钱当归三钱萝卜子一钱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文献
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为开放式编辑模式,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