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灸疮流脓”并非“发炎感染”

 清江丽人 2017-02-20

化脓灸,灸法的一种。又称瘢痕灸。是将黄豆大或枣核大艾炷直接置于穴位上点燃施灸,灼伤皮肤后,局部组织烫伤起疱后产生无菌性化脓灸法,能改善体质,增强机体抵抗力,起治疗和保健作用。


灸疮流脓”与西医所说的“感染发炎”是两回事。

感染发炎”必须做伤口消毒处理,否则会有危险。



灸疮流脓”从表面症状来看与发炎感染的症状一样,许多患者发生灸疮时误认为是发炎了,感染了,非常担心。


其实几千年的灸法典籍和灸法大师以及大量的临床经验和事实告诉我们,施灸处出红斑、水泡、或化脓:湿寒体质、皮肤敏感、肾亏、风湿、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妇科炎症、阴虚火旺患者等气血补充、通过经络排湿、排寒、排毒的好转反应,灸学中有“大泡除顽疾”的说法,继续治疗得以恢复。



《医心方》引《小品方》云:“灸得脓坏,风寒乃出,不坏,则病不除也。”《太平圣惠方》说:“灸炷虽数足,得疮发脓坏,所患即差;如不得疮发脓坏,其疾不愈。”《针灸资生经》下经云:“凡灸艾得灸疮发,所患即差,不得疮发,其病不愈。”化脓灸适应症:哮喘、慢性胃肠病、体质虚弱、发育不良、慢性气管炎、肺结核、阳痿、遗精、早泄、缩阳症、肌瘤、息肉其他慢性病、顽固性疾病均可使用。



灸疮流脓”是局部和身体内脏元气充足的情况,病邪之气和内部被病邪破坏的细胞组织被元气推出体外,这就是我们看到有些患者被灸得泡起、化脓、流黄水或脓血的现象。艾灸的主要功能是“扶起正气,祛除病邪”,既然是祛除病邪,那么,就要给病邪一条出路,哪里的元气充足,哪里的病邪就被赶出,病气会随打嗝、放屁排出。而寒、湿、淤血等有形病邪就在元气充足的经脉上以水泡、血泡、脓水的形式排出体外。无需顾虑,继续施灸。待排病邪排出,灸疮自会痊愈。



传统中医理论中,脾的功能之一就是“主肌肉”和“主统血”,大灸,连续施灸,可以很快恢复脾的功能,所以,流血不止或伤口难以愈合的情况也就不会发生了。如果灸后两三个疗程感觉效果不明显,是属于元气极度虚弱者,应坚持灸。


古贤云:“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