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迪隆.魯東(Odilon Redon,1840-1916),法國象徵主義畫家。魯東生於法國南部的波爾多,因為體質孱弱,出生兩天後便交給波爾多郊外的保姆撫養。少年時代性格孤癖,喜歡獨自沉思。1870年普法戰爭中,魯東從軍作戰,但不久即病倒,病中受柯洛的影響,開始作風景畫,並向版畫家佈雷斯丹和折衷主義畫家熱羅姆學習繪畫。直到1879年他39歲的時候,才開始決心從事繪畫。 他的美學思想,主要來自象徵主義文學家和詩人馬拉美等人的作品。他認為繪畫主要是想像的結果,而不是靠視覺印象的再現。因此,他反對印象主義的色光追求,而致力於表現現實世界中根本不存在的鬼怪幽靈和幻覺形象。 魯東的創作生活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879年至1889年,主要從事石版畫創作。主要作品有《在夢中》(1879)、《愛德格:本》(1882)、《起源》(1883)、《戈雅頌》(1885)、《夜》(1886)、《聖安東尼的誘惑》、(1888)等石版畫組畫。在這些作品中,魯東以豐富的想像力,創造了許多離奇的、夢幻的形象,例如在卵中孵化出來的詩人,夜空中同月亮在一起的眼睛、吞噬生靈的怪蛇、展開雙翼的馬等等。評論家把這些作品稱為是超現實主義和達達主義的先驅。因為這一時期的作品均為黑色石版畫,所以被稱為「黑色時期」。 魯東創作的第二階段是從1890年開始直至去世。大約在創作版畫組畫《聖安東尼的誘惑》第二集時,他開始畫油畫和粉筆畫作品,內容多為盛開的花朵和簡煉的佛陀頭像,那純令鮮豔的色彩同他的版畫相比判若兩個世界。尤其是粉筆畫,是魯東藝術的一大特色。 粉筆畫(英語Pastel)是從古代文藝復興大師們使用紅堊筆、白堊筆作畫的方法發展而來的。在18世紀開始有多種色彩的粉質畫筆,19世紀後期這種材料已普遍流行,印象派畫家德加、勞特累克等人均擅長此法。它是在各種色澤的、表面肌理有絨質效果的特製畫紙上用粉質的多種色彩的粉筆作畫,由於質地效果很美麗,使畫面產生天鵝絨一般柔和的效果。同時,它不必再攜帶畫筆,調色板和水(或油)壺,使用起來十分方便,因此特別適合於現場寫生和速寫,很受19世紀末畫家的歡迎。 魯東的許多重要作品均以粉筆畫完成。例如《向達芬奇致敬》、《顯靈》(1905)、《潘朵拉》(1910)等。後期魯東的藝術中,十分喜歡描繪花卉題材。這反映了他把自己的心靈深深地陶醉與沉浸在自然和寧靜之中。這一幅《瓶花》是有一定代表性的。此畫作于魯東逝世前兩年,白色的花瓶上,插著一束品種雜杏、色彩鮮明的野花,畫家排除了光照的作用,把鮮豔的各色花朵,以強烈的固有色展現在人們面前,這在講求光線和補色作用的寫生畫來說,是非常新穎的創造。魯東之所以畫花,是他從花看到人,他說「花朵和人的面孔一樣,=朵就是一個謎」,「它是靈魂的反射。」從這幅畫中可以看到魯東的這種追求。各色各樣的花朵,在畫面上被處理得如此和諧、協調,似乎組成一曲交響樂的各個聲部、各種樂器發出的諧和柔美的曲調一樣,因此,也有人把魯東稱做「神秘的色彩作曲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