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理财市场大变革!买这些产品的危险了

 晓晖bq7us71uuq 2017-02-20

精彩推荐

  中金在线全新打造的财经视频直播服务平台,投资者的贴身移动智能投资顾问,点此体验!


▲'保本基金'退出历史舞台 更名为避险策略基金(中金在线出品)


  银行理财、保本基金一直是稳健型投资者的心头好。不过,眼下这两种产品发生的变化可谓让许多人心焦,因为很多都已不再保本了。投资者究竟该咋办?


注意!银行理财、保本基金全都不“保本”了!


  银行理财“净值化”


  春节过后,去银行买理财产品的时候很多人会发现,理财产品大部分都不保本了。有业内人士透露,一家知名股份制银行的几乎全部理财产品,都已不再保证收益,很多产品已经开始像基金那样按照净值申购赎回。这意味着投资者要自己承担可能的投资损失。


  银行理财产品开始变化,“净值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什么是“净值化”?简单来说,就是银行不再给理财产品定预期收益率。银行理财的刚性兑付被打破,贴钱保障收益的事不会再有了。


  保本基金被削去了保本之名


  银行理财不再刚性兑付,被不少投资者视为“保本神器”的保本基金以后也不好做了。


  日,证监会发布《关于避险策略基金的指导意见》明确表示将保本基金名称调整为避险策略基金,并发布关于避险策略基金的指导意见。主要修改内容包括:将保本基金名称调整为避险策略基金,取消连带责任机制,完善风控要求,控制单个产品规模。


  不过,从收益上看,截至2月10日,现存151只保本基金中,有35只基金单位净值低于1元面值,占比达23.18%;去年79只保本基金中,36只收益率为负。保本基金平均收益率仅为0.05%,还不如把钱放在余额宝。


为何银行理财和保本基金都在向不保本转型?


  债市下跌


  保本基金设计的主要思路就是大部分的钱用来买债,获得一个低风险的收益来保本,一小部分用来投资股票或者基金,博一个风险收益率来提高净值。


  但2016年10月下旬债市开始下跌,至12月下旬暴跌期间,超过九成债基是负收益。


  债市下行,使得许多为银行委外资金量身定做的基金,净值缩水明显,有些甚至跌破1元面值。受此影响,去年一些银行理财产品由于未能达到预期收益而不得不花钱填补亏空。


  非净值型银行理财收益率走低局面,短期内难以扭转。相比之下,净值型产品突破“刚性兑付”,也提供了获取更高收益的可能,前景看好。


  而保本基金,受债市影响,产品收益率大幅滑坡。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相比于2014、2015年15.98%、9.86%的好成绩,2016年,保本基金平均收益率仅为0.79%,其中成立1年以上的保本基金中,近半数负收益。


  资金面紧张


  2月14日,央行公布了1月份的核心金融数据: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57.59万亿元,同比增长11.3%,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去年同期低2.7个百分点。


  在春节前一两周,央行曾大量投放短期货币,M2增速最后仍只有11.3%,可见当前资金明显被收紧;春节后,央行天天净回笼货币,一度连续6天中止逆回购,可以看出,央行真的已经变脸,2017年货币政策“前紧”的局面已经形成,这就造成银行理财产品打破刚兑的趋势越发明显。


  此外,2015年以来,我国GDP增速继续下行,以煤炭、钢铁、水泥为代表的资源类、重工业类行业产能过剩现象严重,工业品出厂价格持续负增长,房地产去库存压力沉重,行业风险加重,信托项目系统性违约风险上升。


  高收益、低风险的产品本身就不符合市场规律。在“刚兑神话”的光环下,投资者只会继续盲目跟风投资,对整个资本市场的是巨大隐患。


保本基金不再保本,你的钱怎么办?


  是坏事吗?


  不一定。因为如果基金公司为了实现“保本”的目的,几乎只能不冒一丁点儿风险,这意味着几年以后只能还你本金,对基民来说显然就是鸡肋,还不如存在互联网里,有点收益流动性更好。


  现在已经有的保本基金还有保本承诺吗?


  有,但是保本周期到期后就要按新规定执行了。

 

  那变成避险策略基金后会怎样呢?


  风险会全部转移到担保机构。这样的话担保机构不开心啦,整体收费肯定会变高。


  所以,买了保本基金的朋友要注意,留心一下自己的保本基金啥时候到期,到期后可能会变成避险策略基金,就要注意一下费用问题。如果没有担保机构接盘的话,可能转型成普通基金或者直接清盘了!


  亏损基金一览


数据截止至2月20日


2017年该怎么投资?


  对于一向喜欢稳健型投资的大多数人来说,这可谓是当头一棒,买理财产品有可能亏损,钱究竟该往哪里投?


  以下有几个投资建议:


  1、关注产品投向,识别产品风险,特别是高收益产品。


  2、可以选择货币基金+银行理财+P2P的资产配置模式,优选有实力、靠谱的平台或者公司。


  3、主动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不盲目依赖管理人。明确“收益越高、风险越大”,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做出最适合自己的资产配置安排。


  刚兑被打破,当然是投资者不愿意看到的。但是产品不保本,是当前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明确贯彻“买者自负”原则,更有助于投资者回归理性,减少盲目投资。

  刚兑被打破,当然是投资者不愿意看到的。但是产品不保本,是当前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明确贯彻“买者自负”原则,更有助于投资者回归理性,减少盲目投资。从长远来看,更有利于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中金在线立场)(来源:中金在线(ID:cnfol-com)综合上海金融报、周知客(ID:TalkingFinance,作者:田思)、中国证券报、今日头条、北京商报、财经咖、菜鸟理财(ID:cainiaolc))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