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出去忙,匆忙写两句。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一本好的中医学术书,离不开学者型编辑们的量体裁衣和匠心独运,小编的老师,张老师常说:编书的滋味,读书的体味。在我看来,编书,就像是在和文字谈恋爱,一盏香茗,倾吐衷肠,偶得佳句共剪窗。这是一篇编辑出书手记,张老师的心得,虽未曾四目相对,但他下面说的,我想,你也有感受...... ——摘录自“中医书味”公众号 李可老的大名,我最早是通过《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这本书知道的。这本2002年由山西科技出版、貌不惊人的平装书,居然一印再印,畅销不衰,成为该社的一个品牌,创造了老中医经验类图书销售的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这让我产生了好奇。可当时也只有这一本有关李可的书,无其他资料可查,只能道听途说。有人说李可是民间草医,有人他是因为SARS而出名的,也有人说他是野路子,临床用药特大胆...... 随着近几年介绍李可的书籍逐渐增多,李可老也越来越“火”,其影响甚至超过了那些大师、名家们。可这些信息大都是片段、碎片化的,似雾里看花,还是难窥李可老的全貌和真像,反而更增添了一抹神奇又神秘的色彩。 这次,张存悌和卓同年两位老师积多年研究李可之心得,在尽可能多地收集、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对李可老的生平事略、学术思想、临床经验以及人文精神等做了系统深入的剖析、总结和归纳,提炼出了李可的三大学术特色、九大学术观点、36首自制方、22个药对简方、10味要药心得、21种病症的临床经验、14种疑难病症之思路与方法等,阐述了他独特的成才之路、大医之道。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在充分肯定李可老独特学术成就的同时,书中也实事求是、大胆地对李可老的一些局限、问题做了探讨,而不是人云亦云,一味地拔高,给我们展现了一个鲜活、立体、真实、完整的大医形象。 中医需要这样的书,读者也一定喜欢这样的书。 (贴出书的一些照片,找不到更清晰的,大家见谅。) “立大志,受大苦,成大业;中医复兴,舍我其谁!人民儿女,菩萨心肠;英雄肝胆,霹雳手段!” 我们的公众号,一直有一批可爱的中医粉,有的是医生,有的是中医爱好者,有的是中医药教育者。好奇的问,你们都是什么地方的?有什么中医梦?留下想说的话吧,有你们看着,不敢轻慢,向大家说声谢谢。感谢的不是你本身,是你为中医做的事情,谢谢大家,见书如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