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操与李世民为什么能成就帝王之业,看他们的用人观便知

 张东键 2017-02-20

细心思考会发现,曹操和李世民的用人观正好回答了员工对于企业究竟是能力重要还是忠诚重要的问题。曹操的用人观在前面一篇文章已经专门讲述了,为了文章的完整性这里会简单讲一下曹操的用人观。

曹操与李世民为什么能成就帝王之业,看他们的用人观便知

简而言之,曹操用人的特点有两点:一是只管员工的工作能力,不问员工的品行和名声好坏,这是最突出的特点。第二是胆子大心又狠,体现在曹操下发的求才令《举贤勿拘品行令》,明确表示不限员工的品行,敢用臭名声的人。然而,曹操对于难以驾驭的人才,宁可杀掉也不放过。

曹操与李世民为什么能成就帝王之业,看他们的用人观便知

曹操敢于用人才,也敢于不用人才,能为他所用,便果断用之,不能为他所用便果断弃用,但也不会留给别人,所以曹操爱惜吕布,却又只能杀了吕布。曹操一边自我标榜用人不限品行,另一方面又重视培养员工忠诚品行,这就是为什么曹操没有杀关羽的原因,目的是树立忠义的典范。

曹操明白人才的能力培养非常难,能力有时候就是天生的,靠悟性,但忠诚的品行可以通过政治手腕和金钱诱导控制,控制不了就简单粗暴地杀掉。他的用人观将他奸雄的奸性表现的淋漓尽致,这一点上曹操跟刘邦有点类似,但还是曹操更奸。

曹操与李世民为什么能成就帝王之业,看他们的用人观便知

李世民的用人观也有他自己的标准和特色。李世民比曹操追求的更完美,他心中的理想人才是德才兼备的人。李世民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气度大,敢于用曾经的敌人,比如魏征和尉迟敬德,而且重视手下员工和自己的名声。愿意用名声好的贤臣直臣,也注重把自己打造为明君。

李世民的用人特点可能与其出身有关,他的父母都是世家大族,世代为官,书香门第之家,对名声很讲究。对比发现,曹操用的人是有能力且他能控制的人,而李世民用的是有能力且有品行的能自我约束的人。

曹操与李世民为什么能成就帝王之业,看他们的用人观便知

曹操和李世民的用人观各有利弊。曹操得时刻盯着他的员工,因为他控制员工的手腕是威逼利诱。而李世民则轻松得多,因为他用的人品行较靠得住,靠的是员工的自觉性,再加上手下员工相互监督,皇帝决断要事即可。

那么,员工的能力重要还是忠诚的品行重要?曹操和李世民的用人观可以很好的回答,能力固然很重要,但忠诚的品行却决定人才的去留。有才无品的不行,实在有才,就看能否驾驭,不能驾驭的,最好别用,以免坏了自己的事。

曹操与李世民为什么能成就帝王之业,看他们的用人观便知

所以企业留不住人才,不是人家员工不忠诚,而是企业是否为员工福利考虑过。而员工不能老想着从企业拿好处,有没有想过自己能为企业做点什么。如果企业为员工生活考虑,员工为企业未来考虑,上下一心,这样的团队才有未来,才走得长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