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匮要略临床总结(1)

 医仁u57k4mtem5 2017-02-20

第一章节痉湿暍病123

1 揉痉病:可见目斜颈项强直角弓反张手足搐搦等

处方:栝楼桂枝汤(栝楼根6 桂枝3 白芍3 甘草2.4 生姜2片大枣2个) 四剂而愈

本方可用于外感病出现头痛项强发热恶风汗出咽干口燥等外有表邪

2 欲作刚痉

特点:脉不浮数而弦迟项背强急津液不足治法上除解表外必须照顾津液

葛根汤(葛根12先煎麻黄9 先煎桂枝6 灸甘草6 生姜9 大枣6

具有解肌通络舒挛急的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肩周炎颈椎病等

3 阳明痉病

热壅盛故发热面赤胸部胀满热甚耗灼津液经脉失于濡养故牙关紧闭角弓反张两足拘挛热扰心神故谵语以为鬼物苔黄腻脉弦洪大皆为里热灼盛之征。证属阳明里实热伤津液。

处方大承气汤(大黄12后煎厚朴15先煎枳实9 先煎芒硝9 最后下)

4头中寒湿

处方瓜蒂散一匕纳鼻中

辛夷散(辛夷细辛藁本白芷川芎升麻防风甘草木通)

5寒湿在表

麻黄加术汤(麻黄6 桂枝6 杏仁10 甘草4 苍术12

用治风湿杂至且以湿邪偏盛得痹症还可用治风寒湿停滞肌表营卫不和疹色偏淡的荨麻疹

6风湿在表

由于出汗当风湿邪从外侵及肌体病既属于风湿在表仍当使之得微汗而解所以用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轻清宣化(麻黄10 杏仁10 薏苡仁30 甘草7

临床上常用薏苡仁以治疗皮肤病

7风湿兼气虚

处方:防已黄芪汤(生黄芪30 白术15 甘草7 生姜2大枣4桂枝10

张仲景的重要治疗思想之一就是在注意辨病施治相结合得基础上重视随证治疗。因此《金匮》中本方后喘加麻黄胃中不和加芍药气上冲加桂枝下有陈寒加细辛都体现了张仲景得这一思想和用药规律在临床上具有重要价值

防已黄芪汤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内科可用治疗痹症水肿喘咳鼓胀

8风湿兼表阳虚风邪偏盛

处方桂枝附子汤(桂枝10 炮附子10 生姜5 炙甘草10 大枣15

常用治疗湿病痹症外由于该方温阳通血脉作用故还可以用治疗寒湿阻滞血脉影响气血运行得心动过缓低血压雷诺病

白术附子汤(炮附子15 白术15 生姜15 炙甘草6 大枣12个)

它还可以治疗脾胃阳虚得腹胀便秘等

9风湿兼表里阳虚

甘草附子汤是临床治疗湿病寒痹得常用方法该方化裁还可以用治疗脾肾阳虚得慢性肾病心肾阳虚得风湿性心脏病等

10伤暑湿胜

《医宗金鉴》认为此时用大顺散(干姜桂枝杏仁甘草)或者薷饮(香薷厚朴白扁豆)发汗更为妥当

小结:1刚痉和柔痉发热恶寒无汗发痉者为刚痉用葛根汤发汗解表生津舒脉;发热有汗发痉者为柔痉用栝楼桂枝汤滋养津液解肌祛邪

2湿病治疗原则是发汗利小便但是发汗不能大汗。

寒湿在上头重痛鼻塞而烦者用辛夷散活瓜蒂散纳药鼻中则愈

寒湿在表身体疼烦恶寒无汗用麻黄加术汤发汗解表散寒除湿

风湿在表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用麻杏薏甘汤宣散风邪清热祛湿

风湿表阳虚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脉浮虚而涩者可以根据其风与湿的偏盛分别选用桂枝附子汤或者白术附子汤。若是风湿较重用桂枝附子汤温经助阳祛风化湿;若是服用桂枝附子汤后二便正常里气调和但表湿未尽病轻者用白术附子汤温经助阳祛肌表湿邪

第二章节百合狐惑阴阳毒病

1百合病正治法

它是一种慢性虚弱性疾病不易在短时间内治愈所以在服用百合地黄汤时应以守防为易较长时间服用不可中间停服

处方:百合地黄汤(百合30 生地黄30

常用于治疗各种神经官能症及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亦可用作热性病得善后调理本方与酸枣仁汤合用可治疗癔症

2百合病误汗后救治法

处方:百合知母汤(百合30 知母9 生地15 天水散15

它还可用于心肺阴虚之失眠燥咳精神失常等病症加白及仙鹤草三七粉等可治疗肺结核阴虚咯血

3百合病误下证

处方:滑石代赭汤(滑石15 百合30 代赭石15

本方加竹茹芦根或合小半夏加茯苓汤可以治疗百合病心烦呕吐呕逆较重得人

4百合病误吐后救治法

处方:合鸡子黄汤 (百合25克,鸡子黄一枚)

5百合病变渴治法

处方:栝楼牡蛎散(栝楼二十克牡蛎二十克)

蛎与栝楼根的用量相等栝楼苦寒清解肺胃之热生精止渴本方加味可治糖尿病甲亢肺炎胃炎等阴伤口渴喜冷饮者。

百合病变发热治法

处方:百合滑石汤(百合23 滑石10)

6狐惑病是由于湿热虫毒所致。

处方:甘草泻心汤(生甘草30克,黄芪九克,丹参18克,干姜六克黄连六克半夏12克大枣7枚)

同时用生甘草12克苦参12克四剂煎水外洗阴部。

本方除治狐惑病外。对胃12指肠溃疡及慢性胃肠炎,等证属寒热错杂证,亦有良效。中蕉疲满重者。可加枳实厚朴心下疲满呕利明显者重用甘草半夏生姜治萎缩性胃炎可酌加白芍乌梅百合乌药 外治方

处方:外用苦参汤熏洗前阴

内服方(生甘草30克,党参15克,黄芪九克,黄连六克半夏九克干姜九克当归15克,茯苓30克赤小豆30大枣5枚)

苦参汤现代常用于,湿疹,疥疮或是会阴肛门瘙痒肿痛及白塞病治赤白带下阴道滴虫之阴部瘙痒可加黄柏龙胆单蛇床子

8狐惑酿脓

处方:赤小豆当归散加减(赤小豆20 当归20 茵陈25 生地25 栀子15 大黄10)

本方不仅对上部痈肿病变脓成有效 而且对肛门及其附近得痈肿病变脓成或者伴有便血人 也有较好得疗效 但宜与甘草泻心汤应用此外 临床也常用本方内服兼外洗 治疗渗出性皮肤病 如传染性湿疹样皮炎 接触性皮炎 生漆过敏 急性湿疹 脓包疮 暑疖等病症

9阴阳毒

处方:升麻鳖甲汤加减(升麻15 生鳖甲20 当归6 蜀椒6 甘草12 雄黄1装胶囊车前子10)

本方加减可治疗猩红热 红斑性狼疮紫癜等属于热毒血瘀者 其血热较重的人 加犀角【用代用品】生地黄 大青叶 金银花等 血瘀较重的人加丹皮 赤芍丹参 吐血衄血者 加白茅根 生地黄等

第三节 疟病

疟病以寒战壮热 体作有时为临床特征

1 疟母

处方:鳖甲煎丸(鳖甲12分乌扇 干姜 黄芪 鼠妇 石韦 厚朴 紫苑 阿胶 大黄 桂枝都是3分 杜丹皮 半夏 地鳖虫【有名土鳖】芍药各5分 柴胡6分 瞿麦桃仁各2分葶苈 党参1分蜂蜜4分)

若是久病老年体弱者不宜单用此方

此方还用于治疗慢性肝炎 血吸虫病 黑热病而导致得肝脾肿大及其他淤血证如肿瘤卵巢囊肿等属于正虚邪实者 本方虽有扶正之药但以大队祛邪之药为主单用此丸久服反可伤正 故宜补益之剂合用

2温疟

处方:白虎桂枝汤(知母10 甘草5 生石膏15 粳米 10 桂枝5 栝楼根15 生牡蛎30)

本方临床上有用于治疗急性风湿性关节炎属风湿热痹的 也有用治疗外感热病邪热入里 表邪未解 热多寒少的

3牝疟

处方:蜀漆散(生龙骨9 淡附子3 茯苓9 生姜6)

第四节 中风历节病

1风湿历节

处方: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 12 芍药9 知母9 甘草9 麻黄9 生姜6 白术9防风9 炮附子20【先煎】)

本方用于感受风湿 化热伤阴之痹症 其症状可见发热恶寒 遍身关节疼痛 肿大并且伴有灼热 或是全身表现为虚寒而局部有热 若是掣痛难以屈伸 得热痛减者 倍加麻黄 附子;身体关节重着肿胀 遇到阴雨加剧者倍加白术;湿已化热 关节红肿热痛者 倍加芍药甘草知母

目前本方治疗 急 慢性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 以及神经痛等病症 本方治疗类风湿关节发热者加石膏 薏苡仁;血虚肢节肥大者 加鸡血藤 鹿衔草 白芷 湿胜肢节肿大者加萆薢 泽泻 防已;气虚加黄芪服药后胃脘不适 可加蜂蜜同服

2湿寒历节

处方:乌头汤(麻黄15 芍药30 黄芪15 灸甘草6 制川乌12【先煎】生姜3片大枣五个 桂枝10 木瓜30 防已20)

若服用后剪刀呼吸心跳加快 脉搏有间歇 甚至是昏迷 则为中毒反应 当急救

乌头为峻猛有毒之品 故炮用 且煎药时间宜长或是和蜂蜜铜件以减其毒性 如果脉搏呼吸神志等方面无大的变化这为有效

第五节血痹虚劳病

1血痹病

处方:黄芪桂枝五物汤(桂枝 白芍 干姜 桃仁 红花 当归 甘草都是12 川芎 地龙大枣各是5个黄芪 莱菔子20 细辛6)

本方对小儿麻痹症 雷诺病 风湿性关节炎 周围神经损伤

2虚劳病

虚劳失精

处方: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10 芍药10 龙骨12 牡蛎12 生姜3片甘草10 大枣10个)

本方临床上并不限于失精 梦交 对自汗 盗汗 偏汗 遗尿乳泣 不射精 早泄 阳痿 脱发 神经官能症 冠心病 小儿夜啼 妇女带下 月经周期性精神病等辩证属于阴阳俱虚不能阳固阴守者 皆有较好得效果

虚劳里急

处方:小建中汤(桂枝10 白芍20 灸甘草6 大枣6个生姜9 饴糖30【烊化】)

本方广泛用于多种消化系统虚弱性病证 如胃脘痛 腹泻 便秘特别对消化性溃疡 胃炎 腹痛属于虚寒者 有较好疗效 本方用于产后虚证 症见腹中疼痛不止 气短少腹拘急 痛引腰背 不能饮食者 宜加当归

虚劳腰痛

处方:八味肾气丸(熟地9 山萸肉12 山药9 泽泻6 茯苓9 牡丹皮6 炮附子9 桂枝3)

本方对肾气亏虚所致之长期低热 气喘 高血压 失眠 消渴 慢性肾炎水肿等病有较好得疗效 肾气丸还可以治疗辩证属于虚火上升上热下寒得复发性口疮 口臭者加地骨皮生石膏 口渴加石斛 麦冬 另用锡类散外捈患处

虚劳不寐

处方:酸枣仁汤(酸枣仁15 甘草3 知母9 茯苓18 川芎6白芍9 栀子6 朱砂1.5)

本方对于阴虚内热硬气得失眠 盗汗 惊悸 精神抑郁等有较好得疗效

虚劳干血

处方:大黄鳖虫丸合下淤血汤(大黄9 桃仁20 土鳖20【熬 去足】)

本方常用与良性肿瘤 肝脾肿大 肝硬化 子宫肌瘤 结核性腹膜炎 食管静脉曲张 妇女淤血 妇女淤血闭经 腹部手术后粘连疼痛 冠心病 高脂血症 脑血栓脂肪肝脉管炎 等有淤血征象者 长期服用 无明显副作用

血痹症由气血不足 感受风邪 血行不畅 阳气痹阻所引起 以肢体局部麻木不仁或是轻微疼痛为特征 在治疗上 轻可用针刺疗法 稍重得可用黄芪桂枝五物汤 目的在于温阳痛痹灵床上可针药结合治疗

第六章节

肺痿

1虚热肺痿

诊断分析:阴液虚少 不润咽喉 故咽喉燥痒不利 或是咽喉有异物感 口于欲得凉饮 其舌淡红少苔 本病虽然看见是肺其实是源于胃 胃阴不足则肺津不续

处方:麦门冬汤(麦门冬12 半夏6 人参12 就烦草10 粳米一把大枣7个)

本方可用于治疗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多种疾病 辩证以肺胃阴虚气火上逆或是胃阴不足 胃气上逆为主 呼吸系统常见得有上呼吸道感染 哮喘 肺结核 肺纤维化肺不涨肺癌等 消化系统则常见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慢性萎缩性胃炎

2虚寒肺痿

处方:灸甘草15 干姜12

临床除了用于 虚寒肺痿外每用此方治疗胃脘痛 吐酸 腕腹胀 肠鸣腹泻 胸背彻痛 眩晕 咳喘 经期腹痛 但必须辨明确系寒证 见脉迟 舌淡 苔白 不渴 无热恶寒方为得当。

3肺痈

是由于感受风邪热毒所引起,以咳嗽 胸痛 吐浓痰腥臭等主证

邪实壅滞

处方:葶苈大枣泄肺汤加减(葶苈子6 大枣3个 芦根10 桔梗3 杏仁4 贝母6 甘草3 黄芪5)

血腐脓溃案

处方:桔梗汤(桔梗60 生甘草30)

服药一次第二天吐出大量浓痰夹有腥臭再服俩次排除大量浓痰发热下降 减桔梗20 上甘草10 加南沙参 银花 鱼腥草 生苡仁 栝楼皮等服10来次

本方以桔梗汤排脓解毒 方中桔梗开结排脓 甘草清热解毒补生机 甘草倍于桔梗 其力似乎太缓 实为痈脓已成 正伤毒溃治法 故本方是肺痈的主方

本方排脓解毒利咽 临床可用于治疗急性咽炎

4咳嗽上气

寒饮郁肺

处方:射干麻黄汤(射干12 麻黄9紫苑9款冬花9五味子6 半夏9细辛6生姜3片大枣7)

本方治疗哮喘对于减轻症状能起到较好得作用但不易根除 。在上治肺 在下治肾 发时治上平时治下

4饮热迫肺

处方:越婢加半夏汤(麻黄4.5石膏9生姜3 大枣4个甘草3半夏6)

本条是饮热之邪上逆 脉必浮大有力 或兼滑象 可伴有神经紧张 气粗声高息涌之象 为实证临证时应当注意“上气 面浮肿 肩息 其脉浮大 不治 又加利尤甚” 且带有神疲倦怠 短气不足以息的症状

5寒饮夹热 病邪偏于表

本病机为病近于表而且邪又盛于上 本证咳喘由邪夹热所导致 饮邪内阻

处方:厚朴麻黄汤(厚朴10 麻黄3 生石膏10 杏仁10 法半夏10 干姜3 细辛1.5 小麦10 五味子1.5)

细辛半夏配干姜 散饮而止咳逆

6寒饮夹热 病邪偏于里

处方;泽漆汤(泽漆15 半夏20 紫苑12 生姜9 白前16 黄芪12 人参12 桂枝9 甘草9)

6肺胀

是由于外感风寒 内有饮邪郁热引起 风寒外束 卫气郁闭 故发热头痛神疲乏力 肺失宣肃 饮邪内生故咳频 气促 胸憋 胀痛痰多清稀 饮邪郁久化热 故舌质淡而苔心微黄脉浮滑略数

治疗法:解表化饮兼清郁热

处方:小青龙加石膏汤(灸麻黄6 桂枝6 法半夏12 干姜6 细辛5 芍药5 五味子10 石膏45【打碎先煎半小时】苡仁15 甘草6)

水饮属于饮邪用温药治疗才能消散 但要消除于燥 还得借助辛凉的石膏

第七节奔豚气病

1肝郁化热

平素心情急躁易怒 寒热往来 从少腹上冲直达咽喉 窒闷难忍 仆倒在地 发作数分钟后自行缓解 如常人

诊断:肝郁奔豚(冲脉起于下焦 上循咽喉)

处方:奔豚汤(甘草6 川芎10 当归10 半夏8 生葛根12 生姜5片甘李根白皮30

方中李根白皮为主药重用以平肝之冲逆 葛根黄芪清热平肝 芍药甘草缓急止痛 当归川芎 芍药养血调肝 八味药相结合清肝热 和肝气 平冲逆

奔豚气上衡胸 腹痛 往来寒热

奔豚汤之适用于肝郁化热证 如果遇到虚寒 除用一下两犯法外 还可以参考《外台》治疗奔豚诸方这类药剂大多由 茯苓 人参桂心干姜附子等组成 有临床实用价值

2阳虚寒逆

病情描述: 自己觉得有一股气流先从俩腿内侧开始沿阴股往上滚动至小腹则腹胀 可见少腹骨气如木棒状 胸中憋气至咽喉则有窒息欲死得恐怖之感 并伴有冷汗

处方:桂枝加桂汤(桂枝15 白芍9 灸甘草6 生姜8 大枣7个)

方中用桂枝既可疏肝郁有可温补 心阳以平冲逆之气

本方治疗 虚寒性腹痛顽固性呃逆

3阳虚饮动

处方: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都灵30 桂枝10 灸甘草6大枣15个

第八节胸痹心痛短气病

1胸痹

胸痹主证

处方:栝楼薤白白酒汤(栝楼15 薤白9 高粱酒1小杯)

2胸痹重证

处方:过楼薤白半夏汤(栝楼9 薤白6 半夏6 杏仁6 枳实4.5 桂枝4.5 橘皮3 白酒)

本方式在栝楼薤白白酒汤得基础上加减薤白加大白酒用量 并加一味半夏以逐降逆 化痰散结 其豁痰通阳之力更强

本方用于治疗冠心病 心律失常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4胸痹轻证

分析 证属于心阳不振 痰饮内结之胸痹

处方:茯苓杏仁甘草汤合二陈汤(茯苓30 杏仁10 甘草5 半夏10 陈皮10 生姜3片 大枣5个)

胸痹胸中气塞气短

凡病涉心肺 内有贪饮 而见胸闷 短气 或是心慌 浮肿等症状者 均用茯苓杏仁 甘草汤加味治疗 取得满意的疗效 本方临床可用于治疗心肌梗死 肺结核 呼吸窘迫综合征

5心痛

心痛轻证

分析:疼痛特点是痛势剧烈而无休止 并且伴有四肢阙冷脉象沉紧

处方:乌头赤石脂丸(蜀椒6 乌头10 附子18 干姜6 赤石脂30)

方中乌头与附子同用 二者虽然是同类但乌头 长于起寒 痼冷 并可以使在经的风寒得以疏散 附子长于治在脏得寒湿 能使之得以温化 由于本证 阴寒邪气及心背内外脏腑经络 所以将乌头附子一起用能达到振奋阳气 驱散寒邪得目的

第九节 腹满寒疝宿食病

1腹满

处方 厚朴七物汤(厚朴10 甘草10 大黄2.5 枳实10 桂枝7.5 生姜5)

此方即桂枝汤去芍药合厚朴三物汤而成

主要用于治疗寒湿内结与寒热错杂性腹痛还能治疗胃肠型感冒急性肠炎 痢疾初期

2里实兼少阳证

处方:大柴胡汤(柴胡12 黄芪9 芍药8 半夏9 枳实9 大黄9 大枣6个生姜12)

大柴胡汤有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增加生姜之量加芍药大黄枳实而成也可说小柴胡汤与大乘气合方化裁

3里实胀重于积

处方:厚朴三物汤( 厚朴20 大黄12 枳实15)

4里实积胀俱重

处方:大承气汤

5寒饮逆满

分析 此病脾胃虚寒水湿内停得满腹痛证治部位在于腹中 主要症状是肠鸣 治宜附子粳米汤散寒降逆 温中止痛

处方:附子粳米汤(附子6 先煎 粳米10 半夏10 甘草3 大枣6)

腹中寒气雷鸣切痛 呕吐

本方用于胃脘疼痛伴痞满呕吐四肢阙冷 脉细而迟

6寒饮腹痛

夜宿露天乘凉 心腹绞痛 呕吐饮食 四肢阙冷脉象沉迟 舌淡苔白

诊断:寒饮心腹痛症

处方:赤丸(茯苓9 半夏6乌头6细辛1 )

7脾虚寒盛

心胸脘腹急痛如刀割 疼痛放射至肩胛部痛剧烈时候腹内肠鸣 时见凸起如头足攻动伴有恶心呕吐不能饮食

处方:大建中汤( 蜀椒6 干姜12 人参6)

8 寒湿积滞

这是寒积肠中 气机受阻

处方:大黄附子汤(大黄9附子9 细辛3)

9寒疝

多在肚脐周围 喜温喜按痛甚以至大汗出 肢冷

处方:大乌头煎(乌头4.5 蜂蜜30)

强直性脊柱炎 分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大骨节病 创伤性关节炎

10血虚内寒

少腹绞痛 手不可触 痛甚则呕

血虚而引起胁腹疼痛

处方:当归生姜羊肉汤

11 寒疝兼表证

处方:乌头桂枝汤( 乌头12 桂枝18 芍药12 甘草6 生姜片3 大枣6个)

寒疝腹中痛 逆冷 手足不仁

12 宿食在下

处方;大乘气汤

13宿食在上

处方:瓜蒂散 (瓜蒂赤豆各10)

第十节 五脏风寒寄居病

1 肝着

可见胸胁痞闷不舒服或是胀痛刺痛

处方:旋复花汤(旋复花10 红花6 桃仁6 青葱管10 紫降香6 片姜黄10 当归尾10 柏子仁10)

2脾约

处方:麻子仁丸(码子50 芍药15 枳实15大黄30 厚朴30 杏仁30)

麻子仁用于 躁结 微痞微满 腹不痛 饮食正常的习惯性便秘

3肾着

处方:肾着汤(白术30 云苓30 干姜30 灸甘草15)

用于 妇女年久腰冷带下等病症属于脾阳不足而有寒湿者

第十一节 痰饮咳嗽病

1 痰饮

1饮停心下病案

处方:苓桂白汤加味

茯苓15 桂枝10 白术10 灸甘草6 法半夏10

用苓桂白汤既可温阳下气而治心悸胸满 又可利小便以消水饮而治痰饮逆咳 茯苓的作用一是甘淡利水二是养心安神 三是助肺行治节之令 四是补脾厚土

本药临床运用广泛 凡有脾阳不足痰饮内停之病机 以头目眩晕 呕吐清涎 或是心悸 短气 胸闷 或咳喘吐涎 胸胁支满 或是脘腹逆满 呕吐 或是背部韩玲如手掌大

3饮及脾肾病案

处方:肾气丸(附子10桂枝10 山茱萸10 熟地黄12 茯苓10 山药30 泽泻10 丹皮6 陈皮6 )

用于糖尿病 甲状腺功能低下 慢性肾炎

4下焦饮逆病

处方:(茯苓6 泽泻7 白术10 猪苓6 桂枝5 半夏10 甘草10)

适用于水饮或湿浊聚于下焦或兼水饮湿浊犯逆于中上焦气化不利者 临床治疗肾炎 尿潴留 梅尼埃综合正

5饮逆致呕病

处方:小半夏加茯苓汤(半夏10 生姜10 茯苓12)

用于水饮内停心下者 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引起的眩晕右心衰 病毒性心肌炎

6留饮病

处方:甘遂半夏汤(甘遂3 半夏6 芍药6 甘草6 白蜜30)

7饮聚肠间病

处方:己椒苈黄丸(防已16 椒目16葶苈16 大黄16

本症虽为饮热交结的实证攻遂饮邪

8悬饮

处方十枣汤(大戟0.9 芫花0.9 甘遂0.9)

大枣十枚煎汤 上午10点空腹用大枣汤吞服

可用于 治疗 渗出性胸膜炎难治性胸水和腹水

9溢饮

处方:大青龙汤(麻黄18 桂枝8 杏仁9 生姜9 大枣10个 石膏9)

大青龙汤 用于风寒郁滞肌腠里有郁热之征 寒饮蕴肺 外寒束表之征 急慢性支气管炎 各种肺炎 小儿哮喘急性发作 肺心病过敏性鼻炎

10支饮

解释:是水饮停留于胸膈阻碍肺气得宣降 以至咳逆倚息 短气不能平卧得病证

膈间支饮病

处方:木防已汤(防已12 党参12 石膏18 桂枝6 茯苓15

方中 防已转运胸中之水以下行桂枝温阳两者相伍一苦 辛 行水饮而散结气 可使心下痞坚消散

11支饮冒眩病

处方:泽泻汤(泽泻24 白术12)

宜利水祛饮健脾方用泽泻汤

多用于治疗饮盛上泛 蒙蔽清窍所致的眩晕病

12 支饮胸满病

处方:厚朴大黄汤(厚朴30 大黄16 枳实9)

方中得厚朴 下气除满涤饮为主药

13支饮不得息病

处方:葶苈大枣泄肺汤(葶苈10 大枣12个)

可用于水饮壅盛 犯肺凌心之证 多用于 治疗胸腔积液 小儿肺炎百日咳综合征

14 支饮呕吐病

处方:小半夏汤(制半夏12 生姜10)

处方:小半夏加茯苓汤(茯苓30 生姜30 半夏40 先煎半小时)

本方式止呕祖方 尤善治疗停于胃所导致的呕吐 如急慢性胃炎肝炎胰腺炎 胆囊炎 梅尼埃综合征 等导致的呕吐 以至妊娠期导致的呕吐 术后呕吐神经性呕吐

15 支饮咳嗽病

处方:十枣汤 大戟 芫花 甘遂研磨装胶囊 大枣5-10个 煎汤

16随证施治

处方:小青龙汤( 麻黄9 桂枝10 干姜9 五味子9 细辛6 半夏14 白芍9 灸甘草10 )

能上耗肺气下拔肾根 虚人误吃 可出现手足阙冷 气从少腹上冲胸咽 其面翕热如醉状等副作用 因此本方当中病即止 不能久服 一旦病情缓解改用茯苓桂枝类温化寒饮

所以本方多年用于急性支气管炎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肺炎支气管哮喘

一变:服用小青龙汤后 痰唾多而且干燥自觉气从小腹上冲胸咽 四肢蹶逆 面热如醉 小便困难时作昏冒 脉沉弱

处方:桂苓五味甘草汤

本方适用由于阳虚饮停 引发冲气上逆得一些病证可用于低血压 只为神经功能紊乱 肺气肿 肺不张 肺心病 充血性心力衰竭 癔症 哮喘

二变:患者服药后头目眩晕口不渴时时呕吐

处方: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夏汤

本方可治疗阳虚兼寒饮蕴肺而见咳嗽气喘咳吐清稀白痰胸闷脘痞 苔白或 白腻 脉眩等症状者 又用于慢性支气管炎 哮喘肺气肿 肺心病心衰等

三变;服药后 前之症状都有 又兼有面热如醉

处方:苓甘五味加姜辛杏大黄汤

实训小结: 苓桂术甘汤肾气丸健脾温肾 为治本之法 饮邪上犯 用小半夏汤 小半夏加茯苓汤 葶苈大枣泄肺汤 以治其标 兼表里证 用大小青龙汤以发汗 饮在下焦 用泽泻汤五苓散以利小便 饮邪深痼难化用十枣汤甘遂半夏以逐其水 用厚朴大黄汤已椒苈黄丸祛其实 痰饮久留 每多虚实错杂 用木防已汤 木防已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以攻补兼施 治疗支饮 得小青龙汤又可以治疗溢饮体现了异病同治的原则

第十二章节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

1 消渴

肺胃热盛 津气俩伤

处方:白虎加人参汤(生石膏100 知母30 天花粉30 粳米30 干擦10 党参15)

用于 热性病 中暑等引起的高热 烦渴和脑瘤 甲状腺功能亢进 等引起烦渴 脉洪大等也可以用于此方治疗

2肾气亏虚

诊断:湿热夹瘀之小便不利证

处方;蒲灰散(干菖蒲一捆)

炽碳焚之 得灰半斤 随用滑石和研用麻油调涂遍体以开水服用3克日服用3次

3 水热互结阴伤

处方:猪苓汤(猪苓12 茯苓12 滑石12 泽泻9 阿胶9【烊化】)

适用于水热互结 郁热伤阴 膀胱气化不行之证可用治疗肾积水泌尿系统结石 尿血

实训小结:寒水互结之太阳蓄水证可用五苓散通阳解表 气化利水 水热互结阴伤着 当以猪苓汤滋阴润燥 利水除热 肾阳虚 上寒下燥者 可硬栝楼瞿麦丸化气 蒸津利水 湿热夹瘀 可用蒲灰散 滑石白鱼散化瘀泄热 祛湿利窍 脾肾俩虚加湿热者 可用茯苓戎盐汤清利湿热 益肾健脾

第十三节 水气病

1风水

分析:患者下肢沉重 是寒湿下往浮肿 为水湿停滞 汗出恶风 是卫气虚 风伤腠理 脉浮虚数 为体虚表虚脉亦虚得现象 故此证属于表虚风水

处方:防已黄芪汤(汉防已18 生黄芪24 生白术9 灸甘草9 生姜9 大枣4个)

本方用于 治疗急慢性肾炎偏于气虚者还可以用于治疗血栓性 静脉炎 风湿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 慢性肾性高血压 风湿和类风湿关节炎等

2风水夹热证

处方:越婢汤(生麻黄10 生石膏20 灸甘草6 生姜4片 大枣4个 杏仁10)

若是服用 越婢汤后恶风不解或是加剧 则是肾阳不足故宜急加附子温阳固肾所以方后注释恶风加附子一枚 非常重要可谓是使用越婢汤得关键所在

本方加减用于治疗急性肾炎而见颜面肢体浮肿恶寒发热 舌质红 脉浮者

3正水

分析辩证:水肿病其脉沉小与少阴肾有关是属于正水 多为肾阳虚不能化气行水 此外患者又有感冒 发热恶寒等为太少俩感之正水病

处方:麻黄附子汤(麻黄9 炮附子3 灸甘草6 )

本方可用于治疗急性肾炎水肿冠心病 心率失常 等属于阳虚而见四肢肿者

4皮水

皮水得形成 与肺失通调脾失健运有关 症见肢体肿甚 按之没指 治疗上因水停肌肤故用于发汗使水从肌表而出。

5皮水夹热证

本案患者感冒后出现面目及其双下肢水肿且仍有头痛头晕发热恶寒等表证故辩为皮水夹热

处方:越婢加术汤(麻黄六钱生石膏二钱 生姜三钱 就高槽二钱苍术四钱大枣四枚)

本方虽然是发汗之药 但是配伍精当表现在麻黄于苍术得配伍上二者相合 不仅可以行皮中之水而且可以抑制麻黄发汗太多即所谓麻黄得术不致发汗太过 术得麻黄可并行表里之湿

本方是治疗急性尿路感染急慢性肾盂肾炎的常用药剂也可以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6表实皮水证

案例描述:见睑如卧蚕 全身浮肿头面下肢尤甚 其睾丸肿大如小杯 尿俩日来几闭 不欲饮食呼呼作喘

辩证:患儿因为外感冒发热风寒犯表服退热剂汗大出后突遭凉遏 引起全身浮肿 此时已经没有郁热 无汗

处方:甘草麻黄汤(麻黄甘草都15)

水煎 频频少喂 患儿家长每十几分钟喂一匙 一半过 尿道口淋漓尿液 半小时后第一次排尿再过45分钟第二次排尿 此时喘促减 喝完夜间服用5-6次 次日清晨浮肿大消身啧啧汗出改培土利湿剂善后

本方是先煎麻黄 后煎甘草无论是单味还是复方 采用先煎麻黄 其麻黄生物碱煎出量 及煎出率均高于混合煎法

本方对肾小球 肾炎初期以及慢性肾盂炎属于外有风寒 肺气郁滞之水气病有效

7气虚阳郁证

辩证:伴有便溏 时有完谷不化颜面浮肿大腹便便 尿蛋白等脾虚表现又伴有水肿 故辩证脾气虚弱卫阳不振

处方:防已茯苓汤加减(防已10 黄芪20 茯苓20 白术10 泽泻10 白茅根15)

本方于防已黄芪汤均为可用治水气在表但是防已黄芪主要用于治疗表虚不固之风水 益卫固表 利水祛湿 本方则用于治疗阳虚失运之皮水通阳化气 分消表里水湿 防已黄芪汤利水之力较本方略逊

本方加减可用于治疗慢肾功能不全肝硬化腹水关节炎 饮养不良性浮肿 肺心病心功能不全等属于阳气不宣 水气泛滥者

8黄汗

辩证:患者有汗出入水得生活习惯水湿侵犯经脉阻碍营卫运行 营郁而为热 湿热交蒸 故汗出黄色 又有骨节酸痛 恶风寒 烦躁易怒 胸闷烦热 属于营卫郁滞 湿热内蕴之象

处方:黄芪芍桂苦酒汤加减(黄芪30 白芍30 桂枝10 牡蛎30 青蒿10)

本方可用于治疗偏表虚得多汗症以及慢性肾炎内分泌紊乱导致的水肿汗多者加浮小麦 煅龙骨 煅牡蛎 固表止汗 气虚甚者 加党参 黄芪益气固摄 肿甚者加车前子茯苓通利水道

9气虚湿胜阳郁症

辩证:患者周身不畅 身疼重为水湿外伤肌肉 湿留关节阳气郁于内不能下达 则俩胫冷凉 胸中烦痛 小便不利 舌苔白而腻脉象沉细 为湿热内蕴 湿郁热蒸 故全身发黄

处方:桂枝加黄芪汤加减(桂枝15 黄芪20 甘草10 白芍15 生姜3片大枣4个)

对于黄汗病得治疗后世除选用换气芍药甘草之外 常根据病情适当配伍茵陈 山栀 黄柏 白鲜皮 防已 赤苓 木通等以增强清热利湿得作用仅供参考

本方用于和资料黄汗病 黄疸病异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属于卫阳虚弱水湿外侵 营卫不和者 此外 尚可用于治疗荨麻疹 湿疹 反复呼吸道感染 夏季气虚感冒等

10气分

辩证分析:患者周身肿胀而以腹部胀满为甚且伴有腹部发凉 另有脐周包块 此为 阳虚阴凝 寒饮不消 积留于心下

处方: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味(桂枝9 生甘草15 甘草6 麻黄6 细辛4.5 附子9 川椒3 大枣10个)

三剂 水煎服 服用后腹中气动有声矢气甚频 腹胀随之消减 脐周之包块亦消 但腹中尚未痊愈 改方用李东垣寒胀中满分消汤三剂而愈

本方用于治疗阳虚寒凝所致的水肿痰饮鼓胀 胃痛痹症 喘证 感冒等后世陈修园加入知母成为 消水圣愈汤 称为治疗水肿之第一方

11 脾虚气滞证

大便欠调 或是难下 或是溏泄苔厚 脉涩 西医称为胃下垂

处方:枳术汤合补中益气汤(枳实12 土炒白术9 补中益气丸15 【包煎】)

本方枳实白术之比例为2:1故重在破积滞 消痞气 宋代《全生指迷方》枳术汤中枳实与白术之比为1:2 只是用麸炒重在健脾化饮《内外伤辨惑论》之枳实白术丸 枳实白术等量 研磨极细末 荷叶裹烧饭为丸 主治饮食停滞脾胃脘腹痞胀 有消食强胃 散痞除胀之功效以缓治为其特点

本方 常用于治疗胃下垂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疾病

第十四节 黄疸病

1谷疸

患者巩膜黄染 小便黄赤灼热恶寒发热 舌苔黄腻 为湿热内蕴 酿成黄疸 又见上腹疼痛拒按

治法:清热通腑 利湿退黄

处方:茵陈蒿汤合大柴胡汤加减(茵陈30 生大黄9 玄明粉9【冲】木香6 金钱草30 蒲公英15 黄芪9 姜半夏9 姜竹茹9 山栀9柴胡9 枳实12)

如见大便难或是大便呈白色病属实证的 可以早用大黄并可连续服用 因为黄疸病除阴黄外多属湿热壅滞肠胃 即使发热多属于里热 故下不厌早 但剂量不宜过大可先重后轻

本方主要用于治疗肝胆疾患包括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慢性肝炎亚急性黄色肝萎缩 重症肝炎胆汁性肝硬化 肝昏迷 肝脓肿 胆道蛔虫症 以及胆系感染胆石症 及胆石症术后 妊娠合并胆汁淤积症等

2酒疸

辩证:患者见身黄 心中烦扰热闷腹满恶心 为长期嗜酒 湿热内蕴于中焦 上蒸于心 小便不利 为热一动下焦 舌苔黄腻 诊为湿热熏蒸发黄

处方:栀子大黄汤加味(栀子15 生大黄10 枳实15 豆鼓10 黄芪15 葛花5 )

本方用于治疗湿热黄疸重症传染性肝炎无黄疸型肝炎等属于热重于湿者 也可用于治疗神经官能症 外用可治疗痛症软组织损伤 关节扭伤等

3女劳疸

女劳疸多为放劳伤肾所导致具体症状是日晡发热而反恶寒 膀胱急 小便自利 额上黑 足下热 大便必黑 是溏

辩证:患者皮肤发黄20度天没有好 则变为黒疸 肾虚瘀热内着 所以腹部膨胀不舒服 小便色赤 久病脾虚不运水湿 停滞中焦而成鼓胀腹水 流于下焦 则有下肢水肿

处方:硝矾散2.7克

身黄 腹胀 便溏浮肿 此与硝石矾散证相合投之辄效

本方常用于 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胆结石肝豆状核变性等

4湿热黄疸

热盛里实证

辩证:湿热郁蒸 热盛里实而见投汗出心下烦闷下腹胀满不大便一身面目尽黄 热邪传里膀胱气化不利则小便短少色黄如栀子汁 此为黄疸 热盛里实证

处方:清热利湿退黄(茵陈18 大黄9 黄柏9 芒硝9 云苓18扁豆18)

5湿重于热证

辩证:患者肤目黄染乃黄疸之明证舌苔腻舌质偏红乃湿热内蕴之象舌苔偏白乃湿象明显 故当利湿为主兼以清热

处方:茵陈五苓散加减(茵陈20 白术10 泽泻10 猪苓10 茯苓10桂枝6 红藤20 泽兰10 赤芍20 秦艽10 丹参10 藿香10 佩兰10 生大黄15 生山栀10 姜半夏10 川连6)

本方常用于治疗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梗阻性黄疸等疾病治疗黄疸型肝炎可与柴胡疏肝合用治疗肝硬化腹水可与大黄?虫丸合用

6虚黄

处方:小建中汤

虚劳萎黄得特点是色黄无泽如草木干枯病由脾胃不足 气血亏虚治当以小建中汤从脾胃着手建立中气开生化之源 使得气血充盈 血色外荣 则萎黄自退

第十五节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

1火邪致惊

辩证:神乱而有痰郁之患舌苔厚腻 脉玄滑可做凭证 痰浊扰心故而出现三幻之表现

处方: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桂枝6 灸甘草6常山4 生龙牡蛎各12 黄连9 竹茹10 郁金9 石菖蒲 9 胆南星10 大黄9)

蜀漆为常山幼苗 攻同常山若无蜀漆可用常山代替二药皆能涌吐痰涎

2水饮致剂

辩证:患者苔白脉滑 为水饮内停之证又心悸人冬而发 为水饮上凌于心心阳被遏所致

处方:姜半夏 生麻黄各30

上俩味药各研磨和均 装入胶囊中每次服用2个 蜜糖冲水吞服每日3次胶囊丸服用完后心下悸动已瘥 又续一方 加以巩固

本方住、主要用于治疗室性心动过速心律不齐 心肌炎 风湿性心脏病 胃炎 支气管炎等见水饮内郁致悸者

3 吐衄下血

鼻衄

辩证:患者平素血压高 此系肝阳上亢阴精亏虚迫血妄行所致 宜滋阴凉血止血

处方:生地侧柏叶汤加童便(生地黄30 侧伯叶9 灸艾叶6 麦冬9 杭芍9 藕节5个炮姜碳9 灸甘草6 加童便为引

本方虽然为虚寒出血而设然而随症加减可用于胃溃疡出血肺结核咯血 支气管扩张咯血等病

4热盛吐衄

辩证:患者心烦口渴喜欢冷饮舌红 脉滑数为心火亢盛之证 火热迫血妄行于上则发为鼻衄

本方:被称为吐衄之神方

5虚寒便血

辩证:患者大便为黑色多由中焦脾气虚寒统摄无权而血液下渗所致左腹及胃脘疼痛食不香 头晕乏力四肢发凉 而色萎黄脉沉细 苔白腻 均为脾气虚寒之象 故此病症变为虚寒便血

处方:黄土汤合理中汤加减(生地八钱丹参3钱 白术3钱干姜2钱丹桂3 钱川芎2钱艾叶3钱川附子2钱 灸甘草2钱阿胶3钱伏龙肝2两

方中灶心土温脾涩肠止血附子白术 温阳健脾以摄血 黄芪反佐 抑肝扶脾

黄土汤具有缩短凝血时间使血液粘稠度增高促进血小板凝集等作用所以可用于多种出血病

6湿热便血

辩证:患者大便带血血色鲜红为湿热内聚 迫血下行所致 苔黄厚腻 脉眩滑数 为湿热内阻 故此病为湿热便血

处方赤小豆当归散(赤小豆20 丹桂15 生薏仁15 金银花15 藕节15 柏叶炭9 大黄炭 7剂 服药后便止血

第十六 呕吐哕下利病

1呕吐

肝胃虚寒

处方:吴茱萸汤

本方主治胃虚寒饮冲逆 食谷欲呕者或呕而手足厥冷 烦躁欲死者 或干呕吐涎沫而头痛

2虚寒胃反

处方大半夏汤(姜半夏15 红参10 )水煎取汁兑服白蜜60 少量多次频频饮服

三剂后呕吐渐止 大便也通胃气复苏 肠燥得润 再服几次痊愈

本方用于治疗神经性呕吐胃及十二指肠贵疡顽固性贲门失驰缓症 甚至胃痛等导致的呕吐

3阳虚饮停

处方:半夏干姜散(半夏10 干姜6佩兰叶10【后下】)

服用后吐涎沫好一半 俩次痊愈

呕而发热 往来寒热 胁下痞硬也可用

本方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炎胃扩张急慢性胆囊炎属中阳不足寒饮内盛而见干呕吐逆者

4热郁少阳

患顽固性呕吐3年多 吃饭1-2小时就吐 酸苦而多涎 右胁发胀 连及胃脘疼痛 脉沉弦滑 舌苔白滑

处方:小柴胡汤加减(柴胡12 黄芪9 半夏14 党参6 陈皮12 竹茹12 郁金9 香附9 牡蛎12 生姜14 甘草6)

服用6副痊愈

5胃肠实热

处方:大黄甘草汤加减(大黄12 甘草3 半夏12 竹茹12 )

服用一剂呕吐止 三剂痊愈

本方可用于急性胃炎急性肝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

6热利兼吐

辩证:患者见大便下痢 敢梦灼热伴有腹疼 里急后重 此系邪热伤及胃肠所致 而口苦脉玄数而滑 为热邪内犯所致

处方:黄芪加半夏生姜汤加减(黄芪12 杭芍15 枳壳6 半夏10 泽泻10 生姜6 藿香10 佩兰6 猪苓10 茯苓10 厚朴6 甘草3)

本方常用于治疗痢疾初期赤白痢 阿米巴痢疾 干呕而暴注下迫得急性胃肠炎等邪热 治了、热痢疾可加黄连白头翁 马齿笕等 治湿热痢可合用芍药汤 治急性肠胃炎可与霍朴夏苓汤平胃散等合用

7寒热错杂

处方半夏泻心汤(法半夏12 川黄连6 黄芪12 干姜12 灸甘草6 党参15 茯苓15 大枣4个)

本方治疗急性胃肠炎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8寒饮呕吐

处方:小半夏汤(半夏12 生姜10)

本证之眼目在于呕吐物为清稀痰涎

9饮阻气逆

处方:茯苓泽泻汤

本方当于五苓散证相鉴别五苓散证重点在于膀胱气化不利故以小便不利为主要症状

本方多用于治疗急性胃炎慢性胃肠炎 胃神经官能症 胃窦炎 幽门水肿引起的饮停于胃 反复呕吐者

10 寒饮搏结胸胃

处方:生姜半夏汤加味

11胃虚有热

处方;橘皮竹茹汤加味(橘皮12 竹茹6 半夏10 砂仁10 白术10 茯苓10 黄连6 栝楼仁12 甘草3 生姜3片)

本方用于呃逆得治疗其致呃得原因涉及混合型食管裂孔疝碱性反流性胃炎 膈肌痉挛 幽门不全梗阻 神经性呕吐术后呃逆不止 功能性呕吐 顽固性呃逆 妊娠呕吐等

12寒厥下利

处方:加味通脉四逆汤(附子15【先煎】干姜10 炙甘草10 芍药15 桔梗10 灯芯草10 紫丹参20)

本方具有抗休克 抗炎 镇静镇痛及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作用故可用于休克 心力衰竭 急慢性肾功能衰竭 风湿性关节炎急慢性肠炎等见上述症状及病机者

13虚寒肠滑下利

处方 诃黎勒散(诃子10个)去掉壳研磨用米粥一次送服 大约一小时后肝门窘迫难忍用力怒挣 大便迅速直射外出 如释重负

诃子对痢疾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因为其富含鞣质 对 痢疾造成的黏膜溃疡有收敛得作用

14 虚寒下利脓血

处方:桃花汤(赤石脂30 【一半研磨冲服 一半放入药剂煎】煨姜9粳米9人参9 黄芪9)

服用三剂后脓血止

15热利下重

处方 白头翁汤(白头翁12 黄连9 秦皮9 滑石15 白芍12 枳壳6 桔梗6 )

服用俩剂大便次数减少 再服用俩剂 红色粘液不见 病愈

本方适用于湿热证型得泄泻痢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