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乱吃没用!“抗癌明星”甘薯这么吃才有效 | 周末特别策划

 飞扬AB 2017-02-20



元宵节到来,各类汤圆品种繁多,让消费者挑花了眼。由于元宵汤圆不易消化,油脂热量较高,红薯、紫薯这些易消化、低油脂的薯类元宵汤圆就受到了市民热捧。


近几年,甘薯被追捧为养生最佳食品,且有防癌功效。


日前,有研究机构发布最新数据,称具有防癌抗癌作用的蔬菜依次是:红薯、芦笋、卷心菜、花椰菜、芹菜、茄子、甜菜、胡萝卜、荠菜、金针菇、雪里蕻、大白菜。



与此同时,世界卫生组织(WHO)经多年研究推荐甘薯为最佳食品榜首,美国公共利益科学中心(CSPI)研究认为甘薯营养指数最高。2016年国际粮食奖就授予了4位甘薯科学家,表彰他们在推进橘红色薯肉甘薯育种和种植的贡献。


这么说来,甘薯作为最佳食品,既能抗癌营养价值又高,营养价值不容小觑,那么人们是否都吃对了呢,是否保证了营养的最大摄入呢?就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农科院甘薯研究所研究员、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马代夫。



小甘薯为何能抗癌症?



红薯,又称甘薯、红薯、红苕、山芋、番薯等。关于甘薯是防癌抗癌蔬菜里排名第一是否有研究依据?


马代夫说,从国内外报道的大量文献分析,目前公认甘薯防癌抗癌作用的研究资料是日本癌症预防研究所对26万人的饮食生活与癌症的关系研究分析和抗癌成分的分析及抑癌实验结果。


同时,据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报道,可减少癌症发生的41种蔬菜中,甘薯列在首位。


甘薯中究竟有何特别成分,能将癌症都“打倒在地,并踏上一千只脚”?


据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所和首都医科大学合作、江苏师范大学相关科学家研究结果和经常接触到的资料分析,甘薯中有一种具有潜在抗癌作用的蛋白酶抑制剂。



马代夫说,这些蛋白质不仅能减缓结肠癌细胞的生长,而且还可以减少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甘薯中可分离出DHEA的化学物质,能够减缓结肠癌和乳腺癌的发生;甘薯为碱性食品,可以平衡中合过量肉蛋奶等酸性食品给人体带来的体质性问题,减少不良因子爆发的几率。


同时,研究显示,甘薯含有较多的粗纤维和膳食纤维,丰富的维生素,粘多糖和粘蛋白等抗癌的物质基础,食用甘薯后消化排泄加快,减少有毒物质对消化系统的不良刺激,减少胃、肠等癌症的发生;甘薯富含花青素、胡萝卜素、黄酮和多酚类等抗氧化能力强物质,可消除人体内产生的自由基,大大减少疾病的发生率;甘薯中含有丰富的钾,能有效防止高血压的发生和预防中风等心血管疾病。



“国内外目前研究的热点集中在甘薯花青素,其保健功能得到充分验证。”马代夫说。


除此之外,长期食用甘薯,对人的身体也大有益处,马代夫说,“长期吃甘薯,可以润肠通便,增加排便,改善肠道功能;甘薯含有约20%的淀粉,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但含热量低于大米面粉,不仅不会发胖,还具有一定的减肥功能;红肉色甘薯还具有防止夜盲症、改善视力等作用;紫薯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力,延缓衰老。”



最佳食品应该怎么吃?



小甘薯拥有这么多优点,那么我们日常食用甘薯都吃对了吗?


马代夫说,甘薯食用方法很多,但总体来说还是以传统的煮粥、烘烤和蒸煮为好,将甘薯和米、面、杂粮等搭配着吃,可以起到营养互补,有利于养分的全面吸收。



全国各地吃甘薯的方法也并不相同,就拿煮粥或熬稀饭来说,南方可在蒸米饭时直接将甘薯和大米同时放入,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北方可与大米、小米、杂豆等放在一起煮粥,也可用自熟打浆机与其它杂粮一起加工,效果好。


“蒸煮甘薯时,还应当适当地延长蒸煮的时间,这样好使甘薯中含有的‘气化酶’被破坏掉,吃后就不会出现腹胀、烧心、打嗝、反胃、排气等不适的感觉;烘烤甘薯可使用微波炉、电烤炉、木炭烤炉,烘烤的甘薯味道更浓,消费者非常喜爱,烘烤前洗净表皮烘烤后可连皮直接食用,烤糊的地方不能吃,把焦的地方剥除,因为焦的食物含有苯并芘,这是一种容易致癌的物质。”马代夫说。


除此之外,马代夫说,甘薯其他食用方式很多,如烧菜、炒菜、煎炸、拔丝以及晒成薯干、薯丝贮藏后蒸饭煮粥加入均可;一些未经组织化加工的全薯产品薯丁、薯条、薯枣、薯泥以及薯脯、薯片、全粉等甘薯初加工产品对甘薯营养成分破坏不大,且更加方便食用。



甘薯我们是否吃少了?



我国是世界上薯类(马铃薯、甘薯)最大的生产国家,种植面积、总产均居第一位,甘薯单产是世界平均产量的1.65倍。但是数据显示,我国居民薯类摄入量偏低。马代夫说,一般将摄入量理解为直接食用量。


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与健康状况的调查,1982年我国城乡居民平均薯类摄入量约为65.7公斤,1992年为31.4公斤,2002年下降到17.9公斤,城市和农村都表现出相同的趋势,其中农村下降的更为明显。


为什么薯类食品我们越吃越少了呢?


马代夫说,这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前粮食缺乏时期,甘薯主要作为粮食饱腹,西南川渝地区和华东苏鲁豫皖地区曾有“一年甘薯半年粮”“甘薯救活了一代人”的说法。



“如今我国居民薯类摄入量偏低,与食物摄入种类、数量与民族传统、饮食习惯、意识形态、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改革开放后的一段时期,人们往往把甘薯和一些贫穷的象征联系起来,如甘薯是喂猪的、穷人挨饿吃甘薯等等,导致我国居民薯类摄入量如前所述连续下降、水平偏低。”马代夫说,薯类摄入量低还与其本身贮藏困难、流通不便、供应季节受限、主食产品偏少等有关。


可喜的是,近几年我国甘薯鲜食用比例一直在增加,薯类已由穷人的食物转变为健康保健食物。据调查数据测算,平均每人每年食用消费6-8kg,日本约为15kg,欧洲人的食谱以前没有甘薯,但从2000年以来消费量逐年上升,到2014年进口量超过15万吨。


“这其中以英国的消费量增长最快,其次是东欧,很多白种人也意识到甘薯的保健作用,甘薯食用量逐年增加。”马代夫说。



未来,如何才能使这种最佳食品被更多人接受?


“应普及薯类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纠正偏面认识,推进薯类产品餐桌化、主食化进程,逐步提高我国居民薯类的摄入量;构建以提高甘薯食用品质、营养品质、商品品质为核心的品种选育评价和栽培技术研发平台,实现由高产到高效的转型;开发可满足不同区域、不同层次消费需求的鲜食甘薯贮藏保鲜、包装适度、流通方便快捷、食用简单快乐的技术;研发、生产丰富多样的甘薯主食和休闲食品供消费者食用;建立全国产业技术联盟,科企共享产业信息,实现优势种植区域规划,满足市场需求。”马代夫提出了相应建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