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日随记:学校教育有问题?

 特里日记 2017-02-20


课堂上,有位学员带了孩子来学习。

孩子,13岁,六年级了。

周五了,学校放假了,也把书包带到了会场。

今晚,我坐在她旁边,看到她的书包,掂了一下。

不禁发出“哇”的一声,为啥?

太重了。

大概十几斤。

我问她妈妈,我说,现在书包都这么重的吗?

她妈妈说,是的,现在基本都是这样的大书包和重量。

我说,这太夸张了。

她妈妈说,是啊,我去接她都老叫我背书包。

这确实有些超出我的想象了。

我记得我小学的时候,我都是很轻松的,因为我们小学,都是固定座位的,书本都留在教室的桌子抽屉里,回家时,带个作业就行。

包括我的初中、高中也是如此,习惯了。

只有大学的时候,是没有固定座位的,书本是上什么课带什么课本到课堂。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怎么习惯,失去了学习的感觉。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大学的自习室是开放的,我喜欢放些书在一张桌子上,有固定的感觉。

我是那种容易产生固定习惯的人,比如我到某个陌生的地方,觉得某个饭店觉得好,我去常去,不随意更改。

所以,我觉得书包在我的意象中是很轻的东西,甚至是若有若无的东西,我以前都很少背书包。

现在呢?

已经没有把书留在学校的传统了,所以每天都需要把书背到学校。上下学,也经常看到大批学生拉着拉杆书包上学,或背着跟自身身高极不相称的双肩书包,也有不少家长替孩子背书包。

前几年,有新闻批孩子不懂得尊重老人,比如由爷爷奶奶接送孩子上学的,帮孩子背书包,也许真的是心疼孩子了。

孩子,是注重感觉的人,开心就是开心,难过也可以用哭表达出来,只要成人是擅长压抑自己的。

背着这么重的书包,也难怪不想背了。

我在想,不是一直减负么?

减负多年,为什么孩子的负担还是没有减轻呢?

现在除书包外,很多孩子还领着装饭盒和水杯的包,如果当天也有美术、手工的课程、水彩笔、器材等也需要单独带着。

国外的孩子也是一样的?

这个有空去了解了解。

因为她的妈妈是我的学员,晚饭的时候,我们一起吃饭。

席间,我也这位小朋友聊起天来。

我问,平时喜欢什么玩什么呢?

她说,呃,基本没有玩什么?

我问,那喜欢什么体育活动?

她说,也很少。

我问,那课间,你们做什么?

她说,课间,我们都不出去,都在教室里。

在我的想象中,课间都是很热闹的。

于是,继续问,课间的时候,你和同学没有玩什么?起码也走一走吧。

她说,也没有,在课间如果大声喧哗会有老师过来提醒要安静,也不怎么走动,最多就是聊天,八卦都很少。

我问,为什么呢?

她说,我是在教室三楼,老师说,没有什么事都不建议出教室,更不能走动了。

这时,她妈妈说,她的那个学校,栏杆很低,所以除了一楼的同学在课间出去走动,二楼以上的,课间是不怎么允许走出去了,因为怕发生什么意外。

听到这儿,心有不禁触动了一下,这也太不可思了吧。

还有这样的规定?!

她妈妈说,这个学校以前出过事,课间学生嬉戏打闹,不小心发生意外了,所以之后就规定课间二楼的学生课间除了上洗手间不能出教室了。

听后,沉默了。

也许这几年做心理学,老强调什么绽放天性、情绪自由啥,所以一时间各种情绪参杂在里面,觉得我们的教育还停留在这个阶段。

学校只要不确保学生安全,其他的都好说。

确实也是,经常看到新闻,学生一出事了,家长准在校门口拉横幅,抗议、诉冤,以至于学校也很紧张。

为了学生不出事,课间都不让人出门了。

但是,也觉得不不符合人性了,尤其是孩子的天性。小学阶段,可以说是孩子最活跃的阶段,啥都充满好奇,爱玩、爱吵闹是很正常的事情,简直有点禁锢人性了。

有的幼儿园也是,很小的孩子,只要照顾好一天三餐,不哭不吵就是好孩子,活跃一点就是正常,标准是:听话,照做。

都一个模子出来的。

我问她妈妈,怎么不换个学校呢?

她妈妈说,都六年级了,马上就到初中了,想着就不在这个学校读了,也就这样吧。

这时候,我倒挺羡慕我的小学,那时多热闹啊,下课是最开心的,你追我赶,还有各种八卦,管你?也管不了。

如今过了这么多年,竟然有这样的规定,这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我看到她还是穿着校服出来的,不过没有校徽。

我问,这是你校服吗?怎么没有学校名字呢?

她说,这是哪个区学校统一的校服,所有学校统一订购的,用同样的校服,没有学校标致的。

噢,这样,还真省事。

学校都区域化了。

服装是一种最好的区分群体的标识,整个区都用同样的校服,那怎么知道你是啥学校的呢?

我在高中的时候,是市区的重点高中,那时有四大高中,都是互相比较的,那时,拥有四大重点高中的校服,坐汽车回家都是一种荣誉感。

比如,我是在二中的,他是四中的。

你看,就知道,嗯,二中比四中好一些。

无形中就有自豪感。

这没有了,校服连学校的名字都没有了,反正都是学生,无分你我,没有比较,格局变大了,直接代表某地区了。

这从狭隘主义变得博大了?

我觉得适当培养这种自豪感还是必要的,如同培养“我是中国人”的自豪感一样,也是有必要的。我想起来了,其实我们从小没有怎么培养爱国情操。

最近看新闻说马云介入教育了。他投资13亿,建15年制私立云谷学校,自任谷主。

马云发布的“谷主寄语”,大意是教育以启迪为主,培养学生的智慧、兴趣、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孩子成为完整而幸福的人。

幼儿园阶段,通过音乐、美术和运动激发孩子的灵性;小学培养对体育的热爱,形成团队意识;初中锻炼纪律性的抗压力;高中,找到兴趣,知道自己未来方向。

没什么新鲜的。你去办学校,也能写出这些话。这不是贬低马云,而是说,好的教育理念,并非稀缺,有人性的父母,多少都知道。

但是,执行起来是另外一回事。

什么时候才真正做到这些,其实很简单,就是开放更多的权限,学校也在“惨烈”的市场中争取最佳教育家头衔。

制度确定了文化。

我们的“自由”还没有到这个程度,还是属于国家管制为主。

相信马云进入教育行业,会掀起一个颠覆。支付宝就是一个例子,银行做不好的事情,他来做;学校做不好的事情,他来做……

多些企业家办教育,人才多元,教育更丰富,那些评价低的、口碑差的学校慢慢被淘汰了。

美国最顶级的大学,绝大多数是私立的。像哈佛、麻省、斯坦福、普林斯顿、耶鲁、加州理工都是私立大学。而我国恰恰相反,最弱的大学绝大多数是私立(民办)。

啥时候,私立的大学也能跻身于排名前列,那么什么中国才真正发达国家了,因为发达国家的教育基本如此。

义务教育占据最大教育份额,家长对抗的可能性趋近于零,因为对抗成本高,收效不稳定。

往往这些大话题,说起来都是无力的。教育太难了,我也是这种教育长大的。

这三天的学习活动中,我是作为项目负责人,要忙的事情很多。参加的学员,其实也是很忙的,能抽空来学习,真的是不容易。

那个孩子也不容易,妈妈过来学习,她也跟着过来,会场在上课,她带着作业,在会场外的小桌子做起了作业,很认真。

要是我,做不到。

因为我很要求环境的安静,太吵闹的地方都静不下心了。

我又在想,我是不是有点杞人忧天了?

因为,下一代比上一代更有资格活下去,并且可以活得更好,即使教育存在很多问题,相信每个人总有一条出路可以走出来。

我之前都需要在书桌前才能做作业看书,现在有时我看到在吵闹地铁上都有孩子做数学题,像打游击战似的,这是一种能力,佩服吧?!

时代都在发展,生命总有出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