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虹无影 小雪时

 木子4kfvyzepq8 2017-02-21

每逢下雪天,人们往往会随口说上句应景的话语--“瑞雪兆丰年”。丰年是农耕民族的终极企盼;雪,因为应时而下,又能润泽万物,故成了兆示丰年的瑞征。小雪是入冬后的第二个节气,此时“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矣”,因此得名小雪。小雪节气里,民众除了忙于农事,也有一些习俗活动。

节候表征

小雪是农历十月的中气。元人吴澄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小雪,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在古人的观念中,雪与雨同质,雨在降下时受寒气所迫而成雪:“霜只是露结成,雪只是雨结成。”

据《逸周书·时训解》记载,小雪有“三候”:“小雪之日,虹藏不见;又五日,天气上腾,地气下降;又五日,闭塞而成冬。”在古人看来,彩虹是阴阳之气交接的结果,小雪之时阴阳之气不再交接,故彩虹不再出现;5天之后,阳气回到天上,阴气降到地下;再过5天,天地之气闭塞,真正的冬天就要来了。

如果上述“候应”不能如期而至,则相应地就会有一些异象发生:“虹不藏,妇不专一;天气不上腾,地气不下降,君臣相嫉;不闭塞而成冬,母后淫佚。”古代蒙学教材《幼学琼林》上说:“虹名螮蝀,乃天地之淫气。”虹对应妇女的道德贞操,当藏不藏就会出现妇女用情不专一的现象;天尊地卑对应君臣关系,如果“天气不上腾、地气不下降”,君臣就会相互嫉恨;按易卦上的解释,十月为“坤”卦,是个全阴的月份,“冬者四时之终也,坤道也”,故其占为母后淫佚之象。

唐代诗人元稹有《咏廿四气诗·小雪十月中》:“莫怪虹无影,如今小雪时。阴阳依上下,寒暑喜分离。满月光天汉,长风响树枝。横琴对渌醑,犹自敛愁眉。”诗以“虹无影,小雪时”的“候应”开首,写小雪时的凄清景色,也写作者的孤寂情怀。唐代诗僧无可也有《小雪》诗,其中有“片片互玲珑,飞扬玉漏终;乍微全满地,渐密更无风”的诗句,写出了小雪降下时舒缓的样子。

小雪虽已入冬令,但天气并不十分寒冷,甚至还会出现温暖和煦的天气,民众称这种天气为小阳春。明人谢肇淛《五杂俎·天二》记载:“即天地之气,四月多寒,而十月多暖,有桃李生华者,俗谓之小阳春。”明人徐光启《农政全书·占候》也说:“冬初和暖,谓之十月小春,又谓之晒糯谷天。”在浙江地区,民间俗语说“懒人有句话,十月里还有个夏”,这里的“有个夏”指的就是初冬尚暖的天气。

传统农事

在华北地区,小雪节气之时,传统农事已基本结束,人们的活动也由户外逐渐转移到室内,进入“猫冬”的状态,民间俗语说“小雪封地,大雪封河”。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差异极大,农事节奏也并不相同。

在中原地区,此时处秋收的扫尾阶段。东汉崔寔《四民月令》是叙述洛阳地区一年例行农事活动的专书,书中记载十月的农事是“趣纳禾稼,毋或在野”,意思是说督促人们收获庄稼,不要把庄稼留在田里。《豳风·七月》中也有“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的记述。据《礼记·月令》记载,孟冬十月,天子命令司徒巡视露天堆放的禾稼、柴草,让人们把这些东西全部收藏起来。到了十一月,如果农作物还不收敛入库,牛马等仍放在外边乱跑,其他人就可以将其作为无主物取走,不会被问责。

在浙江一带,据明末清初文人张履祥《补农书》中所记载,十月是人们斫稻、用稻、做米的时候。斫稻,即收割稻谷;用稻,即以稻桶掼稻,为稻谷脱粒,南方又称“掼稻”;做米,即稻米加工,传统做米的工具为砻,做米的过程被称为“牵砻”。砻,是用木头箍成的为稻谷脱壳的工具,状如磨盘,它由上下两个直径1米左右的圆盘构成,下盘固定,上盘转动,人们把干谷倒入上盘中间,转动上盘,通过两盘碾压把稻壳脱掉。

小雪节气期间,人们也占验天气和农事。农谚说“小雪雪满天,来年必丰年”“小雪大雪不见雪,小麦大麦粒要瘪”。又据《农政全书·占候》记载,农历十月十六日为寒婆生日,晴主冬暖;十月之内若有雷,主灾疫,谚云“十月雷,人死用耙推”;如果有雾,俗称“沬露”,主来年水大,谚云“十月沬露塘瀊,十一月沬露塘干”。

民间习俗

小雪节气里,我国各地也有一些习俗活动。

腌菜

入冬之后,我国南北民众有腌制咸菜的习惯,以备冬季蔬菜淡季时食用。在江南一带,俗语说“小雪腌菜,大雪腌肉”。据清人《真州竹枝词引》记载:“小雪后,人家腌菜,曰‘寒菜’……蓄以御冬。”真州位于今天江苏省仪征市。

地域不同,口味相异,腌制的方法也有区别。据清代文人朱彝尊在《食宪鸿秘·京师腌白菜》中说:“冬菜百斤,用盐四斤,不甚咸。可放到来春。由其天气寒冷,常年用盐,多至七八斤亦不甚咸。……北方黄芽菜腌三日可用,南方腌七日可用。”

烤白薯

此俗我国南北皆有,又称烤地瓜、烤红薯等。入冬以后,小贩们在铁桶或其他器皿中烘烤白薯,烤熟后的白薯外焦里嫩,在街巷中贩卖。据《燕京岁时记》记载:“京师食品亦有关于时令。十月以后,则有栗子、白薯等物。……白薯贫富皆嗜,不假扶持,用火煨熟,自然甘美,较之山药、芋头尤足济世,可方为朴实有用之材。”

晒鱼干

小雪节气前后,正是台湾中南部海边的渔民渔获丰收的季节,当地俗语说“十月豆,肥到不见头”。豆,指的是“豆仔鱼”。除了豆仔鱼,此时还有乌鱼、旗鱼、沙鱼等渔获。这些海鱼经过剖割、洗涤、盐腌等程序,最后置于架子上晾晒,便制成了鱼干。晾晒好的鱼干保存的时间更长,既可清蒸,也可红烧、油炸,吃起来别有风味。

按东汉经学家刘熙《释名》中的解释:“雪,绥也。水下遇寒气而凝,绥绥然也。”雪字得名于降下时舒缓的样子。在古人看来,雪花虽也被称为“花”,但其结构与草木花又不一样:“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至于为什么草木花五瓣、雪花六瓣,理学家朱熹在《朱子语类》中给出了这样的解释:“雪花所以必六出者,盖只是霰下,被猛风拍开,故成六出。如人掷一团烂泥于地,泥必灒开成棱瓣也。又,六者阴数,大阴元精石亦六棱,盖天地自然之数。”古人体悟自然的功夫由此可见一斑。

【责任编辑】王凯

刘汉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