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听到“体内湿气大”的说法,称为“痰湿”。但是很多人也有湿里带着“热”的情况,称为“湿热”,两者都有“湿”的表现,但是在中医辩证上是有很大不同的。 一、首先要学会区分“痰湿”和“湿热”的症状。 1、痰湿体质 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面色较淡黄,或眼胞下部微肿,皮肤油脂较多;口粘腻,口淡乏味;容易困倦,经常头重脚轻,惰性较大;小便浑浊,起泡沫;大便粘腻;性格偏温和,情绪变化比较迟缓;对梅雨季节及潮湿环境适应能力差。 2、湿热体质 形体偏胖或消瘦;面垢油光,多有粉刺痤疮;常感口苦口干,心烦懒怠,身重困倦;小便短赤,大便燥结,男性多阴囊潮湿,女性常伴带下增多;性格多急躁易怒;对湿或气温偏高,尤其夏末秋初的环境难适应。 二、“痰湿”和“湿热”易患的疾病两种有明显症状区别的人群,也是有各自的发病倾向。 1、痰湿体质的患病倾向 易患肥胖、脂肪肝、糖尿病、中风、高血压、痛风、胸痹、嗜睡、不孕不育、月经不调等疾病。 2、湿热体质的患病倾向 易患粉刺、痤疮、毛囊炎、湿疹等皮肤性疾病,易患慢性胃炎、胃溃疡等胃肠疾病,易患胆囊炎、胆结石等肝胆性疾病。 三、“痰湿”和“湿热”如何中医调养呢?1、痰湿体质的调体 (1)推荐中药:薏苡仁 薏苡仁是祛湿的要药,临床上,利湿泻浊要生用,健脾益气要炒用。痰湿体质可以选择使用此药同其他谷物煮粥,长期食用即可。 (2)推荐方剂:二陈汤 2、湿热体质的调体 (1)推荐方剂:三仁汤 三仁汤有宣畅气机、清利湿热的功效,主要治疗暑温夹湿证中的湿重于热。 (2)推荐方剂:黄芩滑石汤 黄芩滑石汤的组成是黄苓9克,滑石9克,伏苓皮9克,大腹皮6克,白蔻仁3克,通草3克,猪苓9克,本方适用于湿温病中的热重于湿。 |
|
来自: 昵称35877444 > 《袪寒湿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