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向人生要求什么?

 乐道子真 2017-02-21
我们向人生要求什么?越是处在承平的时代,这个问题越难回答;因为国家与社会暂时维持稳定的局面,民族与文化即使仍有危机,也不是立即而明显的;个人纵有满腔豪情,却不易找到投诉的对象;眼看岁月奔逝如流水,却只能徒呼奈何。

  然而,作为一个人,就算注定了无法摆脱生老病死的过程,我们还是可以探问:如何才不虚度此生?如何使人生更有价值?

  合理的答案,来自恰当的了解。面对像“人生”这种奥秘,只能借助比喻了。我们熟知的有“人生如旅程”,以及“人生如戏剧”。旅程预设了终点,好像死亡之后仍有不同的境界,因此较为宗教人士喜爱;戏剧则迁就舞台,要在此世尽情施展生命的潜力,等到曲终人散,也无从计较是梦是真了。


  莎士比亚的戏剧向世人展示的是人类要面对的共同命运

  

  这两种比喻各有所见,细心的人却仍想知道:如何选择正确的途径?又如何表演得淋漓尽致?在此,我们可以加上一个比喻:“人生如牌局”。每个人手上都有一副牌,牌的大小与好坏未必人人相同,但是成功的机会却完全相同,都是要“自己”去安排。事实上,一个人若是真正认识自己进而充实自己,不断超越自己,他手上的王牌自然越来越多,得胜的机率也随之提高。就算不谈肤浅的人间竞争,他也会感受自我实现的无比喜悦。

  具体而言,人生处境可以分为三类:一是针对事物而产生的,二是涉及他人而出现的,三是面对自己所体认的。一切外在事物,从自然现象到社会环境,都可以透过主体的知识与能力去了解及掌握。不然至少可以做到“安时而处顺”,不再自寻烦恼。

  他人与自我所构成的人间世界,比万花筒还要繁复多变,穷达顺逆难以预料,恩怨离合更是无常。这个时候,唯有“诚”之一字是光明大道,简直可以说是“一诚解千惑”了。

  至于自己所体认的处境则需要依赖决心或坚强的意志。西方近代哲人特别看重意志:叔本华倡言“生存之意志”,尼采高呼“奋斗之意志”,威廉詹姆士肯定“信仰之意志”,马塞尔则倾心于“创造之意志”。合而观之,个人若能矢志于生存、奋斗、信仰及创造,一切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如果人生需要王牌,那么每个人都可以当下自求,从知、情、意出发,培养高深的知识,发挥真挚的情感,并且确立凝炼的意志,然后人生之旅必将是踏实而愉快的。

  这个道理看来浅显,真要说清楚,并不容易。我在台湾大学开设的课程《哲学与人生》,就是试图从学理的角度,阐明此中曲折。朋友们如果想了解,可以关注订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