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西罗马灭亡了,但基督教还是被保留了下来,而且势力越来越大。欧洲遍地都是宗教裁判所,任何不符合教义的言论都被迅速绞杀,哲学因为天性怀疑,也处在被封禁的行列中。 但讽刺的是,这时候基督教的神学家们却发现了希腊哲学的好处。因为基督教在欧洲早已天下无敌很多年,除了在边境和伊斯兰教打打仗外就没什么事了。闲着也是闲着,基督徒们又开始讨论起神学问题来。 可是,有讨论就有分歧。基督教神学家们为了维护自己的观点,斥责对方是异端,展开了激烈的学术辩论。这辩论并不是校园辩论赛那样的轻松,要知道异端在当时是很严重的罪名,不小心被人打成了异端,是可能会被判火刑,付出生命代价的。 于是为了取胜,神学家们想尽各种办法。而说到辩论,哲学要说第二就没人敢说第一了。自我陶醉了多年的神学家们这才意识到希腊哲学的价值,于是基督教的神学家们开始用各种办法从东方获取希腊文献。 1215年,罗马教皇的使节还禁止在学院里讲解亚里士多德。可到了1260年,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就已经成了每个教会学校的必修课。 这在欧洲又掀起了一段研究哲学的高潮,所以此时的哲学研究被统称作“经院哲学”。 “经院”这个词听着好像很有学问,实际上经院哲学和教父哲学一样,基本没什么意思。 我们只需要了解一下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托马斯?阿奎纳就可以了。 阿奎纳从小就立志要做个禁欲的修士。传说有个年轻的姑娘到他的房间里诱惑他,他拿出一个烧红的烙铁把女孩赶出了房间,并且在门上烙了一个十字架。 他对生活毫无所求,不求名也不求利,一心只想单纯地做学问。据说有一次和法国国王一起吃饭,他仍旧沉浸在神学思考中,想到痛快的地方,竟然猛敲桌子兴奋地大喊大叫。他失礼的样子把同席的修道院院长吓坏了,但是法国国王却很赞赏他。 阿奎纳对基督教极其虔诚,在他著作旁边的空白处,经常可以看到他随手写下的虔诚祈祷的文字。但非常可贵的是,他并不认为信仰可以代替思考。他曾说过:“来自权威的理论是最薄弱的。”没有这种精神,他也不可能成为一个值得历史大书特书的神学家,顶多只能是一个普通的苦行僧。 阿奎纳的神学水平很高,被人称为“天使博士”,他写过两本巨著《反异教大全》和《神学大全》。一听书名就知道,这是两本雄心勃勃、试图包罗万象的著作。不过到了晚年,阿奎纳经过一次神秘体验后,认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写不出来的。与他的神秘体验中获得的启示相比,他写过的作品“都是稻草”,后来《神学大全》写到一半就不写了。 即便如此,阿奎纳仍旧是经院哲学的高峰。他的理论对基督教影响深远,直到今天,新托马斯主义还是天主教的重要思想。 那么,这个经院哲学的代表人物,是怎么解释上帝的吧! 阿奎纳提出了五个方法来证明上帝的存在。这五个方法形式相近,这里我们只举其中一个最简单的,大致可以概括为: 世上万事万物都要有另一个事物作为它的原因。那么必然存在一个最初的原因,这个原因就是上帝。 这个思路特别的地方在于,它的形式是完全靠逻辑推理,而不是靠神学教义来证明上帝的存在。在他开创了先河之后,之后的很多哲学学派,也开始用类似的形式来证明,上帝是存在的。 对于虔诚的基督徒来说,这样的证明已经足够。但是对于非基督徒,这个证明还不能让人满意。 这是因为,从追问人生意义、追求个人幸福的角度说,上帝对于普通人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他是全知、全能、全善的。而且人类的灵魂必须永存不灭。 换句话说: 第一,上帝必须能够知道每个人一生中所有的行为和遭遇。 第二,上帝必须有无上的善良,以便能对每个人的行为进行公正的评判。最好这评判标准还能事先公开,比如通过《圣经》的教诲。 第三,上帝也必须有无上的能力,可以对每个人实行奖惩。 第四,必须保证每个人的灵魂不灭,这样未来的奖惩才有意义,不至于让人们陷入虚无的深渊。 只有具备了以上条件后,上帝的存在才能为人提供巨大的安慰,才能够指引人们的行动。 然而阿奎纳的证明只是说世上存在一个人类无法感知的巨大力量,却无法证明那股力量就是上帝,以及上帝能够具备以上几点能力。 而且,阿奎纳的证明本身也有问题。 大哲学家罗素就曾对此反驳说:那什么是上帝存在的原因呢?如果“万事必有因”,那么上帝的存在还要有自己的原因,上帝如果要依赖于外物存在,那么上帝就不是全能的。假如说上帝不依赖于外物存在,那么“万事必有因”就不成立,那我们就允许有事物不依赖原因存在,那你为什么说这初始因就一定是上帝呢?也可以是其他事物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