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兵败如山倒,打仗阵型的重要性

 好了明理 2017-02-21

简单地说,“阵形”是古代军队的野战队形,打仗没阵型,等于耍流氓,古今概莫能外。氏族社会,人类的战争表现为部落冲突,当时还没有军队,也没有什么指挥,战斗大多是一拥而上,如同群殴,自然也就无所谓“阵形”。兵败如山倒,打仗阵型的重要性

随着历史的发展,奴隶制国家出现,奴隶主为了巩固统治和掠取奴隶(战争俘虏是奴隶的主要来源),开始编制有组织军队,并且采用一定的队形,这就是原始的“阵”。“阵”是在军队产生的过程中,因为组织军队和指挥战斗的需要出现的,东方的战阵起源于中国。兵败如山倒,打仗阵型的重要性

《孙子兵法》的军争篇说过部队要有阵型,应该其疾如风:动作神速,有如飚风之疾。其徐如林:舒缓行进,其行列齐肃则如林木之森然有序。侵掠如火:侵袭掠扰,有如烈火之猛,不可遏止。不动如山:屯兵固守,则如山岳之固,不可动摇。

兵败如山倒,打仗阵型的重要性

早期的阵形比较简单,按照“三师”的编制,呈一字或者方形排列,阵战法在西周和春秋的时代极为盛行,当时常见这样一种情况:两军约在某地会战,列阵整齐,相互攻伐。兵败如山倒,打仗阵型的重要性

战国以后,步骑取代战车成为军队的主要编成,阵法又有了变化和发展,1972年出土了《孙膑兵法》,里面讲述了十种阵形(方阵、圆阵、锥行之阵等),及其使用的方法。同时代的《尉缭子》本来也有“阵形篇”。(蜀)汉丞相诸葛亮“推演兵法,作八阵图”,“武侯八阵”流传后世,影响极广。《唐太宗与李卫公问对》深研阵法。南宋岳飞留有兵法残篇讲授阵法。明代戚继光撰《纪效新书》、《练兵实纪》,详解阵法,戚继光还自创的“鸳鸯阵”和“三才阵”,在抗倭战争中显现威力。兵败如山倒,打仗阵型的重要性

两边包抄这是最简单最通用的阵型了,傻子都会用,用的好不好就看将领的控制能力和士兵素质了。有人问运动战有没有阵型,如果说是追讨逃兵,那只有小队阵型。如果是行军,知道押粮队吧,如果乱排一气,可能别人突然袭击的时候你无法转换成防御阵型。古代部队非常强调士气的作用,一旦被冲散,士兵就无法关注正前方,会被敌人从侧面干掉。兵败如山倒,打仗阵型的重要性

不同情况运用不同阵型,一般而言,是不同的.山地狭道的行进,以线形的速度最快,所以最有名的就是长蛇阵。在平地,速度行进最快则为三角形,你可以看看古代战争的影片,若是大军迅速前进,不管队形,那么自然而然队形会成为三角形.那是刚好在几何上人不会互相推挤,速度最快的阵形.在平地线形移动是很慢的.山地,由于草木多,三角形移动也很慢.兵败如山倒,打仗阵型的重要性

阵型要在跟敌人有最大接触面时才能发挥最大的攻击力.阵形也就是要达成这个目的.也就是当你是单兵时,你身边有最多的战友们能够跟你一起作战,你们才不会被一一击破.甚至攻击力还跟是否能够激励士气有关.在很多方面,防守力根攻击力类似,但仍有不同.防守力还包括队友是否能够掩护你,还有你是否能够做到“露出最小的背后”,一般而言,单考虑攻击而忽略防守的阵形,背后都很脆弱。
兵败如山倒,打仗阵型的重要性

日本的阵法起源于中国。天平宝字四年(760年)十一月十日,授刀舍人春日部三关、中卫舍人土师宿祢关成等六人与太宰府的大弐吉备真备等将在军中演练“武侯八阵”和孙子的“九地”,以后自源平合战始,在实战中普遍地使用。“武侯八阵”经过历次战争的洗礼,结合日本的实际,发展成为鱼鳞、锋矢、鹤翼、偃月、方圆、雁行、长蛇、衡轭,编成这八阵的是日本战国名将武田信玄,因此又称“武田八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