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阵法,古代记载很多,著名的“八阵”,据研究就属于一种方阵

 tjboyue 2020-02-26

古代的阵法一般有方阵和圆阵,前者主攻,后者主守

例如著名的“八阵”,据研究就属于一种方阵。关于八阵,古代记载很多,《孙膑兵法》就已有《八阵》篇。在汉代,《汉书》的作者班固在《封燕然山铭》中有“勒以八阵,莅以威神”之载。据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引《魏书》之载 :“汉承秦制,三时 不讲(指春、夏、冬不演武于民间),唯七月都试车马,幸长水南 门,会五营士为八阵进退,名曰‘乘之’。”

关于阵法,古代记载很多,著名的“八阵”,据研究就属于一种方阵

▎这就是说,秦汉时一直要普遍演习 “ 八阵 ”。大多数研究者都认为,《孙膑兵法》中的“八阵”指的是八种阵法,而汉以后的“八阵”则是指的一阵八体,即阵形的若干变化。

关于这一阵八体式的阵形变化,《李卫公问对》卷上对于八阵的分析是比较符合实际的。《问对》 认为 ,“八阵本一也 ,分为八焉 ”,“ 阵数有九 ,中心零者 , 大将握之,四面八向,皆取备焉”,“四头八尾,触处为首,敌冲其中,两头皆救,数起于五,而终于八”。

就是说,八阵本来是一支 军队的分别布置,有如一个“井”字形,大将居中,加前后左右四 部就形成“环其四面,诸部连绕”的“五阵”。

这“五阵”的部队 在战斗中都可以根据需要向四角的区域展开兵力,大将居中的核心 部位一般保持相对稳定,实际上是八个活动区域,就成为“八阵”, 所以叫“数起于五,而终于八”。这样安排的结果,可以做到“四头八尾”相互照应,一处受敌,几方可救。所以,八阵实际上就是 一种比较合理的方阵。

阵的另一种主要形态是圆阵。方阵主要是进攻型的阵式,而圆阵则是一种防御型的阵式。

这是因为,每当敌军向自己进攻时,为了尽量减少敌军的攻击面,将防御线尽力减小,就必须将原来的疏 散队形收缩为密集的队形,尽可能团成一个有机的防御体系。

如果有高冈丘阜可作为背后的依托,一般都摆为半圆形的“偃月营”阵 式。除此之外,凡在平地,就都采取密集的圆阵。这就是《孙膑兵 法·十阵》所说的 :“方阵者,所以剸也 ;圆阵者,所以槫也。”这 里的“剸”是截断之义,而“槫,借为团,结聚”也(见银雀山汉墓竹简整理小组编《孙膑兵法》的注释)。

关于阵法,古代记载很多,著名的“八阵”,据研究就属于一种方阵

圆阵用于防守,这在古代战争中可以见到很多实例。如项羽 兵败于垓下(今安徽灵璧南)之后,只剩下二十八骑,为了做最后的防御,项羽就“为圆阵”,即结成一个小的圆阵(见《汉书·项籍传》)。又如北魏时的左将军杨播在一次南征时,被敌军围困于淮 河 南 岸 , 杨播 “ 乃 为 圆 阵 以 御 之 ”(《 魏 书 · 杨 播 传 》)。

秦汉以后,战车在战斗中主要用于防守,防守的主要方式就是“环车为营”“结车为阵”。这类 防守型的车营、车阵,基本上也都是圆阵。例如三国时,曹操部将 曹彰、田豫北征代郡,“军次易北(指易水之北),虏伏骑击之,军人扰乱,莫知所为。豫因地形,回(通‘迥’)车结圜阵,弓弩持满于内,疑兵塞其隙。胡不能进,散去”(《三国志·魏书·田豫 传》)。这里就将防守型的环车为营明确称为“圜阵”,即圆阵。

既然布阵就是兵力的安排与队形的布置,所以就不仅是陆战所必须,水战也讲布阵,也就有方阵与圆阵之别。只是由于江河之中范围不广,所以排阵不易。

如宋元战争期间的襄阳会战中,宋军方面曾组织船队救援被围困的襄阳守军,这支水军由张顺、张贵率领,“汉水方生,发舟百艘......进高头港口,结方阵,各船置火枪、火炮、 炽炭、巨斧、劲弩”(《宋史·张顺传》),这是明确的在水战中结方阵的记载。

方阵与圆阵是阵式的基本类型,此外还有曲、直、锐三种类型,合称五阵。战场上情况千变万化,阵式当然有所变化,方阵加以收缩即可成为圆阵,圆阵加以展开即可成为方阵,也可以内圆外方、外圆内方。

例如李靖六花阵,就是“参综古法,步、骑与车三 者相兼而用,以车曰驻队,步曰战锋,居前为正 ;骑曰战队,又 曰荡,居后为奇,遂名为六花七军阵也......随其地势,去其中营, 而变为曲、直、方、圆、锐五图,而名之曰六花曲阵也、六花直 阵也、六花方阵也、六花圆阵也、六花锐阵也。若遇险阻,仍用 七 军 ,向背得法 ,作偃月营 ”(《 阵 纪 》 卷 三 )。古 人 常 说 “阵无定形”,就是指的这种由于客观条件发生变化,而相应在阵式上出现 的变化。

还有坐着打仗的坐阵?

关于阵的形态,除了从阵式上即队形排列上可分为方阵、圆阵以及其他阵式之外,如果从作战方法上分类,还可以分为立阵和坐阵两类。

立阵就是采取立姿作战的战斗队形,坐阵就是采取坐姿作战的战斗队形。关于前者很容易理解。关于后者,即以坐姿投入战斗, 就不大好理解了,因为坐阵在秦汉以后已经很少使用,大家都比较陌生。

可是在先秦文献中,坐阵是经常出现的 :例如《商君书·赏 刑》载,“武王与纣战于牧野(今河南淇县西南)之中......士卒坐阵 ” ;《 左 传 · 桓 公 十 二 年 》 载 ,“ 楚 伐 绞 ( 今 湖 北 郧 县 西 北 ) ... ... 楚 人 坐 其 北 门 ” ;《 左 传 · 宣 公 十 二 年 》 载 ,“ 越 旃 夜 至 于 楚 军 , 席 于军门之外”,此之“席”为动词,即席地而坐 ;《左传·昭公 二十八年》载,吴国公子光欲杀吴王僚,“王使甲(即甲士)坐于 道及其门”。

由以上几个具体的战例可知,先秦时作战有“坐阵”, 临战前也可采取坐姿。

古代战争中的确有坐姿,而且往往是在部队出现了“乱”“恐”“危”等情况下采取的,也就是在从进攻转为防守之时采取的。从上述《左传》中“坐于北 门”“席于军门之外”的记载来看,在临阵之前,在诱敌作战之时,也采取坐姿。这样,我们就可以大致明白,坐姿,或由坐姿而形成 的坐阵,是一种用于防御的阵法。

关于阵法,古代记载很多,著名的“八阵”,据研究就属于一种方阵

▎南朝画像砖中魏晋名士的坐姿,与今人的坐不是一个意思

古代的“坐”与今天的“坐”是不相同的。隋唐以前,我国室 内的用具并无桌椅,人们均席地而坐、凭几而息,这和在日本、朝 鲜至今尚可见到的古老生活习俗相似。当时的坐,并不如今天这样 的臀部着地,而是双膝着地,两脚后置,臀部放在脚后跟之上,即所谓 “ 以尻着踵而安者为坐 ”。只要将臀部抬起 ,就成为跪 ; 腿一伸直,就成为立。这种坐,是古人在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姿势,很多事都以这种姿势进行。隋唐以后,跪与坐的姿势才与今天相似。

战争中为什么要采取坐姿?这有几种作用 :一是在军队处于守 势或劣势时,采取坐姿可以稳定队列,不致发生移动变化,更不致随便后退,这就是“乱则坐”的道理 ;二是坐下之后,前竖盾牌作 为全身的遮掩,就可保证部队不受敌方射来矢箭的伤害(古代的盾 一般都比人的身高矮,便于挥舞迎战),这就是危则坐的道理 ;三是便于发弩,我们知道弓弩是古代战争中用于防御的主要兵器,采用坐姿,便于使用“超足”的姿势发弩,既可发强弩,又可提高命 中率。

知道了坐姿在战斗中的上述作用,对于古代军事训练中必须有练“坐”的科目,也就不会感到意外了。如《史记·孙子吴起列 传》中记孙子练兵的要求就有“左、右、前、后、跪、起,皆中 规矩绳墨,无敢出声”,这里的“跪”,也就是坐。

《吴子兵法·治兵》中说得更清楚,“圆而 方之,坐而起之”,就是说,从圆阵转为方阵,即由防御转为进攻, 就要由坐姿转为立姿,由此亦可见坐阵是与防御相联系的。

坐阵主要在先秦时期使用,以后就很少使用。这是因为先秦时 期以车战、步战为主,而这以后一直以骑兵为冲锋陷阵的主体。在高速、灵活的铁骑面前,坐姿式防御比较被动。当然,说很少使用,并非不使用,宋代的“叠阵”,就包括坐、跪姿势在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