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风送暖

 简易乾坤 2017-02-21

春风送暖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20170220第七版  作者:高元兴

大地开春,气象日新;残雪消融,草色欲燃;春风送暖,山河生辉;爆竹声中,万家喜庆。欣看“江春入旧年”,神州“无处不欢腾”。

在如此之时辰,怀如此之情感,读北宋诗人王安石《元日》诗,真是“此乐何极”“其喜洋洋者矣”。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名为《元日》,即是农历新年。爆竹声声响通宵,除去旧岁是新年,大地回春心气扬。诗中的“屠苏”为酒名,饮屠苏酒是古代习俗,既有一家团圆,喝酒庆贺之情,又有驱病避邪之意;“曈曈日”,即“日初出而渐明”,日轮升耀,万物萌生,乍暖还寒,春光温煦;“新桃换旧符”,即千家万户贴春联,图吉庆,并借以表达对未来美好生活之憧憬。

此诗描写旧时民间欢庆新年的习俗,不仅传神,更为传情。细节生动,情趣盎然,有声有色。七绝一首,字句精炼,如此之篇幅,却能把千百年来华夏儿女辞旧迎新,“欢欢喜喜过大年”的真实情景描绘出来,简约有致,意蕴丰厚,使人如入其境,不能不称为“奇绝”。这是中华古典诗词特有的艺术魅力使然,足可享誉世界。而诗中所反映的过年情境,以及氤氲其间的关于“年”的情感,历代传承,生生不息,至今都可以在民间得到印证。

读《元日》,自然会想到诗作者王安石。其实,王安石除了他的诗人和古文大家的身份外,还是北宋的杰出政治家,也是一位励精图治、立志改革的悲情英雄。列宁称他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苏轼深为钦佩其为人为文,赞其为“名高一时,学贯千载”。也许是他的特殊身份,有人从《元日》一诗中,读出另类意味:此诗“借写旧时民间欢庆新年的习俗,抒发自己立志改革的坚强信念和豪迈情怀”。读诗品诗,见仁见智,不应强求,重要的是应从其诗情与意境着眼。笔者亦曾反复吟诵,咀嚼精华,感觉到的依然是热烈的过年景象,浓郁的传统节庆氛围,美好的祈福与祝愿。

品读此诗,笔者不由感慨,千年以降,《元日》亦如“春风送暖”一般,给神州故土,给中华文化家园,也给“曈曈日”中的“千门万户”,带来欢乐,送来吉祥,成为人民心灵上的一块迎春诗碑。

《元日》之诗,“辞旧迎新”当是其主题,浸淫其间,不觉也因此生发一些感想。“爆竹声中”,这里也包括现今因一些城市禁止燃放“爆竹烟花”而改放的“电子鞭炮”,“一岁除”,除去旧岁,迎接新春,“无边光景一时新”。然而,虽然旧岁已矣,但往日的时光却没有消失,依然在时间的那方凝固。往日人生的痕迹也不会就此擦得干干净净。因为那是自己一路走过来的生活脚印,阳光也好,风雨也罢。有欢悦,也有忧伤。或曰成功,喜形于色;或曰挫折,慷慨于心。或者过得太平凡,虽非醉生梦死,也是得过且过;或者过得有风险,幸而迷途知返,终究留下阴影。凡此种种“一岁除”,顺境逆境两由之,记忆深处镜鉴明。

下面就是“迎新”了,“新桃换旧符”,新年新天地。“春风送暖”,不仅是送季节的温暖,春阳和煦,繁花似锦,“万紫千红总是春”;更是“送暖”于心灵和生命。人生新起点,迈步从头越。少走弯路,不入歧路,勇走正路。如果灵魂曾有缺陷,那就以修身励志弥补;如果心灵曾有暗伤,那就以道德人格砥砺。立志向,百折不摧;好读书,力求甚解。虽未必会成为经世济民之人,也要努力读点经世致用之书。沐春晖,“登高壮观天地间”;放眼明,“人间正道是沧桑”。对红色信仰的忠贞不渝,对远大目标的坚定执著,以及对实现自身价值的不懈努力,不仅是我们这个社会所崇尚的,也应当是每个个体生命的追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