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说汉字:宝

 道2和 2017-02-21

这个“宝”字较复杂。甲骨文①上部是一座房屋,屋内有“贝”有“王”(“王”是大斧头,代表政权)。这就是说,当时认为有“权”有“贝”是最可宝贵的。可见这是个会意字。金文②又在甲骨文的基础上增加了“杵”和“臼”之类的舂米用具,这是生活的必需品,所以都是“宝贝”。③是小篆的形体,“王”和“贝”都在,只是把“杵”和“臼”变成了“缶”字。④是楷书的写法,基本上同于小篆。⑤是简化字,“宀”(屋)内有“玉”就是“宝”,这就成了一个新的会意字。

 

“宝”字本义当“宝贝”讲,后来对美玉也总称“宝”。比如《国语·鲁语上》:“以其宝来奔。”这个宝即“王”。古时银钱货币亦称“宝”,如“元宝”、“通宝”等等。

 

旧时在给朋友写信时,常用“宝眷”一词,这是对他人家属的敬称。


——左民安《细说汉字》


扩展阅读



本为会意字。从宀,从玉,从貝。表示屋中储藏的贝、玉等珍宝。后来加“缶”声,则成了形声字。本义是珍宝。《说文》:“寶,珍也。从宀,从玉,从貝,缶声。《左传·襄公十五年》:“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商代甲骨文中的“寶”为会意字,从商代金文开始,另加上声符“缶”。在商代,有省去“貝”作“”形的,《说文》古文沿用了这种写法。在周代金文中,有时省去“貝”和“玉”,写作“”。汉代隶书中,有把“寶”改为从宀、从珍或珎(“珍”的异体)、从贝的,作“寳”或“寶”形。更有省去“贝”和“缶”的,变成从宀、从王(“玉”篆文以前的写法),后代书法家有写这个简体的,并把“王”写成“玉”。新中国成立后整理汉字时,废除了“寶”的异体“寳”;简化汉字时,采用了源自隶书的简体“宝”,而把“寶”作为繁体废弃掉了。(张玉金)


——《字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