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习惯了见到宝宝就问:宝宝多大了,会爬了吗?民间流传有俗语:“一举头二抬胸三翻六坐七滚八爬九扶立周会走”,的确,涉及宝宝大运动发育问题,脑海里第一个画面就是月份、年龄,这些固然重要,但不要忘了,安全健康才是养娃的首要目的。一旦宝宝学会手脚并用的时候,我们需要留意的细节只会更多。 问:宝宝现在一周岁,正在学步期,大人扶着哪个部位帮助走步比较好呢? 答:婴儿大运动发育是水到渠成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大人不要干预和帮助,只需注意安全。 大运动的起始是趴着。只要尽可能多地让婴儿趴着,后续的发育就会得到保障。每个婴儿都有各自的发育历程,不应与其他孩子比较。孩子会由趴到坐、爬,再自己扶站、扶走,独站、独走、跑等。在学习过程中大人不要干预和帮助,只需注意安全。 关于孩子大运动中的抬头、翻身、坐、爬、站、走,对照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婴幼儿大运动发育时间表来观察孩子发育会让我们放心不少。同时,在孩子生长发育过程中,我们应该做好安全防护的角色,避免可能存在的隐患也很重要。 【 孩子大运动:趴、抬头、翻身、坐、爬、站、走 】 一、婴儿正确趴着有利于健康 趴着可促进颈背部肌肉的发育,利于抬头。 婴儿清醒时趴着利于全身肌肉协调运动,利于大运动发育和小运动起始(握拳的小手逐渐张开),促进大脑对运动功能的控制。 趴着的时间根据宝宝情绪调节,可以适当用辅助工具。趴着毕竟不是“惩罚”,要根据孩子情绪掌控时间。一分钟不算短,30分钟不算长。婴儿趴着时,眼前可放一些玩具,以诱导并延长趴着时间。 婴儿常趴着,还会缓解肠绞痛症状。 有些家长担心趴着会压迫心脏。其实心脏位于胸廓左侧中部,趴着或躺着对心脏负荷没有明显不同。很多成人趴着时觉得费尽,是因为肢体肌肉已适应于平躺体位。有些成人仍然趴着睡觉,尚未发现不该有的问题。但是,需要提醒家长的是——3个月以内婴儿要在大人观注下趴着。 1、抬头、举胸 “一举头,二举胸”意味着满1个月时,孩子在俯卧的情况下可以有抬头的动作;满两个月时,不仅可以抬头,而且抬头时胸部也可以离开床面。趴着不仅可促进颈背部肌肉的发育,利于抬头,而且通过刺激全身肌肉协调,促进大脑对运动功能的控制。 2、翻身 一般来说,如果婴儿的发育正常,从3个月开始有翻身动作,甚至可翻身。而有的家长反应,孩子已经3个多月了,竖抱时头还会后仰。只有颈背部肌肉“结实”了,竖抱时才可能承受头部。婴儿在6个月以内,不鼓励竖抱。 3、坐 一般来说,孩子满5个月后就不满足于继续躺着了,总想自己坐着。这时家长不要为了满足孩子,而让他靠着沙发等支撑物独自坐,这样对脊柱的发育不利。此时,仍然应该多让孩子趴着,趴着既利于腰背肌肉和大脑的发育,又可缓解“想坐”的欲望。 当孩子能够独立坐在床面并能平衡自己身体的晃动时,就是孩子已经有了独坐的能力,只要是在满9个月前完成,孩子的发育就是正常的。 4、爬行 体检时,医生会在婴儿趴着的状态下顶着他的双脚,看他是否有要爬的欲望,这只是为了检查孩子的神经反射。对正常婴儿不需要强迫进行爬行训练,婴儿到6~8个月时才会有自主爬行欲望。 如果孩子到10个月还不会爬,家长应该带孩子到医院检查,以确定神经和下肢肌肉发育是否有问题。如果婴儿爬得不够“标准”,即不是手膝爬,可以多给孩子练习爬的机会。如果孩子不喜欢爬,而只想站,说明发育没什么问题,但还是应尽可能创造机会多让孩子爬。 5、站立 孩子如果脚掌能轻松着地,同时又能自己扶着物体站立,才能鼓励他练习站立。一般在10个月后才会有这样的能力。会站还有一个前提,就是孩子能平衡身体自主的晃动。只要脚跟能轻松着地,身体平衡也能控制得很好,就不会出现站走引起的下肢发育问题。 孩子站立时,如果是脚尖着地,说明还未达到站立的阶段,不要扶着婴儿站立,否则对婴儿脚弓、下肢肌肉发育不利。一般来说,孩子在一岁之前会站,大动作发育就是正常的。 6、走 会走是在会站的基础上完成自身的位移而不跌倒,2岁完成即可。家长注意观察孩子是否会站、会走,不是仅观察孩子是否能站起来,能向前迈步,而是重点观察孩子站、走的姿势。 “坐、站、走”等都不是学出来的,而是随着发育水到渠成的事。过早帮孩子“学”坐、站、走,会对脊柱、下肢造成没必要的损伤。有些罗圈腿就是过早站立所致。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婴幼儿大运动发育时间表 二、生长发育迟缓不是一次对比 生长迟缓的判断不是与任何指标或其他小朋友比较而言,而且仅仅通过一次身高、体重等测定值也不能确定生长是否迟缓。只有将孩子从出生到现在多次测定的身高、体重结果画在生长曲线上,观察孩子的整体生长过程,才能得出是否存在生长迟缓的结论。 宝宝生长发育过程中,家庭应该如何做好防护措施 抠洞洞要留意,使用门板,避免夹手 宝宝在发现自己手指的功能后,喜欢挖洞洞,并把手指插入孔眼里,此时要注意只能容纳小宝宝手指和小手的容器。手套、衣服袋子里面的小线头也要格外注意。 如果发生手指或其他部位卡住,不要立即用力往外拔,可能会适得其反。专家给的建议是,接一杯温水,沿着手指幅度倒入瓶口,增加手指与瓶口的润滑度,一手固定瓶口,一手握住嵌在瓶口中的手指,轻轻的往外移动。 如果没有把握解救宝宝,或者嵌入很紧,请马上拨打急救电话或直接带宝宝去急救中心或医院急诊科。 洗澡注意水深,盆子、桶不留浅水 给宝宝洗澡的时候,水深要注意没过宝宝的脚大概 5~7 厘米深就行了。浴室里面注意防滑,水的温度要根据宝宝日常适宜的温度来核定。浴盆、脸盆、桶子里面浅水都不能留。 挂物小细节要注意牢固与安全 家里的挂钩不要放太多东西,轻易被爬行的宝宝拽掉,以免宝宝埋在衣服堆下发生意外。窗帘上不要有绳索,以免缠绕在宝宝脖颈上导致窒息。宝宝如果已经能借助凳子、椅子、沙发背等爬到我们认为爬不到的高处时,不要在柜子上面放置易碎,有危险的东西。 家里的小角落也要注意清洗干净 宝宝会爬会走后,喜欢满屋子爬、跑,对细小的东西尤其感兴趣,而且会捡起来,放到嘴里。此时,家里一定要注意小角落的清洁。 居室中含有大量尘螨。它体积小,肉眼难以看到,但它是一种活的昆虫。螨虫以皮肤的脱屑为食物,可生活在枕头、被褥、地毯及长毛绒玩具中,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繁殖很快。螨虫的最大危害是它们的尸体与排泄物能引起孩子过敏。 对于已经解放双手和脚的小宝贝,我们要记住一点,永远不要让宝宝逃离我们的视线,没人看护,几秒钟都不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