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末时北洋六镇装备如何?曾配备马克沁机枪火炮火力亚洲第一

 q1338 2017-02-22

1894年,清政府决定由广西按察使胡燏棻仿西方军制募练新军,这是为清末新军最初的前身。该新军在1895年初就招募5000人,外称为定武军。其后,这一支新军由袁世凯主持训练,改称“新建陆军”,扩充至7000人。这支最后6个师的军队自1895年小站练兵跃上历史的舞台,至1928年东北易帜而告终结,北洋军共存在33年。

清末时北洋六镇装备如何?曾配备马克沁机枪火炮火力亚洲第一

北洋六镇,即清末新建陆军第一至第六镇

清末时北洋六镇装备如何?曾配备马克沁机枪火炮火力亚洲第一

北洋新军

清政府取消科举考试后,许多读书人为谋取前程纷纷参军。而众多远赴海外公派留学的精英归来也参与新军,带来新式的观念。英国人丁格尔则写道:“北方军队是由一些受过严格训练且灌输着强烈的军人意志的士兵组成。”。

清政府发展新军可谓决心大,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都加速清政府重点发展军力的决心,给予优先和充足的财政保障,到1911年,全国范围内给新军已拨款54361901两白银,使其发展可谓飞速。

清末时北洋六镇装备如何?曾配备马克沁机枪火炮火力亚洲第一

北洋军领袖袁世凯

1901年,清政府决定在全国推行常备军制,在镇压义和团时,北洋新军扩充到1.7万人。1905年,袁世凯练成五个镇,加上京旗常备军合称北洋六镇。这北洋六镇被视为国家主力,用以拱卫京师和驻防京畿。

清末时北洋六镇装备如何?曾配备马克沁机枪火炮火力亚洲第一

北洋军各军头

常备军平时的编制为每镇辖步兵两协,每协两标,每标三营,每营四队;骑兵一标,每标三营,每营四队;炮兵一标,每标三营,每营三队;工程兵一营,每营四队;辎重兵一营,每营四队。步、炮、工三个兵种,每队三排,每排三棚;骑兵每队两排,每排二棚;辎重兵每队两排,每排三棚。各兵种每棚目兵十四名。总计全镇官长及司书等七百四十八名,弁目兵丁一万零四百三十六名,夫役一千三百二十八名,共计全镇人员为一万二千五百十三名。两镇为一军。

清末时北洋六镇装备如何?曾配备马克沁机枪火炮火力亚洲第一

德式克虏伯75毫米炮

北洋六镇陆续成军时从德、英、法、日等国购进了大批武器弹药。新军第二镇马枪、步枪、山炮和野战炮是从日本采购,第一镇和第六镇的枪支则购自日本,火炮购自德国。

清末时北洋六镇装备如何?曾配备马克沁机枪火炮火力亚洲第一

军事装备

北洋新军的装备在当时亚洲视野内都首屈一指,甚至清后期还装备了新式的马克沁机关枪。清军也是亚洲第一个装备了七连发枪和十三连发枪的国家。以炮兵为例,北洋军炮兵采用18门炮营编制,与当时普遍采用12炮制炮兵营比起来火力更加凶猛,比当时采用3连4炮制的日本陆军也快。清灭亡前装备的火炮,德式克虏伯75毫米炮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即是日造和国造火炮,亦多是仿自克虏伯式。仅1871年至1873年,清政府就购置了德国克虏伯后膛四磅钢炮141门,到1884年淮军配备的后膛钢炮已达370多门。

清末时北洋六镇装备如何?曾配备马克沁机枪火炮火力亚洲第一

北洋新军装备马克沁机枪

1900年,由西摩尔将军率领的各国水兵陆战队占领天津的西沽武库后,就发现里面有30多门德制克虏伯野战炮,还有大批步枪和数百万发子弹,足够装备上万人的部队。

清末时北洋六镇装备如何?曾配备马克沁机枪火炮火力亚洲第一

湖北新军

1896年,张之洞以从两江调鄂的护军营为基础,又选募新兵。到1907年,湖北新军计有万余人,混成旅4600余人,是仅次于北洋六镇以外全国第二支强大军事力量,也为后来的武昌起义奠定了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