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籁运笔的一时瑜亮——元代“杨成”的剔红器

 老饕餮518 2017-02-22


元代是剔红具标志性意义的一个时代。杨茂与张成的剔红,匠心独运,工艺高超,美轮美奂。其制作技艺似天籁运笔,行无所事,而又一片化机,诚然我国工艺史上的一座丰碑。

天籁运笔的一时瑜亮

——元代“杨成”的剔红器

文|陈桂湖  图|北京保利(有署名除外)

文章来源 | 《中国古典家具》2017年2月刊


浙江嘉兴西塘镇不仅是风光秀丽的江南水乡,也是我国历史文化名镇和工艺荟萃之地。元代剔红器名匠杨茂与张成,便属西塘一张名片。


日本的工艺英雄

日文有一词叫“堆朱”,《广辞苑》解释为:“用红漆重复涂到一定厚度,在其上雕刻绘画的工艺。宋后盛行,镰仓时代传来日本,室町时代开始流行。中国也称剔红。”


日文中又有一词,叫“堆朱杨成”。“杨成”者,杨茂与张成合称,其剔红作品在日本视同拱璧,引为上等美器,故成日本工艺英雄,凡是学习或从事剔红制作的人,便都称作“堆朱杨成”。


日本藏家保存用的黑漆圆盒(圆盒上有“堆朱”二字)和文字记录


靖康之变后,政治经济重心南移,嘉兴地区渐成漆器制作中心。明代黄成《髹饰录》载:“北宋名匠多在定州,靖康以后,群工南渡,嘉兴髹工遂有取代定州之势。”宋亡后,嘉兴西塘漆器进一步发展,形成“嘉兴派”,代表性人物便是杨茂与张成,都以剔红名满天下。


元代剔红走向顶峰

曹昭《格古要论》称:“元朝嘉兴府西塘杨汇,有张成、杨茂剔红最得名”。高濂《遵生八笺》称:“元时有张成、杨茂二家,技擅一时”。又《居易录》记载,两人剔红器为士大夫宝玩,与书画并重。而清代《嘉兴县志》则记载明成祖永乐帝酷爱张成、杨茂剔红器,惜两人已过世,故召张成之子张德刚“面试称旨,授营缮所副”,让其负责皇家果园厂的剔红制作。王世襄先生对此考证说:“故明代永乐时造的剔红绝似元末西塘的制品,款字也仍用针划,字体并不工整而有民间的意趣。”


总之,我国漆器发展史之剔红,以元代为一高峰,而西塘是当时制作中心,西塘名匠杨茂、张成是集大成者,名满世界,作品远传日本、琉球,且风格贯穿于明永乐宣德年间的雕漆器中,影响深远。王世襄先生1987年出版《中国古代漆器》,封面图片即是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张成造剔红栀子纹盘”。此外,我国和日本的著名博物馆、藏家,所藏剔红器,也都是非杨茂即张成,可谓一时瑜亮,作品虽存世不多,但都属辉映古今的工艺精品。


元 杨茂造剔红葵口过枝牡丹香盒(图片提供:中国嘉德)


髹漆技艺的唯一著作是明代隆庆年间“剔红匹敌果园厂”的名漆工黄成所著的《髹饰录》,全书开篇首句即是:“凡工人之作为器物,犹天地之造化”,形容髹漆的言语似可尽于此了。后来天启年间同为漆工的杨明注《髹饰录》,又贴切形容漆器“坚牢于质,光彩于文”,谓曰“千文万华,纷然不可胜识”。而至于剔红,黄成说了“宋元之制,藏锋清楚,隐起圆滑,纤细精致”十二字,这可视为杨茂、张成剔红器的基础特征。本文遴选拍场上出现过几件两人的剔红器,做一番赏析,经此或可窥得剔红之美和两位名匠的工艺之精。


元 杨茂造雕漆剔红花卉盏托

见于北京保利2008年秋季拍卖会。盏托剔红相对少见,此盏托直径16.5厘米,属于较宽大的一种,上为钵形,下承托盘,圈足外撇。杯内髹黑漆,光滑亮泽,外用雕漆剔红工艺,剔出缠枝牡丹花纹,叶脉、花蕊清晰,刀法娴熟细腻,底部针划“杨茂造”三字。

元 杨茂造雕漆剔红花卉盏托


元代剔红器形有圆盒、长方盒、圆盘、八方盘、葵瓣盘、樽等,又以盘、盒居多,装饰图案有花卉、山水、人物和花鸟等。以花卉为题材的作品,均以黄色素漆为地,其上雕刻花卉,一般在正中雕刻一朵硕大花朵,四周缀以小花朵及含苞欲放的花蕾,主次分明,层次清晰。


元 杨茂造雕漆剔红花卉盏托局部


这件剔红花卉纹雕漆盏托即属此类,与故宫博物院藏杨茂造“花卉纹剔红渣斗”和“山水人物纹剔红八方盘”风格相同,刻工精致,圆润不露刀痕。


元 杨茂造剔红葵口过枝牡丹香盒

此盒见于中国嘉德2013年秋拍,高4厘米,直径11厘米。

元 杨茂造剔红葵口过枝牡丹香盒(图片提供:中国嘉德)


香盒整体作葵花形,造型周正,样式美观。盒盖雕出一朵盛开茶花,花叶簇拥,生出四朵含苞待放花蕾,衬托主体花卉之妍丽。枝干隐起细磨,以斜刀浅刻筋脉,使得花瓣、花叶富有生机。盒身亦为枝叶间绽开的茶花与花苞,上下呼应,相得益彰。盖盒漆色沉稳,花纹疏密有致,线条柔和,给人端庄瑰丽美感。


雕刻技艺娴熟,磨工细润,藏锋不露,正是“藏锋清楚,隐起圆滑,纤细精致”的精确写照。香盒足内髹黑漆,针划“杨茂造”三字款,但与盘底纹理几乎混在一起,只有悉心查看,方可辨认。

香盒底部(图片提供:中国嘉德)


杨茂剔红自成一家风格。其传世作品堆漆较薄,雕刻精致严谨,其花卉构图工致细密,小花小叶,穿枝过梗,疏朗自然,秀雅清丽。


元 张成制剔红菊纹盖盒

见于北京保利2016年秋拍,原为日本重要私人藏家收藏。

元 张成制剔红菊纹盖盒


盘直径8.5厘米,相对小巧,盖盒呈圆形,直壁、平底,盒盖与盒身子母扣合。通体髹朱红漆,色泽光润,盒内壁及外底髹黑漆。盒盖及外壁剔红饰菊瓣纹,花枝肥厚,刀法细腻,外底近圈足处一隅以针刻划“张成造”三字行楷款。


所雕菊花盛开怒放,与茂密叶子相映成趣,生机盎然。盒盖布局以一朵盛开菊花为主题纹饰,辅以四朵小花装饰,与故宫博物院藏张成造剔红栀子花纹盘亦相似。


元 张成制剔红菊纹盖盒局部


全器漆色鲜红,色彩纯正,布局层次分明,雕刻筋脉舒卷有力,刀法浑厚宛转,藏锋不露,磨工精细圆润,是张成传世雕漆中之代表作品。王世襄先生曾赞赏张成剔红:“张成常用的一种花鸟纹设计是一花卉作地,上压相向飞翔的双鸟。花叶繁茂,密不见地;鸟态轻盈,使人叹为观止。”


此件雕漆剔红盏托辗转流传日本,传承有序,记录详实,带有黑漆圆盒,并书有“堆朱”二字,是件极为难得的杨茂造剔红精品。


元 张成造剔红花卉盘

见于北京保利2011年秋季拍卖会,原为日本京都藏家旧藏。


原传日本,包装盒上可见“堆朱香盒”四字


盘高17.7厘米,圆形,弧形壁,矮圈足,内外皆为黄漆素地雕朱漆花纹,盘内雕盛开折枝茶花,旁有含苞微绽花蕾,衬以弯卷自如枝叶,外壁雕卷草纹周饰盘表。底部髹赭色漆,一侧针划“张成造”竖行款。


此盘髹漆肥厚,色泽红润光亮,图纹精美,刀法流畅快利,具有元代雕漆特点,为元明过渡时期之佳作,加之纹饰布局工致,磨制圆熟,充分体现张成的技艺高超。


针划“张成造”三字


元朝虽年祚短暂,但制漆工艺异常发达。张成增加了髹漆层数,并在打磨工艺上下足苦功,只见线条不见刀痕,显得十分浑厚。其剔红题材有山水、人物、花鸟、花卉等,因作品传世不多,故弥足珍贵。本品可与故宫藏的王世襄先生《中国古代漆器》一书的封面用图的“张成造剔红栀子纹盘”相媲美,形制相似,均雕以栀子花,可谓张成的匠心之作。


总之,元代剔红是雕漆具标志性意义的一个时代。杨茂与张成的剔红,匠心独运,工艺高超,美轮美奂。其技艺似天籁运笔,行无所事,而又一片化机,诚然我国工艺史上的一座丰碑。


元 张成造剔红花卉盘局部


参考资料

王世襄《<髹饰录>解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朱家溍《故宫退食录》,故宫出版社2009年10月

北京保利、中国嘉德拍卖图录


资料来源 | 《中国古典家具》2017年2月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