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几度成为废墟,这座城却缔造了传奇

 昵称535749 2017-02-22

2017-02-22 14:01 | 豆瓣:Doreen

不像罗马,数千年历史的竞技场,伫立在车水马龙中。

不像纽约,玻璃峭壁和沥青峡谷,全然由现代工程造化。

伦敦是一座废墟上的城市。

在伦敦,望不见历史的源头,只见历史不断叠加的结果:二战后拔起的水泥楼与维多利亚时期的华丽府邸并立,废弃的供电厂与新古典主义的艺术殿堂共存,时髦的摩天大楼与古板的中世纪教堂毗邻。

每每有游客远道而来,都爱登上伦敦眼亦或摘星塔(The Shard),从城市的制高点俯瞰它的美好。但只要潜入楼宇间、走进逼仄的街巷,就会触摸到它的疤痕。它的盛世繁华不乏爱慕,我钟爱的却是灾难过后沉淀下来的力量。


几度成为废墟,这座城却缔造了传奇

鸟瞰伦敦夜景

【伦敦墙 :一平方英里的黄金地界】

公元43年,一支罗马军队在泰晤士河畔登陆,建立伦丁尼姆(Londinium)城。罗马帝国的文明传播至此,短短百年间,原住民眼中的水草丰美之地,变成拱门、庭院、神庙林立的城市。罗马人还把他们最爱的全民娱乐场所——竞技场,复制到了伦丁尼姆。但这座竞技场一直是个传说,人们知晓它、讨论它,却不知道它在何处。直到1988年,在伦敦市政厅画廊的修葺工程中,这座圆形竞技场被挖掘。


几度成为废墟,这座城却缔造了传奇

伦敦市政厅画廊

从画廊拾级而下,明亮的射灯光线逐渐消失,进入竞技场遗址后,只剩几束柔和的顶灯,仿佛穿越到另一个世界。绿色的灯带勾画出身形健美的运动员和向远处延伸的观众席。板岩垒砌的残垣,断断续续地环成圆形场地。


几度成为废墟,这座城却缔造了传奇

罗马竞技场遗址

公元5世纪初,罗马帝国走向没落,无力维持远在海峡对岸的版图,军队和官员被召回,伦丁尼姆成为弃城。罗马人带来的生活方式也随之烟消云散,神庙、浴室、竞技场等公共建筑几乎在一夜之间人去楼空,经年累月,沦为废墟。唯有罗马人修建的城墙保留下来,千百年来继续发挥它的防御功能。


几度成为废墟,这座城却缔造了传奇

古罗马城墙的一部分——碉堡

以古罗马城墙为北边界,泰晤士北岸为南边界,围起来约一平方英里的区域便是伦敦金融城。这一说法从中世纪开始沿用至今,因此伦敦金融城还有一个别名叫“一平方英里”(the Square Mile)。这片区域汇聚了世界顶级的金融机构,是英国经济发展的命脉,也是最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


几度成为废墟,这座城却缔造了传奇

蓝线内是今日伦敦金融城的范围

我们所熟知的伦敦,实际上并不是城市,而是大伦敦地区(Greater London),包含两个市级行政区域“伦敦市”和“西敏市”。伦敦市(City of London)更多地被翻译成“伦敦金融城”或 “伦敦城”,是伦敦的金融中心。西敏市(City of Westminster)则是伦敦的政治中心。

【圣保罗大教堂 :浴火重生的伦敦城】

2015年9月2日,我到达伦敦,误以为这个海洋性气候国家会给我一个温暖潮湿的秋天。伦敦的秋确实很温暖,却十分干燥,刚去的第一周我疏于保养,脸上干到脱皮。

1666年的9月2日,伦敦也是一个干燥的秋天。彼时的伦敦城,已发展成为英国的商贸金融中心,拥有欧洲最繁忙的港口,大量人口聚集于此。但市政规划没有跟上急速扩张的人口规模,街道狭小而逼仄,木质结构的房屋被廉价建筑材料层层加盖,填满了每一寸可利用的空间。城内还有铸造厂、玻璃工坊、打铁铺等在使用明火作业,引发这次伦敦大火的,正是一家面包铺的炉子。泰晤士河北岸码头,堆放着木材、羊毛、葡萄酒和沥青等货物。以上种种,把伦敦城变成了一个大型易燃品。


几度成为废墟,这座城却缔造了传奇

伦敦大火还原图

大火整整烧了4天,几乎把整个伦敦城焚毁,位于城中心的圣保罗大教堂(St Paul's Cathedral)也未能幸免。1675年,克里斯多佛·雷恩爵士主持重建,设计方案几经大改,牵涉的各方利益在其中博弈:大教堂虽然是宗教建筑,但英国国王或女王是国教的最高统治者,因此大教堂要体现皇室威严;大教堂是伦敦城的地标性建筑,要迎合本区域的长官意志和大商人的期许,符合时代的审美潮流;最后,雷恩爵士有作为建筑师的个人愿景,他推崇的是古典主义和巴洛克的设计理念。


几度成为废墟,这座城却缔造了传奇

伦敦大火前的圣保罗大教堂

初期,雷恩爵士提交的方案完全是古典式的,教堂主体为希腊十字架形状,采用立柱和穹顶,加上多处曲线的运用,一改老圣保罗大教堂哥特式的凌厉。初期方案被认为有悖传统,遭到神职人员的反对。之后雷恩爵士不断作出修改,包括延长前厅长度以满足做礼拜的需求,将希腊十字架构型改成拉丁十字架构型构,在教堂外部建立屏帷墙(screen walls)等。


几度成为废墟,这座城却缔造了传奇
几度成为废墟,这座城却缔造了传奇
几度成为废墟,这座城却缔造了传奇

雷恩爵士不同阶段的三个设计方案

从高空俯瞰大教堂,可见其主体是哥特式的尖拱,在尖拱的交叉处搭建了圆柱底座穹顶。尖拱两侧架有飞扶拱,以分散尖拱的承重。建筑外圈是厚重的屏帷墙,挡住了飞扶拱,同时营造出基础敦实的视觉效果,消弭了圆形穹顶与哥特式主体结构间的张力,避免给人头重脚轻的感觉。从俯视图中,能看出穹顶的底座与尖拱之间的衔接并不流畅。


几度成为废墟,这座城却缔造了传奇

圣保罗大教堂俯视图

大教堂的屏帷墙上雕梁画栋,教堂内部更是华美至极。教堂外的广场上伫立着安妮女王的雕像,纪念她在位期间大教堂成功重建。教堂正门的三角门楣上雕刻着凤凰涅槃图,以及拉丁词语“Resvrgam”,意为“我将再起”(古拉丁语中没有字母U,用V代替),象征烈火中重生的伦敦。


几度成为废墟,这座城却缔造了传奇

凤凰涅槃图

至此,宗教、皇权、城市意象、审美元素完美调和,皆大欢喜。这其中是设计方案的无数次论证与修改,倾注了设计师无尽的心血。

【 泰特现代美术馆 :工业化热潮退却后】

穿过2000年修建的千禧桥,与圣保罗大教堂隔岸相望的是另一个重生的所在,泰特现代美术馆(Tate Modern)。站在泰特的露台上向北望,可以看见圣保罗大教堂的圆形穹顶和尖塔。


几度成为废墟,这座城却缔造了传奇

站在泰特美术馆的露台上北望

泰特现代美术馆的前身是河岸发电厂(Bankside Power Station),建筑主体呈“品字形”,一根长达99米的烟囱自正中间向上耸立,远看像一艘独桅巨轮。


几度成为废墟,这座城却缔造了传奇

泰特现代美术馆

发电厂建于1947年,在投入使用期间,煤炭、燃油等燃料源源不断地从泰晤士河码头上卸下、运到厂房,再转化成这座工业城市的动力。然而,刺鼻的烟雾直接排放到空中,工业废料和污水倾入泰晤士河,令这座发电厂饱受非议。

1981年,设施老旧且污染环境的发电厂正式停用,随后几次濒临拆除。直到1994年,它才被宣布改建为泰特现代美术馆,于千禧之年开幕。发电厂原有的钢筋架构、砖石外墙被完整保留,设计师在主楼顶部加盖两层玻璃房,作为餐厅和咖啡厅。入夜,主楼巨大的落地窗和顶部的玻璃房透出灯光,与充满理性和工业感的建筑轮廓相得益彰,成为泰晤士河畔不可错过的夜景。

过去的车间变成现在不同主题的展厅。其中,涡轮大厅(Turbine Hall)是从前存放发电机的厂房,现在用来展出大型艺术作品。


几度成为废墟,这座城却缔造了传奇

大型现代艺术作品“Empty Lot”

2015年末,涡轮大厅展出作品“Empty Lot”,直译为“空地”。三角形的木板平台上放置了240个三角形的木质花槽。从伦敦各处收集来的种子随机埋入花槽中,毫无管束地生根、发芽和蔓延。随着植物生长,这件作品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呈现出不同的状态,艺术家借此来表现社会现实,即规制下所存在的差异性和不确定性,以及由此带来的希望。

我和小伙伴跑到艺术品的下方,寻到别样的视角,看看这件“大型作品”到底有多大。


几度成为废墟,这座城却缔造了传奇

艺术品下方的支架

置身于涡轮大厅,仿佛听见来自工业时代的沉重呼吸,有力的沉浮着,如同这座建筑不灭的生命力。后来发现是墙边的大排风扇,马达特别响。

【 巴比坎中心 :记忆的埋葬与历史的钩沉】

1940-1941年间,纳粹德国对英国发动大规模空袭,不分昼夜地轰炸英国港口和军事基地,并对伦敦平民区实施集中轰炸。伦敦有超过一百万所民居被损毁,白金汉宫、威斯敏斯特宫、大英博物馆等知名建筑也遭到了破坏。可以从一些在线的空袭地图中,清楚地查到炸弹坠落的位置和造成的破坏程度,比如由伦敦郡议会绘制的Bomb Damage Maps,以及由普特茅斯大学和国家档案馆制作的Bombsight。


几度成为废墟,这座城却缔造了传奇
几度成为废墟,这座城却缔造了传奇

二战期间遭受空袭的伦敦

二战结束后,伦敦满目疮痍,亟待重建,巴比坎中心(Barbican Centre)就是最重要的重建项目之一。巴比坎于1982年落成,目前已成为欧洲最大的多元艺术中心,同时也是伦敦房价最高的住宅区之一。然而,巴比坎曾被评为“伦敦最丑的建筑”。

16世纪后叶以来,伦敦的建筑呈现出一派新古典主义风格,强调秩序、均衡和典雅,这得益于文艺复兴的洗礼和大航海时代的鼎盛。巴比坎颠覆了常规——裸露的砖石和钢筋,粗犷的线条,杂乱的绿化设计,充满了原始艺术的野性特质,又带着超现实的未来感,反正就是不像任何一座二战前的建筑。巴比坎像一块橡皮擦,抹去了噩梦般的岁月。但记忆不会就此埋葬,人们提起巴比坎时,仍会记得它是在弹坑瓦砾上建起来的。


几度成为废墟,这座城却缔造了传奇

巴比坎中心的人工湖

Love it or hate it,巴比坎已成为伦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如此鲜明,如此超前,它连接着伦敦的过去与未来。

身处伦敦,有时候会觉得它美得不真实。因为了解伦敦的历史,便明白眼前的光景是九死一生的奇迹。这座城市,在根基未稳时遭遇弃城、蛮族入侵,又历经了末日级别的瘟疫、大火和战争。

然而,在每次行将沉寂之时,伦敦又缔造出愈加惊艳的传奇。

【后记】

我在观光电梯里拍下这张照片。画面尽头是圣保罗大教堂,一辆红色双层巴士停在路边。我想起了一句话:“No other city mixed old and new quite like London.”


几度成为废墟,这座城却缔造了传奇 查看原文  ? 版权属于作者  商业转载联系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