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潜规则(上)》走到历史背面,看看社会的本质真相、权力的游戏规则

 昵称27494174 2017-02-22
说完了忽悠皇帝,我们就来看看真正的官场的第一条,新官堕落定律。这字面上的意思很好理解,新上任的官员,十有八九都会堕落成贪污腐败之徒。
   
贪污腐败自然不是好事,平民百姓恨贪官,皇帝老儿也恨贪官,比如说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极其厌恶贪污行为,贪污的官员往往会被剥皮充草,挂在衙门口来吓唬继任者。什么叫“剥皮实草”?就是活活地剥下人皮,做成一个袋子,在里面塞满草来示众。这手段,确实够狠的。
   
当然老朱也懂得刚柔并济的道理,政治教育不能只靠酷刑,还得来点儿道德感化。新官上任,老朱都会给他们来一番谆谆教导。老朱其实一开始是满怀信心的,可一来二去,却发现这真的是说也白说。眼瞅着有的人两袖清风地上任,没几日就变得藏污纳秽,这真的是让老朱痛心疾首啊!
   
生气了有意思,各位新官员在中科举之前,读的都是圣贤书,圣贤当然不会教你去贪污的,但这些官场的小鲜肉一上任,就掉进了贪污腐败的大缸里去了。可问题出在哪儿呢?
   
这就是因为,当清官,不贪污,这路子你走不通。也就是朱元璋那会儿,新任广东番禺县令、一个叫道同的人走马上任。道同满脑子皇恩浩荡,不想辜负老朱的嘱咐,一心想着惩恶扬善、造福一方。这“恶”是谁?坐镇番禺的地头蛇、永嘉侯朱亮祖。朱亮祖这人虽然不是朱元璋的亲戚,但也早早追随了朱元璋,战功赫赫。没想到这位功臣,也是个奸恶之徒。
   
不用想,这俩人很快就杠上了。朱亮祖先礼后兵,请道同吃饭,想趁机拉他下水。道同不吃这套,当面痛批朱亮祖,后来又惩办了朱亮祖爱妾的亲戚。朱亮祖大怒,居然恶人先告状,上了一道密折,朱元璋不明真相,竟然赐死了道同。后来朱亮祖的事情败露了,被押回南京,用鞭子活活抽死。
   
咱再看看隔壁广东阳春县官员徐均的遭遇。徐均这人新官上任三把火,只是大脑一根筋,上任时就找当地人称“莫大老”的土豪开刀。见怪不怪的莫大老,以为他就是想要钱呢,便差人送来金银财宝。徐均大怒,一心想着把这行贿的莫大老抓捕归案。谁知,莫大老没抓来,他自个儿反被上司调离阳春县了。
   
您说说,依法办事的俩人,一个被杀头,一个被赶走,真是令人哭笑不得。而《红楼梦》里的贾雨村就是一聪明人。在处理“呆霸王”薛蟠打死冯渊、强抢民女一案时,听从门子的“谆谆教导”,放了薛蟠,了结此案。至于好处嘛,是比真金白银还要强的东西——高门大户的一个人情儿啊。
   
有人刚入官场,纯粹一菜鸟,总是有个问题想不明白:自己廉洁奉公,怎么就是升不上去呢?想不明白就慢慢想嘛,一旦想明白了,经过自我转型,往往就是名利双收。要说自我转型最成功的,就要数春秋时期的齐国名臣晏子了。史书上都记载晏子品格高尚,但晏子也是有着黑历史的。当初,齐景公派晏子去东阿当领导。三年期满,晏子满怀信心地回京述职。要知道这三年里,晏子把东阿治理的井井有条。没想到刚一见面,齐景公劈头就是一顿痛骂,原来齐景公一直以来听得全是关于晏子的坏话。识时务的晏子立刻表态:再给我三年,我还您一个想要的东阿!
   
回到东阿的晏子,摇身一变,整天想得全是跟齐景公身边的小人攀交情,怎样从小老百姓嘴里抠更多税钱。不出一年,齐景公的嘉奖令就到了。晏子的转型,堪称为官之道的最佳样板。
   
对此,晏子做过一番自我总结:为官的顺与不顺,在于和两大利益集团的关系好坏。一伙人来自民间,包括爱走后门的、不爱干活的、横行霸道的。二是来自领导身边的,领导的随从、领导的亲戚。这两帮人都可以说是无赖,而且全是些讨厌正式规则、喜欢歪门邪道的家伙。官运好不好,不在老百姓的口碑,而在这些人的好恶。没办法,这些人能通天,不巴结他们,想当官就难了!
   
您说,这饱读圣贤书的文化人,经过科举制第一番考核,还要接受“不得不如此”的第二番考核。通过考核的,官运亨通,平步青云。没通过考核的就只能止步于此了,有的人甚至家破人亡。慢慢地,“聪明人”都开始熟谙这为官之道,哪怕是晏子这样的大号贤明人物,都不能幸免。或许,这就是官场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吧。不同的是,“堕落”与否,成为了不见纸面的最高标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