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的终极目标

 tjboyue 2017-02-23


《和美太极》中国太极微刊




《十三式歌》:“想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这句话是练太极拳的意义——益寿延年。

那么,如何习练太极拳才能达到益寿延年的目的呢?大家都知道太极拳的健身原理是动中求静。可是,有许许多多的人,不知道“静”是什么意思?甚至理解错了。有些人把套路慢练叫做静。其实,套路慢练,不管你慢到什么程度,还是在动。事实上,太极拳“动中求静”的意思是在运动中求心静,人动心静。

那么,心静是什么意思?心静是指心境清静,与清静相对立的状态是妄念妄想。妄想就是胡思乱想。胡思乱想状态就是不清静。那些一边做动作,一边讲小话的人,就是一边练拳,一边胡思乱想,没有达到动中求静的目的。

怎样做才能达到动中求静的目的呢?人的心一分钟都停不下来,胡思乱想是常态。但是,胡思乱想是可以控制的。人与人之间事业、健康各个方面的差别在于个人对胡思乱想的控制能力。对胡思乱想控制得好的人做事专一、做学问专一,因而有成就;对胡思乱想控制得好的人,心境处于相对清静状态,因而身心也比常人健康。

有一些人,天生心静,他的心像有开关,物来则应,过后不留。我们普通人没有那个能力,需要对自己的心境进行控制。太极拳就是为我们普通人设计的,用来训练我们的心境,通过练习太极拳让心静下来,得到片刻安宁,一次一次,一天一天,一月一年练下去,让心养成安静的习惯,培养清静心境。心,清静了,我们的身心状况就改善了,不舒服的地方也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这是原理,具体如何做呢?

太极拳的练法在《十三式行功心解》里面。有几种练法。一是“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二是“先在心,后在身”。不管选用哪一种练法,它的核心都是用意,用意识,意识就是注意力,就是系心一缘的意思,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点上。“以心行气”叫你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你注意呼吸了,妄念就忙不赢找你的麻烦了。“先在心,后在身”是叫你把注意力集中在动作上,做动作之前,先想一遍动作如何做,是掤、是捋清清楚楚,然后再规规矩矩的把动作做出来,这样做,妄念就息下去了。这就叫用意不用力,这就叫以心练心。

我们都知道,人是由意识、呼吸、身体三个部件组成的,缺一不可。意识包含精神。太极拳的核心是练气,就是训练呼吸。有些人把“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的“气”解释为“元气”,没有错,但是这种“元气说”在“入静”以前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在练太极拳训练心静的阶段,“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的“气”就是呼吸。许许多多人不知道,高推圣境,自己耽误了自己。练太极拳就是把意识、呼吸、动作、精神协调起来,提起精神,让呼吸匀长细绵,让动作松静自然。慢慢的,呼吸练得越来越细长了,肢体练得越来越柔软了。这是关键。道家“欲从心起,息从心定,心息相依,息调心静。”这个“欲”是欲望,妄想,妄念。说的就是通过呼吸训练,让心安静下来,当呼吸细长到了一定的程度,也就是胎息的状态,就可以入静了。道家清心寡欲,有些人也不理解。清心寡欲说的是修行方法。寡就是一个。皇帝自谦叫“寡人”,系心一缘就是清心寡欲。能够入静就能入道了。佛家有“心风得自在”的口诀。就是说从呼吸训练入手,修风大(地、水、火、风、空),可以得到解脱。佛道两家说的都是一个意思。从训练呼吸入手,到匀长细绵,到胎息,到入静,到入定。儒家也是这个程序。儒家的修行方法在《大学》里,就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一段。 “大学”讲的道叫“明德”。道家讲的道叫“天人合一”。佛家讲的道叫“菩提”、“真如”等等。说的就是一个东西,清静心。道家《清静经》说:“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明明白白的告诉我们,从清静心起修,可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是太极拳的终极目标——以武入道。

本平台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并不对文章观点负责。评论处大家可以补充文章解释不对或欠缺的部分,请勿谩骂。这样下一个看到的人会学到更多,你知道的正是大家需要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