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纪律”对于孩子意味着什么?

 汀澜书院 2017-02-23

开颜老师,高校心理学教师,长期从事心理学教学和研究,致力于家长教育推广和个体心理辅导。



    绝对的自由在哪都是不存在的,因此让孩子从小就能理解什么是遵守纪律非常有必要的,而不是像很多家长认为的那样:等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去理解和遵守纪律了。

 

说到纪律,不得不说的两个概念就是“接受”和“限制”,因此在让孩子遵守纪律之前先要帮助他们明确:什么是纪律?即什么是允许的,可以接受的;什么是不允许的,要受到限制的。

 

但这里所说的接受和限制都是针对行为本身,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发现很多家长不是根据行为本身来判断,而是以自身的情绪作为判定标准比如:“睡觉前刷牙”。这一行为本应该是孩子无条件接受的,可在家长心情好的时候,就可以商量妥协;心情不好的时候,就要求孩子必须做到。由于父母执行的尺度不一样,导致孩子界限不清。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家长对一些行为的接受是有条件的。比如,第一次见到陌生的长辈,孩子没有打招呼,家长这时会觉得孩子有些认生害羞,下一次可能就好了,于是选择了宽容和接受的态度;第二次再出现这种情况时,孩子依然没有打招呼,家长还是接受了,但脸上明显有不悦的表情;到了第三、第四次孩子没有做到时,家长就不接受了,觉得孩子没有礼貌,而且自己的教育无效,会因此而批评孩子,甚至大发脾气。可孩子这时会觉得莫名其妙。

 

所以家长有必要给孩子明确的界限。哪些行为是对的,是可以接受的;当这样的行为发生时,孩子获得的是赞许和表扬;而哪些行为是必须限制的,不允许的。比如:说谎,当这样的行为出现时,就要受到批评和惩罚。

 

那么在提出限制时,要注意:

1、限制行为,允许情绪。孩子想要买更多的玩具,但事先说好了,只能买1个,孩子在极不情愿的前提下做到了,但心里的情绪还没有消化,可能回到家,会哭,会发脾气,在没有严重后果的情况下应该允许。毕竟他还是遵守了约定,这是最重要的。

 

2、表达限制时,语言要简洁、客观。“今天的动画片就看到这儿。”而不是“你已经看了很长时间电视了,不能再看了。”

 

3、在执行一个限制时,父母和孩子之间不要形成较量的局面。

爸爸:儿子,在楼下玩了1个小时了,该回家吃饭了。”

儿子:“我还想再玩一会儿。”

爸爸:“不行,我已经说了不能!”

这时的对立主要是父亲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而没有真正关注孩子想继续玩一会儿的愿望。

 

4、限制或者纪律要明确执行。如果已经制定了纪律或表达了限制,而且表达时也考虑的孩子的自尊,那么就要遵守执行。比如:孩子和父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互相动手,因为有效的教养是建立在父母和孩子彼此尊重的基础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