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内治皮肤病

 红景天医馆 2017-02-23


    人体是完整统一的。皮肤病虽发于外但多数与体内多种来因素有关,或者亦有因为皮肤病而产生全身的变化。所让在治疗皮肤病时,不但要重视局部洽疗,而更要重视全身治疗,才能取得满意效果。 

    中医内治可分八大法则,我们结合皮科的具体情况根据发病的因素,临床辨证的结果和皮肤病的特点大致可分为十大法则: 


    一、袪风解表止痒法:多用于表症初起,风邪客于肌表,皮肤搔痒,起红色丘疹或风疹块样损害,由于感受风热或风寒的不同在临床上可表现有发热、恶寒、口渴、咽疼,脉浮数或浮缓等症状,常见于急性瘙痒性皮肤疾患,如急性荨麻疹、急性湿疹、皮肤搔痒症等。常用药有防风、荆芥、麻黄、牛劳子、桑叶、浮萍、蝉衣、白醉皮、刺茨藻、全虫、秦儿、苦参等。


 

     二、养血润肤止痒法;多用于风燥或血燥而引起的皮肤疾患,临床上表现有皮肤干燥,脱屑、肥厚、角化、裂口、毛发枯搞脱落,甚辛有血虚的现象,舌质淡,菩白,脉沉细或沉缓,常见于慢性瘙痒性疾病,如慢性荨麻疹、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皮肤痰痒症、静止期银屑病等。常用药有当归、生熟地、天冬、麦冬、鸡血藤、赤白芍、首乌藤等。     

  


     三、清热凉血泻火法:用于火热之邪引起的皮肤病,临床上表现有口干、唇燥,发热、烦燥,大便干,小便黄少,舌质红或绛,舌苔黄或黄腻,脉滑数或浮大而数。临床上表现有皮肤红斑,灼热,出血斑,血疱等,甚至有皮肤红肿热疼。常见于急性湿疹及皮炎类疾患,过敏性紫瘫、出血性红斑、大疱性皮肤病、药疹、剥脱性皮炎、皮肌炎、急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常用药有生石膏、黄芩、黄连、黄柏、 

栀子、龙胆草、生地、丹皮、白茅根、紫草根、茜草根、赤芍、地骨皮、大青叶、及牛黄散、紫雾散、羚羊粉或犀角粉等。 

   

    四、活血破癣软坚内消法:用于由经络阻隔气血凝滞所引起的皮肤病。瘀斑、浸润块、有形肿物,过度肥厚角化浸润之皮肤病,舌质暗淡或紫暗,舌苔白,脉象缓、弱,临床上主要用于银屑病血瘀型、带状疱疹气滞血瘀型等,还可以用于结节性红斑、硬结性红斑、瘫痕疙瘩、淋巴结核、结节病、慢性盘状红斑性狼疮、脉管炎血瘀期等。常雳药有桃仁、红花、苏木、三棱、我术,赤芍,鬼箭羽,丹参、夏枯草、僵蚕(或僵蛹)、土贝母、牡蝠、海藻、大黄等。 

     五、温经散寒养血通络法:用于阳气衰微寒凝气滞,且致四肢厥冷,皮肤冷硬或疮疡破溃,色暗而淡,久不收口或形成窦道、搂管者,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细。常见的有硬皮病、穿孔性溃疡、雷诺氏病. `性红斑、慢性瘘管等,常用药有黄茂、肉桂、传枝、炮姜,白芥子、细辛、补骨脂、附一子、鹿角等。  

   

        、健脾除湿利水法:用于由内湿或外湿引起的皮肤病,采用此方时须辨别上下内外的部位及寒热虚实的差异,一般来讲湿邪在上宜微汗之,湿邪在下宜健脾行水之,湿从寒化宜温燥(燥湿〕,湿从热化宜清利,实证宜攻逐,虚证宜扶正。另外脾虚则运化失职,水湿停滞,肾虚则气化不利,水湿泛滥,肺气不宣则膀胧不利,小便不通。所以在 临床治疗时又要注意湿与脏腑,湿与六淫的关系。   

皮肤病很多与湿有关系,临床表现有皮肤水疱、糜烂、水肿、渗出或皮肤肥厚,缠绵不愈,舌质淡,舌体胖大或边有齿痕,脉沉缓或弦滑。常见病如湿疹、带状疙疹、脾湿型、脂溢性脸发、皮肤攫痒症、女阴溃疡、天疤疮、下肢溃疡等二切慢性湿润性皮肤疾患。常用药有苍术、白术、厚朴,陈皮、蕾香、车前子、泽泻、扁豆、茵陈、防已、滑石、猪苓、扁蓄,瞿麦、木通等。脾虚湿盛者宜健脾燥湿,水湿雍盛小便不利者宜利水化涅;偏于湿热而湿重于热者宜利湿清热;由于寒湿引起者宜温化寒湿。  

     

      七、清热解毒杀虫法:适用于毒热过盛的皮肤病,其中主要包括感染性化脓性皮肤疾患。临床表现皮肤潮红、肿胀、化脓现象,常伴有发热、恶寒,大便干,小便赤少,口干等全身症状,常见病如痛、疖、丹毒、蜂窝组织炎,淋巴管炎,毛囊炎、脓疤病等一切感染性疾患。常用药有银花、连翘、公英、赤芍、地了、败酱草、野菊花、蚤休、大青叶、马齿览等。 

     八、补益肝肾强筋壮骨法:常用治疗肝肾不足、体弱、嬴瘦、形容憔悴,口干咽燥,虚烦不眠,骨蒸潮热,低烧不退,腰膝软萎,手足不温,舌红少苔或舌淡体胖,脉细数无力之症。常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素体阴虚,另一种是严重全身性或高热性皮肤病后期,伤及阴分而致阴虚。临床上常见如系统性红斑性狼疮、天疤疮、白塞氏综合症、剥脱性皮炎及药疹后期或色素性皮肤病等。常用药有沙参、麦冬、熟地、生地、元参、石解、女贞子、拘祀子、龟板、鳌甲、玉竹、旱莲草、黄柏、知母等,此外有一些病人常出现阴阳两虚,特别常见一些色素性皮肤病或内分泌引起的皮肤病如肝斑、黑变病或严重皮肤病引起的肾脏病变等。见到此情况则应阴阳双补,常加入仙茅、仙灵脾、冤练子、补骨脂等。必要时尚可用附子、肉桂等。在补益肝肾药中加入养血活血药如鸡血藤、首鸟藤、赤白芍等,则更可强筋壮骨。 

 

    九、调和阴阳补益气血扶正法:适用于气血虚弱或久病消耗气血,临床常见严重皮肤病,如系统性红斑性狼疮,剥脱性皮炎,灭疤疮等之后期或严重感染性疾患如痛、蜂窝组织炎等之恢复期,病体虚弱,正气不足,皮损颜色晤淡无光,疮口久不化脓或溃后久不收口等,亦有因久病大病之后而致阴阳不调,气血失和,_丘火下寒,上实下虚,水火不济,心肾不交之严重庞候,均可用此法。常用药有黄茂、党参、 

沙参、首乌藤、鸡血藤,天仙藤、白术、当归、熟地、黄精、赤白芍、丹参、人参等。 

     十、舒肝理气和解法:适用于肝郁气滞,气机不畅之症,临床常见肝郁化火,蕴于肌肤诸症,如带状疤疹、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以及气机不畅,痰滞湿阻所致的痰核流注,或因肝郁气滞,肾水不足所致的一些色素性皮肤病,如黄褐斑、黑变病等。常荆药物有柴胡、玉金、香附、青陈皮、川株子、积壳、厚朴、木香等。 

    以上十个法则可初步概括皮肤病的内治法则,但这十法则并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有机联系,因为矛盾着的双方其主要和非主要的方面往注是相互转化着的,事物的性质也随着起变化,所以在治疗时应根据情况,采用一个或两个法则,或者有时在一种病的不同过程中则应采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法则,才能取得较满意的效果,这也就是说虽然有以上法则,但万不可生搬硬套,而应根据辩证施治的原则,灵活掌握,才能取得较理想的疗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