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国兰的欣赏

 七月流火2001 2017-02-23

弘扬国兰文化,传播兰花知识

粉喉红脷艳兼奇,石碇千峰独一枝。疑是文山双姐妹,迷离谁可辨妍媏-每天学习一点点,每天进步一点点! 

千百年来,欣赏国兰成为一门颇为深奥的学问,历代文人雅士对欣赏国兰多有论述。俗话说:识者为宝,不识者为草。对我们爱好养兰的人来说,如何更为精确的欣赏兰花,确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必修课。
赏兰要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因为国兰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研究兰文化的历史,可以发现,兰作为品德高洁的象征,其整体神韵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如果细细品味兰花,我认为可以“香、色、型、韵”入手,从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地欣赏,才能体会兰花的意蕴。欣赏是一种视觉、触觉、嗅觉综合运用的精神体验。
 
(一) 花香
欣赏国兰,香气当为第一。
国兰的香气最早被人们认可和颂扬。古代人佩带泽兰、霍香,现代人常佩带白兰,都是由于其香气浓郁之故而热爱之,何况香气怡人的兰蕙呢!
孔子称兰为“王者香”,为兰花定下品位,并说:“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把兰视为高洁、典雅、淡泊、孤傲的品德象征。
唐太宗写道:“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宋代苏东坡有“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的诗句,苏辙有“解脱清香本无染,更因一嗅识真知”的诗句,描写的都是兰香。
黄庭坚在《书幽芳庭》中写道:“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把兰香抬到“国香”的位置。明代文人对兰花的香气特别有感受,余同麓在咏兰诗中写道:“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又写道“虽无艳色如娇女,自有幽香似德人”,张羽咏兰花:“能白更兼黄,无人亦自芳。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 把养兰和养德结合起来。
 
清代称兰花为“香祖”,“天下第一香”。陈毅元帅说:“幽兰在山谷,本自无人识。只为馨香重,求者遍山偶。”可见兰花以香闻名天下。
兰花之香清纯幽远,时断时续,时隐时现,带有点神秘感。“一枝在室,满屋皆香”,而且还有“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而与之俱化”的特性。不懂兰花的人士,只要闻到兰花的香气,都会情不自禁的被它所吸引,转而欣赏兰花的整体神韵。
因此,香气是兰花的灵魂、精髓,是画龙之睛。感受兰香应列为欣赏兰花的首位。正因为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的品格,才被历代文人骚客所吟咏,所颂扬。假如兰花不香,就失去了欣赏的基点,失去了大部分的魅力,就比不上月季、菊花等花卉了。
自从瓣型理论创立之后,江浙一带逐渐看重兰花花朵的形状。其实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基点没有被人提起,那就是兰香。江浙一带的兰花都有典型的幽香,在此基础上追求更新的欣赏视角,顺理成章地,瓣型理论就应运而生,使得欣赏兰花的水平更深一层。因此瓣型理论是建立在兰香的基础之上的,没有兰香,瓣型成了无水之源,无本之木。在平时,没有瓣型的兰花,只要具有幽香,就一定具有欣赏的价值,为人们所接受,即一艺品是也。君不见,许多文人墨客,普通百姓,并不看重瓣型,而对其幽香和神韵却如痴如醉。所以,建立在兰香基础上的瓣型、色花、叶艺品种才显得更有欣赏价值。
我并不否定无香或少香的兰花。当今时代,多元思想并存,欣赏又纯粹是个人的感受,不可能统一在一个观点上。欣赏什么,欣赏哪一点,怎样欣赏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多角度的欣赏才符合艺术欣赏的规律。我的观点只是欣赏兰花的其中之一,抛砖引玉,敬请方家不啬指教。
当一天疲劳袭来,忽然闻到一阵清幽的兰香,精神为之一畅,一种艺术的感受油然而
生。小小一枝兰花,蕴含着多少世界啊!晴日窗前,好友两三人,品茗赏兰,谈花赋诗,真其乐无穷也。
 
当今流行用数字来表示事物的精确程度,我也凑个热闹,给兰香的品评划分一个标准供读者一笑。
1,浓郁幽香(10分),如
宋梅绿云、余蝴蝶等江浙春兰的香气,若有若无,一阵一阵,沁人心脾,让人难忘。
2,清冽幽香(8分),如
四季兰、蕙花、寒兰春剑等的香气,清香扑鼻,令人舒服。
3,檀香(6分),如
墨兰的香气,有香无气,还带有一点浊气。
4,青草香(4分),如有些江西春兰,有气无香,带有青草气。
5,沉香、闷香(2分),如虎头兰,香气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浊气较重。
6,无香(0分),如台兰、线叶春兰。
7,臭气(-2分),有一种怪怪的气味。

点击本文最上方蓝字“兰花吧”关注后可每天免费获取最新兰花知识,助你成为兰花高手!

图/网络  文/喻伯军 右上角可收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