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拥抱黑暗与痛苦,成为你自己的英雄

 凡凡人人人 2017-02-23


我选择,我自由,我存在。


存在主义哲学,可以概括为这样的三句话。


其中,关键是“选择”。


你的选择决定了你是谁。


诺兰的《蝙蝠侠》三部曲的第一部中,青梅竹马的瑞秋对布鲁斯·韦恩说:你内心深处如何并不重要,你的所作所为决定了你是谁。



这句话很有道理,但不是至理。


至理是:


你的内心深处是怎样的,这极为重要。

看清楚,你可以更好地做选择。

你的选择,最终决定了你是谁。


作为一个能量体,如果不被看见,那就会成为黑色的。而如果被看见,那就会被照亮。


所以,爱,就是答案。


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能量体,你可以照亮你自己。


当你做每一个选择时,它是出于“爱”,还是出于“权力欲”?它是出于“生的能量”,还是出于“死的能量”?


这极为关键。


当你有意识、有觉知地选择爱、选择生时,你就照亮了自己这个能量体,荣耀了你自己。


我在《我不想生气了,我想和你在一起》里写过,当儿童表现出他的攻击性时,被父母抱持,并予以人性的回应,这份黑色的狰狞的能量,就会变得人性化。


这是黑色能量的一个转化方式。


这份转化,从根本上来说,得由自己完成。


你每一个主动的选择,都是这份能量在表达。所以你如何选择,就是你的生命的根本所在。


并且,必须是主动的选择。


即:你作为一个能量体,带着“主体感”而伸展。



这时,你才能感受这份能量的存在,然后才谈得上做选择。


如果都碰触不到这份能量的存在,选择就意味着是“被动”的,也就没有意义,转化也就不会发生。


这里谈到的能量,可以说是“人性”,也可以说是“存在”,或者是“道”……


假若你是一个好人,貌似“做好人”是你自己的选择。但是,这时候的你,是被动消极的,而不是主动在做选择,所以这不一样。


作为一个被动消极的好人,一切就好像只是一张皮而已。


它浮动在能量体之外,而能量体自身,还是因没有被看见,而是黑色的。这份黑色的能量体,就如同电影《画皮》中,周迅将皮囊脱下来之后的形象。


所以,主动地、带着“主体感”地去做选择,很重要。


这才最终塑造了你是谁。


童年期好的养育,就像是父母给我们种下了一颗种子。你被允许做自己,而且你体验到了黑色能量可以如何被转化,这有多美好,并且,你还将父母内化到心中,成为你自我观察的一面镜子。


然而,这只是一个开始。


从婴儿到幼儿,到少年,到青年,到成年,再到衰老乃至死亡,一个能量体会是一个完整的展开过程。


它非常复杂,不可能再由其他任何人完成,只能由你自己完成。


譬如诺兰的《蝙蝠侠》中,布鲁斯·韦恩有一个堪称理想的父亲。


当布鲁斯掉到井中被蝙蝠吓坏后,这位父亲的处理过程,温暖、坚定、有力,而这是他的一贯模式,给儿子种下了一颗极好的种子。


后来,当布鲁斯被外在和内在的黑暗侵袭时,不管多艰难,最终都做到了,他的选择都照亮了这些“黑暗”,而最终成为众所周知的英雄,至于他自己,都超越了英雄的范畴。



《蝙蝠侠》《蜘蛛侠》《超人》《魔戒》《霍比特人》《星球大战》《权力的游戏》等影视,多受益于一个概念 ——“英雄之旅”。


这个概念,最初来自美国神话学家约瑟夫·坎贝尔。


在坎贝尔看来,最重要的自由,或者说自由的真谛,是战胜了内心的恐惧,拥抱了内在黑暗后达成的一种状态.


坎贝尔将这个历程称为“英雄之旅”。


譬如《蝙蝠侠》中,布鲁斯·韦恩跌入深井 —— 这是潜意识深处的隐喻,他被从黑暗中飞过来的黑色蝙蝠吓到 —— 其实他惧怕的,是自己内心的黑暗。


他流浪时,看似处理的是父母被杀带来的仇恨,但其实还是他自己内在的黑暗,最终他战胜内心的恐惧,拥抱了内在黑暗。


在这个历程中,你看似是与外界作战,其实是借此来锤炼你的自我。


一般的自由观,认为妨碍自己自由的是外界,但其实真正妨碍自由的,恰恰是你的自我。


我总讲“成为你自己”,完整地“成为你自己”的历程,即“英雄之旅”。


这至少需要两点:


在现实世界展开你的心


由此,你将难以观察的内在世界,投射到了外部世界上,就如同将电影胶片投射到了屏幕上。这样,你才能观察到,你的心是怎样的。


深入认识你自己


特别是那些让你恐惧的部分。最初你不可避免地会认为,是外部世界让你恐惧,最后你会发现,你真正恐惧的,是自己的内在。


这个历程的关键,不是变得更好,而是能碰触到你自己真实的、看似恐怖的人性。


英雄之旅,不是一棵小树拼命长成正能量满满的大树,而是同时也深入黑暗汲取能量的完整大树。


它的树冠伸向明亮的天空,树根则扎根黑暗的大地。


这个过程的关键,是碰触痛苦与黑暗。


碰触了自己的痛苦,才能懂得别人的痛苦;

碰触了自己的黑暗,才能容纳别人的黑暗。

并且,真碰触到时,会发现痛苦中有馈赠,而黑暗即是力量与生命。


Hero

“英雄之旅”


对一个男孩而言,英雄之旅要经历这样一个历程:


第一阶段 ,爱妈妈,同时与爸爸竞争,视“爸爸”为坏人。


这一点投射到神话中,即与女神相会,并杀死恐怖的食人魔;


第二阶段 ,远离妈妈或妻子,视“女性”为坏人,向父亲表达忠诚。


这一点投射到神话中,即远离妻子或女神,皈依上帝或国王。


最后发现 ,外部世界的善与恶,是内心善与恶的投射,这两者是一致的。


于是,内心和解,超越好与坏等二元对立。


这个历程,不可能在养育中完成,但如果少制造分裂,这条路会容易很多。


一个孩子要成为英雄,活力须得到伸展,而这一过程中,他势必要背叛他的父母。


这还不够,他还要完成心理上弑父弑母的历程,成为一个拥有充沛活力的完整之人。人性的和解,不以“活力丧失”为代价。


若想孩子成为完整之人,父母得接受这种背叛。这或是养孩子最难之处。


三大类心理疾病中,神经症最轻,但缺乏魅力,而严重如边缘人格和反社会人格,却有魅力,原因是他们的活力在伸展。


艺术家中,常见躁狂、抑郁乃至精神分裂,或也是因这一点。


所谓正常人,即一般意义的健康人,不可避免有神经症特质 —— 活力被压抑。但他们的活力一旦被解锁,最容易实现和解。


许多人觉得:古希腊神话都什么玩意啊,滥性、乱伦、情绪失控、超自恋。


但它们最接近人性。且,谁都可以输或赢,宙斯都能败给赫拉克勒斯。


而过于理想化的神话,常反映着不可调和的偏执分裂。



我认为,英雄之旅有三个阶段:


一、花园。孩童在伊甸园般的怀抱中,纯洁美好。


二、沙漠。你如同骆驼,忍辱负重地行走在漫漫旅途中,见证复杂而完整的人性,你本想通过简单的行善与忍耐,抱着其他一些单纯而看似正确的信念,与他人乃至世界相处,却发现事情总是事与愿违,你不断受挫。


三、狮子。你有力量地活着。你看到了外界的复杂和内在的复杂,你发现你必须把真实的自己拿出来。


如近几年热播的美剧《权力的游戏》,非常符合这三个阶段。



最初,史塔克家族如同花园,温暖、热情、富有正义感、坚定有力,小史塔克们在这座花园里充分地享受着美好。


 

第二阶段,随着父亲奈德被陷害被杀,小史塔克们开始进入荒漠。


他们忍辱负重,并抱着一些简单而看似正确的理念,付出惨重代价,如长子罗伯,英明神武,没输过一场战役,但他的正义感、简单处理问题的方式和疾恶如仇 —— 更重要的是包裹在其中的浓浓自恋,最终导致家破人亡,其他史塔克们也都开始在荒漠中艰难行走,如同骆驼。


第三阶段,经过历练,史塔克们都成了狮子。


他们逐渐变得成熟,对人性的复杂,对人情冷暖,有了全面的理解,他们变得更有智慧,也更有力量,但都没有因此变成恶人,他们在艰难情形下,做复杂的选择时,都还是坚持了富有人性的选择。



最终,史塔克们都成了英雄,但不是受家族庇护的英雄,而首先是,他们自己的英雄。




你可能还喜欢

《你看不到的,是千万个被毁掉一生的董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