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消失”的保险杠 漫谈汽车设计发展史(一)(二)

 企鹅小星星 2017-02-24

不过在民用车中,对保险杠下刀最狠的还属奥迪。从2004年的A6(C6)开始,大嘴造型就逐渐开始侵蚀属于保险杠的地盘,几乎完全呈一个平面的前脸,换来了更加优秀的空气动力学。甚至连标榜硬汉形象的SUV Q7也取消了传统保险杠。

不过传统保险杠的取消并非全是优点,如果说防蹭条的出现代替了一部分防擦蹭的作用,在一旦发生较为明显碰撞后,前灯、水箱等零件往往首先成为牺牲品。如此这般维修费用同样水涨船高。如果再碰上像法拉利、劳斯莱斯这些名贵车种,更是一次钱包的大出血。

● 未来:变被动为主动

俗话说“车子安全不如行车安全”,因此如果能够第一时间避免碰撞的发生,这时保险杠才真正到了该退休的时候。预先防止碰撞,首见于沃尔沃的城市安全系统(City Safety),它可以在城市拥堵的塞车环境中防止追尾事故的发生。City Safety将在车速每小时30公里以下时起作用,例如在前车突然刹车情况下,City Safety判断有发生碰撞的危险时便会对车辆制动器进行提前充压,如果这时司机仍然没有采取刹车或者变道的动作,制动器便会自动刹车。

除两年前推出CitySafety系统之外,沃尔沃还开发出自动列队辅助系统(简称AQuA)。在车流走走停停时,AQuA可以帮助驾驶员自动控制车辆。“平时市内上班高峰期的驾驶单调乏味,而我们的堵车辅助技术能让驾驶变的更加轻松。这项科技对驾驶员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它为他们提供了更加安全,舒适的驾驶体验。”沃尔沃研发部的高级主管彼得·麦腾思这样说到。该技术有助于降低驾驶员的工作强度,降低事故风险。

与此同时,全世界车厂也陆续开发出不同的技术来完成“避免碰撞”的任务。其中奔驰全新一代S级,在整合了预安全(PRE-SAFE)、智能大灯、夜视、自动泊车、车道保持以及车距保持等系统后,只要法规允许,完全可以实现“无人”驾驶。

其中预安全(PRE-SAFE)系统,奔驰在新S车身周围360度全方位加装了雷达探头和摄像头,并特别在车头上方首次采用3D立体摄像监控。新S的智能系统可以监控和分析周围全方位的路况信息,包括前后车距离、两侧车道盲区位置车辆、以及行人、动物的识别等,基于对这些路况信息的全面掌握,从而自动做出预判和决策。而预安全制动(PRE-SAFE Brake)不但可以在危险来临时帮助驾驶者增加制动力,在驾驶者没有意识到风险的情况下车辆甚至可以主动介入,自动减速直至停止,真正实现了自动安全。

● 结语:

保险杠,可谓成也“安全”,败也“安全”。“避免碰撞”肯定是大势所趋,但乐于掌控的人类一定不会让“驾驶者”消失。所以虽然“保险杠”这个名词势必消失,但它依然会换个身份,与车身整体构架融为一体,承担着汽车被动安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柴华 本文来源:网易汽车 作者:柴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