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阳病兼证

 古道岐黄 2017-02-24

   少阳病兼证

  少阳病兼证,根据六经传变的规律,主要有兼太阳经证和兼阳明腑证两种。

  (1)兼太阳经证

  临床表现: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郁闷不舒。

  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为太阳病表证不解;微呕,心下支结,郁闷不舒,为少阳之气不和。本证为太阳并病的经证

  治法:两解少阳太阳。

  方药柴胡桂枝汤

  柴胡桂枝汤《伤寒论》):柴胡10克、黄芩10克、半夏10克、桂枝5克、白芍5克、生姜10克、炙甘草5克、大枣5枚。

  本方是由小柴胡汤桂枝汤两方合剂而成,以解太少两经之邪。桂枝汤解外邪,则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可除,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则微呕、心下支结自愈。

  (2)兼阳明腑证

  临床表现:即有少阳病主证,并见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

  呕不止,是少阳证,心下急急难忍,烦郁不解,又是阳明热结之象。

  治法:两解阳明少阳

  方药: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伤寒论》):柴胡10克、黄芩10克、大黄6克、枳实(炙)6克、制半夏6克、白芍10克、生姜12克、大枣4枚。

  本方是小柴胡汤人参甘草,加枳实、芍药、大黄,主治少阳病兼阳明里结证。因少阳未解,故仍用柴胡剂,已见里结,故去人参、甘草,恐其补中留邪,加枳实、大黄、芍药以涤除热滞。此少阳兼阳明两解的方剂。

  另外,由于少阳厥阴表里的关系,少阳病发展到严重阶段,可以传入厥阴,厥阴病阳复,也可能转出少阳,这又是在病理机制上的一种转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