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冒太阳少阳并病证治

 循天园 2017-08-07

太阳少阳并病证,是指太阳之邪未罢,又波及少阳,临证以发热微恶风寒,肢节烦痛,微呕,心烦,心下支结为主症的病证。

临床表现

主症:①发热微恶风寒;②肢节烦痛;③微呕,不欲饮食,心烦;④心下支结。

次症:①头项腰脊酸楚;②口苦。

舌脉: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微弦。

辨证分析

太阳居表,少阳居半表半里,故太阳少阳并病证,既有表证,又有半表半里证。太阳经气被束,必见发热恶寒,所以微恶风寒者,受邪较轻,故言“微”,不言头身疼痛,而云肢节烦痛及头项腰脊酸楚者,亦示邪气不重也。少阳主枢,枢机不利,或干于上则心烦、口苦;或干于胃则微呕、心下支结。舌苔薄白为邪偏于表,脉浮微弦为太少并病的典型脉象。总之,本病证为《伤寒论》并病之一。由于受邪较轻,所以临床表现亦不严重。

诊断要点

凡具见主症①、②、③、④,或主症①、③及次症②,或主症②、③及次症①、②,并具典型舌脉者,即可诊为太阳少阳并病证。

疑似证鉴别

太阳阳明合病证与太阳少阳并病证 两证均有太阳经证候的特点,如发热恶寒,头身肢节烦痛,苔白,脉浮等。但彼证受邪较重,本证受邪较轻,这是两证鉴别点之一。其二为:彼证合病阳明,邪迫阳明,上逆于胃,下迫于肠,故常呕利兼作。本证并于少阳,少阳不和,故见微呕,不欲饮食,心下支结等。另外,彼证两经同时受病,故曰“合病”,本证两经受病,多有先太阳后少阳之序,故曰“并病”。依此也可帮助鉴别。

论治法则

调和营卫,和解少阳。

方剂选要

柴胡桂枝汤。本方是小柴胡汤和桂枝汤剂量各半的合方。方用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祛风,以逐太阳经在表之邪;小柴胡汤和解少阳,疏利气机,以散半表半里之邪。各取原方剂量之半,意在轻取。剂量过重,有损正气,故减量用之。

成药简介

1.桂枝合剂与小柴胡丸 桂枝合剂与小柴胡丸均为新型制剂,与桂枝汤和小柴胡汤药味相同。用桂枝合剂开水冲匀,温服小柴胡丸,可双解太少两经之邪。

2.桂枝合剂与少阳感冒冲剂 少阳感冒冲剂由小柴胡汤加青蒿而制成。加强了原小柴胡汤的清热作用。与桂枝合剂同时应用,对于太阳少阳并病证有迅速退热之效。

饮食疗法

1.五物汤 柴胡6克,荆芥10克,紫苏叶10克,生姜10克,红糖30克。

将柴胡、荆芥、紫苏叶、生姜一并放入大盅内,另将红糖放入另一盅内,加水适量,烧沸,使红糖溶解。把盛装中药的大盅置文火上加水煮沸,加红糖溶液即成。

2.香附苏叶粥 香附4.5克,紫苏叶4.5克,粳米60克。

将香附捣烂与紫苏叶共加水,煎煮取汁去渣,入粳米,煮至米花粥稠,每日晚上睡前温热服食。

3.姜葱萝卜饮 生姜10克,葱白15克,白萝卜20克。

将生姜、葱白切碎,白萝卜切成薄片,加水适量,煮汤饮汁,服后盖被取微汗。

4.荆芥粥 荆芥5~10克,薄荷3~5克,淡豆豉5~10克,粳米50~100克。

先将荆芥、薄荷、淡豆豉煎沸后5分钟(不宜久煎),取汁,去渣。另将粳米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药汁,同煮为稀粥。每日分2次温热服食。

5.柴胡粥 柴胡6~9克,葱白2茎,粳米50~100克。

取柴胡、葱白煎取药汁,去渣。先用粳米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药汁,煮成稀粥服食。

其他疗法

1.针刺疗法

取穴:大椎、肝俞、肺俞。

手法:均用轻泻法。

2.指压疗法

取穴:太阳、上星、百会。

手法:病人仰卧,术者坐于病人头部上方。用拇指交替指压上述穴位,压至病人头部微微汗出为度。

3.刮痧疗法

部位:第7颈椎上下左右4处、脊椎两旁、前胸胁肋间、左右肋下肝脾区。

方法:先用干净毛巾蘸肥皂水,洗净刮痧部位。将玻璃、纽扣或硬币消毒,在选定部位刮之。要顺一个方向刮,不可来回刮。力量均匀,不要用力过猛,刮至皮肤潮红为止。

4.擦剂疗法

生姜、柴胡适量。

将上药捣烂或捣碎。用手拿药渣一团,擦两手足心、两肘弯、前胸、后背,得汗即解。

验案选萃

案一 杨某,农民,男。素有风湿性关节疼痛和腰肌劳损史。平日较少发作。来诊时诉腰痛,右足不能履地,动则痛剧。检视两足外形无损,无红肿,右足踝关节有压痛感,转动则大声呼痛。腰部酸痛喜按摩,头晕,口苦,胸胁满闷,不欲食,微恶风寒,四肢痛烦,舌淡,苔白润,脉浮弦。病由昨夜坐卧湿地2小时后,不能起立行走而起,外感寒湿诱发宿疾。因具本证,故先用本方治其外。服2剂后,恶寒罢,头晕,胸闷,腰痛悉除,四肢痛楚及右脚痛已不明显,舌苔薄白,脉微弦,续服2剂,各症消失。

(张志民:柴胡桂枝汤临床应用点滴《浙江中医杂志》1980,11.12:553)

案二 林某,男,28岁,工人,门诊号14854。1963年11月4日初诊。

患者于前天涉水回家,即感头痛,发热恶寒,腰痛如折,胃胀,口苦不欲食,腹痛时作时减,大小便如常,脉浮弦,舌苔白。此外感风寒,邪将入里。用柴胡桂枝汤轻剂。

柴胡6克,桂枝4.5克,黄芩6克,半夏4.5克,党参9克,赤芍6克,大枣4枚,生姜1.5克,甘草3克,1剂。

11月5日复诊:服药后出汗颇多,寒热已愈,胃胀腹痛俱减。证已减半,复进原方1剂而愈。

(李幕陶:柴胡桂枝汤临证应用的初步体会《福建中医药》1964,5:34)

辨治按语

案一虽为风湿性疼痛和腰肌劳损的急性发作症,但具有“微恶风寒,四肢痛烦”及“口苦,胸胁满闷,不欲食”等太阳少阳两经症状。医者不囿于痼疾风湿,而着眼于引起宿疾发作的太少两感之邪,故选柴胡桂枝汤获愈。案二为典型的太阳少阳并病证,具有腹痛拒按,显为少阳枢机不利所致。医者抓住“头痛,发热恶寒,腰痛如折”的太阳表证,和“胃胀……不欲食”的少阳证,不被腹痛拒按所左右,经用柴胡桂枝汤和解表里,果然2剂而愈。

柴胡桂枝汤,是治疗太阳少阳并病证而偏于表的方剂。由于它具有和解表里,调和内外,疏肝和胃,畅达肝脾的功效,所以临床上应用范围很广。除常用于感冒及未明原因的低热外,还用于肝胆疾病、周围神经性疾病等。近些年还用本方治疗癫img20、癔症抽搐有效。需要指出的是,在治疗感冒时,要根据太阳、少阳两经症状的多寡而选定剂量,这样就使该方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使平淡之方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者:冷方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