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阴病热化证

 古道岐黄 2017-02-24

  少阴病热化证

  (1)阴虚火旺证

  临床表现:口燥咽干心烦不得眠小便黄,舌红降,脉细数。

  口燥、咽干是邪热伤阴,肾水不能上济;心烦不得眠,是心火无制不能下降;舌降、脉数,为阴虚有热。

  治法:滋水泻火。

  方药黄连阿胶汤

  黄连阿胶汤《伤寒论》):黄连10克、黄芩3克、白芍3克、阿胶(烊化)10克、鸡子黄2枚(冲服)。

  本方以黄连、黄芩清心火;芍药、阿胶、鸡子黄滋阴血,心肾得交,水火既济,则心中烦,不得卧自愈。

  (2)阴虚水停证

  临床表现: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舌红苔白,脉弦细数。

  少阴热化,热与水结则小便不利,水热逆于肺则咳,逆于胃则呕;热犯于心则烦而不寐;水热蕴郁,津液不化则口中作渴;阴虚有热,所以舌红、脉细数;水饮内结,故苔白而脉弦。

  治法:育阴清热利水。

  方药猪苓汤

  猪苓汤《伤寒论》):猪苓12克、茯苓12克、泽泻10克、阿胶(烊化)10克、滑石(包煎)10克。

  阿胶滋阴润燥,滑石泄热,二苓泽泻淡渗利水,为滋阴利水的方剂。

  少阴病是外感热病“正气衰败”的虚证。但若少阴病初起脉沉,而又发热无汗的太阳表证为太少两感表里同病,可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温经发汗,表里兼顾。若少阴肾水被灼,病并阳明腑热复盛,证见口燥咽干,或腹胀不大便等,则当用大承气汤急下存阴,若因循失下,必致阳亢无制,而阴液更加耗竭,迟则难以挽救,不可不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