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习武练拳人恰如其分的地位选择

 三拳合一 2017-02-24

 

         武术进校,中华武术将逐步进入中国青少年的社会生活,传统的习武练拳,慢慢将成为新一代中国青少年传承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武术的必修课。然而,现实生活中,但凡城镇,都会有公园,有公园的地方,就有成群结队打太极拳的人,他们在武术辅导员的领拳下,伴随着太极拳音乐,一遍一遍地打太极拳,成为城镇一道靓丽的风景。但是,社区的武术辅导员仅仅拥有领拳资格,能够辅导武术爱好者练习太极拳,不可作为城镇习武练拳的标准。就是现在的武术段位制,也不能总体反应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传统武术的真实水平。有习武练拳爱好的人,总会自觉地要求自己,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修炼武术功夫,他们不看重段位制证书,不看重武术辅导员资格,不管风吹浪打,坚持自己的爱好,自觉地习武练拳,乐此不疲。有道是师傅引进门,修行靠个人;武术练好、练坏,完全取决于自己所化的时间和精力。任何成功,付出与收获皆成正比。无论是爱好武术,还是不爱好武术,武术进校,学生就得选择习武练拳,就不能稀里糊涂混日子,得给自己一个恰当的定位。的确,习武练拳,究竟练得怎么样,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现在的人见多识广,一眼就能明鉴武术功夫修炼得怎么样,武林人士划定的习武练拳的四种类型,将成为众所周知武术训练标准,也就是最终结果。

        第一种类型的习武练拳人,属于资质好,悟性高,一学就会,一点就通的极敏感者。在任何时代,极敏感者都是极少数。极敏感者的武术成就,虽然资质好,悟性高,一学就会,一点就通,还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习武练拳,且举一反三,勤学苦练,日积月累,逐步打造、打磨出来。没有自己的自觉自愿的训练,没有自己不遗余力的思考、体悟,没有自己全身心的努力,没有自己背后的吃苦耐劳,勤学苦练,就不会有人前的精彩表现,以及社会的认可。传统武术大师级的人物,多从第一种类型的习武练拳人里产生。霍元甲大师当年由于身体原因,虽然生在武术世家,却因身体状况,家里只安排他读书,不让他学拳。霍元甲看家里人练拳,耳濡目染,以及自己的参悟,背地里自我训练。日本浪人前来踢馆,挑战霍家武师时,武馆的武师一个个败下阵来,眼见霍家武馆被踢,瞬间大厦倾。霍元甲这个时候挺身而出,接受日本浪人的挑战,将挑战者击败,挽回霍家面子,也挽救了霍家武馆。霍元甲一战出名,从此奠定了他在武术界的大师地位。

         第二种类型的习武练拳人,属于较敏感者,稍微努力就出功夫。众所周知,修炼内家拳的关键是练出内功,有的人站桩三年,练习三体式,站出内功,属于体悟较好,悟性较高,三年始觉丹田能蓄气,能养气,能发气。这种类型的人学懂弄通丹田是人体资源总机关,若气足则丹田充盈,以丹田为换气之所,拳到气到,气到力到,力到拳到。行拳给人沉稳、厚重;轻灵、飘逸;冷脆、鞭长的视觉感受。杨露禅习武练拳属于较敏感者,年轻时就感觉到自己修炼的拳种不够优秀,辛辛苦苦练就的功夫不尽人意,而离家出走,遍访名师,最后到了陈家沟,学得陈氏太极拳,学有所成,中年后来到卧虎藏龙的京城开馆授拳,创立了杨氏太极拳,成为太极拳的一代宗师。与杨露禅齐名的董海川,孙禄堂、韩慕侠、叶问、李小龙等等武术宗师、武坛名宿,都属于这一类型的习武练拳人。这些武术宗师、武坛名宿年轻时勤学苦练,学有所成,中晚年创立门派,发扬光大中华武术。

        第三种类型的习武练拳人,属于需精进者,要努力精进才能出功夫。这种类型的人习武练拳非常之多,有些人练着练着就出功夫,需精进的时候,因生计、因事业而放弃了。有些人站浑圆桩,一辈子也没有站出东西来,或是不够精进,或是属于不敏感者,出功夫很是缓慢。需精进者只要方法对路,加上自己的忍耐力和精进精神鼓舞,也能取得大成绩,好成果。近代传承与发展武术的习武练拳人,多属于努力精进出功夫的人,这批人继承了中华民族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自觉地背后受罪,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习武练拳,为了自己的一点点进步,更加刻苦地习武练拳,就是花费了毕生精力也无怨无悔。也就是这些习武练拳人,自觉传承中华文化,中华武术,支撑起中国武术的一遍天。

        第四种类型习武练拳人,属于不敏感者,类似于每天上午出现在晨练队伍里,随着太极拳音乐,从太极拳八式打到太极拳五十六式,一式不漏地打完打尽,此生练死也不出功夫者。尽管他们天天练习《易筋经》,天天练习《八段锦》,天天练习太极拳,不敏感者很难练出气功功夫,也就不会带内功呼吸打太极拳,拳是拳,气是气,力是力;拳无力,力无气,气无拳。按现在广为传播的太极拳来看,典型的花拳绣腿,武术的技术、武术的技击荡然无存,中华民族老祖宗千百年独创的武术,无论如何惠及不到他们。天天修炼太极拳,长期保持操练,仅仅是强身健体,修身养性,仅仅是一项很好的运动方式而已。

         习武练拳人的四种类型,呈金字塔结构。第一种类型人少之又少,出现一位,不是武术巨匠、就是武术巨星,是武林幸事;第二种类型比第一种类型人多了许多,然而,也属于少数之列,那是对武术孜孜不倦追求的人,是能够登上武术的高峰顶点,也是这个类型的人,推动武术传承与发展;第三种类型人多了起来,只有那些耐得住寂寞,忍受得住枯燥乏味的人,可以成为需精进者,是他们承前启后,支撑起中国武术的整个天下;第四种类型的人,是金字塔的最底层,人多势众,仅仅是在做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的运动。

         传统武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独创的强身健体的技术、技艺,虽然在传承过程中,因时代当局的管制,相对制定许多传承的规定,制约了传统武术的传承与推广。习武练拳的人,在那样的时代,一直在夹缝里生存与发展,一直遮着狭义、神奇的面纱,一直以自强不息激励后辈人习武练拳。现在,国家提倡习武练拳,将武术纳入国家的发展规划,激励中国的青少年学拳练拳,我们希望武林人士竭尽全力探讨的四种类型习武练拳人,能成为我们了解习武练拳人的最终结果,知道我们习武练拳一辈子,有多少功夫,有多少能耐,能一目了然。爱好武术,参与武术训练,能不能成为武术的传承人,能不能在武术上有所造诣,有所贡献,就有了自知之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