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视角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 陈亚宁
摘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期发展态势下,要使大学生创业型人才培养符合时代要求,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走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道路。既要让高校成为创业型高等人才培育的平台,也可经由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反哺高等教育。这不仅只是针对某一批大学生创业发展而言,更是实现我国人力资源结构优化与提升的重要途径。研究人力资源视角下的大学生创业型人才培养,旨在从时代需求出发找到创新大学生职业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以及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改革方向。 关键词:人力资源;大学生;创业型人才;培养
在创新2.0的大背景下,人力资源已经成为全社会转型升级时期各行业、企业最具活力与潜力的支柱型生产力元素之一。而在当下及未来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创业型人才培养不仅决定着大学生个体在人力资源市场竞争中的生存与发展,也决定着特定企业、行业突破瓶颈、实现超越的最终成果。更重要的是,大学生创业型人才培养影响着整个社会人力资源素质、水平的发展趋势,甚至成为全球化经济模式下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一、转变观念,从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入手培养创业型大学生人才 正所谓意识改变行动。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前提是创新创业意识与思想的形成。缺乏创新、创业意识的大学生依然只能陷入传统模式下求学后求职的循环无法超越,因此,转变观念,从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入手培养创业型大学生人才是基础和前提。高校应当视具体情况增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或辅导培训的设置,让大学生在校期间就逐步相对陈旧的求职就业观念,实现以创业实现就业的思想超越。
二、工学结合,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大学生创业型人才 针对近年来越来越激烈的人力资源市场竞争现实,各级各类高校纷纷采取建设实训基地等方式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这些硬件设施的建设同样也是培养创业型大学生人才的良好平台。更加充分拓展实训基地的功能,通过工学结合、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是培养大学生创业型人才最为实用的渠道。校方可以为有意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包括实验设备、场所、物资等在内的硬件条件,也可以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校内外人才加入到大学生创业队伍之中。而凭借强大的科研实力与广泛的影响力,高校还可以帮助大学生创业者实现创新创业成果的成果转化与推广,这无疑是对大学生创业型人才最大的帮助与扶持。
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科技支撑大学生创业型人才培养 在高校中,先进的技术、现成的场地和一定数量的研发与投入资金都可成为培养大学生创业型人才的既有条件。例如校园电子商务就是当前已具雏形的一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形式。无论是学生自行组织创业团队还是在教师带领下的融合式创业都是可供借鉴的类型与手段。而具备条件的高校还可以通过建设创业孵化园等形式实现大学生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巩固与深化。
结束语: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期发展态势下,要使大学生创业型人才培养符合时代要求,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走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道路。既要让高校成为创业型高等人才培育的平台,也可经由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反哺高等教育。这不仅只是针对某一批大学生创业发展而言,更是实现我国人力资源结构优化与提升的重要途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