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和科学,可以有共同的研究对象。但是:人文,是对研宛对象的“价值判断”;科学,是对研究对象的“事实判断”。 人文范畴,既然是价值判断,使用的是“思辨”的工具和方法,遵循“形式逻辑”规则,追求的是基于理性的“应然”。理论上,不“真”的东西可以“善”,比如上帝和天使;不“真”的东西也可以“美”,比如写意画或虚构的小说。因此,在人文领域,自古通行不以“实证”的科学逻辑为评判标准,可以理直气壮地“不讲科学”。要求牧师“证明”上帝存在,是可笑的,因此挨揍,一点都不怨!也曾有过很多宗教家试图“证明”上帝存在,但是,正如那些试图“证明”中医是“科学”的人一样,不但徒劳无功,反而自取其辱。 科学范畴,既然是事实判断,使用的是“实证”的工具和方法,遵循“辩证逻辑”规则,追求的是基于客观的“实然”。尽可以求证不美、不善事物之“真”。因此,在科学研究领域,掺入善、美、公平、正义等评断,是荒谬的。科学应用领域确实涉及价值、意义等伦理关切,但那是政治家或企业家该思考的事。爱因斯坦的后半生,就是陷入核技术的伦理误区不能自拔,再无重要成果问世,太~太可惜! 从应用的角度,几乎一切人文学术,都遭到过“不科学”之类的责难。遗感的是,人文学者大多不知道,人文学术不以科学逻辑为评断标谁,是天经地义的。更有甚者,人文学者面对来自科学的“证明”责难,理屈辞穷、自惭形秽,甚老背离人文精神和传统,向科学投降。人文学者何不理直气壮地回应:人文本非科学,请不要拿科学扯事儿! 另一方面,几乎任何重大科技突破,也都会遭到来自人文的价值、意义等伦理非议,甚至是残酷打压和迫害。哥白尼和布鲁诺,就是人文迫害科学的牺牲品。当今世界,基因技术、核技术等前沿科学,正在经受着来自人文的伦理打压,举步唯坚。 科学家与人文学者各自回归本职本分,就天下太平了! 拓展阅读,请参阅本人头条号拙作: 《 中医:不要拿“科学”扯事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