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北人客家人在深圳过年

 369蓝田书院 2017-02-24

二十年前,说起在深圳过年,有些年头的人就会浮现一座空城的记忆,整个年冷冷清清,大街上空荡荡,没有一丝年味。这几年,留在深圳过年的人越来越多,远离家乡的人如何延续家乡的传统年俗?本地居民又是如何更新了过年的方式?


  • 客家人


16岁的小黎是土生土长的深圳本地人,家住龙华坂田。从她出生记事起,她每一年的春节都在深圳度过,今年也不例外。小黎是客家后裔,客家人过年除了同样吃年夜饭发红包之外,还有一个特殊的民俗,就是用柚子叶洗澡:“年三十的晚上,吃饭之前一定要用柚子叶冲凉,把一年到头的不好的霉气全部洗。洗完澡后穿上新衣服,然后长辈会派利是吧,大小红包都有的,我们其实就是图个意头。大人就是恭喜发财,身体健康吧,小孩就是学习进步。”




客家人年夜饭一般都是吃盆菜,合家团圆,热热闹闹。但是,这个民俗到了小黎的父辈,就发生了变化,吃盆菜变成了上酒楼,小黎解释说:“因为家里人说,在家里煮饭,就是吃那种盆菜嘛,盆菜很麻烦。不停地从早干到晚,所以从我爷爷去世以后,他们都在外面吃了,因为我爷爷是比较喜欢在家里吃饭的那种。”


民俗变了,但过年全家大团圆,图个美满和乐的性质没有变。作为新生代,她还是喜欢在深圳过年,小黎说:“作为我这一代的话,我挺喜欢过这个年的。一大家子人在一起,团圆吃饭嘛。毕竟跟很多那些姑妈、都是几个月见一次面,很少全部兄弟姐妹聚在一起的时间不是很多。然后可以一起K歌,聚会,聊聊天什么的,我觉得很开心!”


  • 东北人


 许阿姨是80年代初来深圳创业的拓荒牛,老家在东北,可是三十多年下来,除了其中有两年回老家过年,其余的30多年的春节都留在了深圳。许阿姨说,一方面是深圳的气候太温暖,已经很难适应东北的严寒。


另一方面,许阿姨的六个兄弟姐妹都在深圳,儿孙满堂,这个超大家族努力将东北的习俗在深圳发扬光大,许阿姨说:“主要是年三十这一天,我们讲究一点。全家儿女都回来嘛,三十这一天就是要多做点菜,包饺子。一般都会守夜,最早就是十二点以后,一两点钟才睡觉。我们大家族嘛,互相拜年嘛。初一那天,有的呢,家里要留个人。有来拜年的,或者有亲戚朋友啊,在家守一下。要不自己就出去,给别人比较要好的拜个年。”




谈起留在深圳过年,元霄节的莲花山大巡游也是许阿姨一家过年的压轴节目之一:“每年在深圳,十五的时候,莲花街道都组织大家搞一个大巡游嘛,我们都参加。扭秧歌啊,跳舞啊,就那天比较热闹!就在莲花山,整个莲花街道各个社区都有节目。人很多!你表演什么节目?扭秧歌。大家扭一圈,热闹热闹!”


在深圳过了三十多年的春节,许阿姨最大的感受是随着微信的兴起,拜年的习俗越来越淡化了,她希望这个传统不要丢:“我觉得过年就是要拜年嘛!现在的拜年就成了在家里窝着,发个微信就算拜年了。就没有那种热闹的场合。然后人的感情我觉得通过微信起不到什么作用。平时大家都是互相见的,远道的可以发个微信,象老家的。你象跟前的,我觉得好象就不如以前,互相走动一下,到谁家,或者是朋友之间,组织一帮人。大家在一起,挨个去拜个年,我觉得通过拜年这种,也是增进感情。”


(来源:先锋898 记者 林诗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