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黯淡”的漆器,一重重“黑暗”堆积出来的光泽

 微笑的懒猫 2017-02-24



红色是中华民族最喜爱的颜色,甚至成为中国人的文化图腾和精神皈依,在中国历史上,红色在周代便是“流行色”,尤其在汉朝和明朝,红色被用于生活之中,从祭祀、婚嫁服饰到紫禁城的城墙,红色经过世代承启、沉淀逐渐嬗变为中国文化的底色,弥漫着的积极入世情结,也成为了中国的象征。


元 剔红仕女婴戏图嬰漆盘


跨越5个世纪,一只中国明代宣德年间的红色瓷盘(1426-1435)和美国抽象主义艺术家马克·罗斯科(1903-1970)创作于1959年的红色丙烯画,看似彼此无关的两件作品,却因为丰富的红色色调被置于华盛顿亚洲艺术博物馆的展厅中,形成了一种超越时间与地点的无声对话。


明代宣德年间出现的铜红釉是中国单色陶瓷最伟大的成就之一,陶工巧妙地将小部分精细研磨的氧化铜混入釉料之中,并恰当控制铜釉质以得到令人惊艳的红色和完美的质地。目前世界范围内宣德年间的铜红釉瓷盘仅存35只,它以简洁的线条、沉着的红色传递着来自中国明代大气而沉稳的气象。


明代宣德年间的红色瓷盘


这是1959年马克·罗斯科的一张红色绘画,在这张作品中罗斯科采用红色颜料分层的大胆方式,使布面作品的深度和变化有了明显的飞跃。这张作品是罗斯科计划为曼哈顿的四季餐厅创作的34幅作品之一。但罗斯科很快终止了为餐馆创作的合约,他认为繁忙的餐馆不是艺术思考的地方,自己关于色彩的理论在不可能在一个餐馆被理解和关注。


马克·罗斯科名为《无题》红色绘画


这张画似乎有一种磁性,观者在欣赏这张画时会感觉自己被拉进画面之中。其中的一种红色是暖和、快乐的,但另一种却显得阴郁。罗斯科通过色彩和形状的运动,传递出一系列难以明状的情感。除了丰富、隐晦的红色之外,“自我牺牲”也是宣德瓷盘和罗斯科的相似之处,1970年2月25日,因为服用过量镇定剂和抗忧郁药物,罗斯科切断静脉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在中国一直流传着陶瓷匠人为了烧制出完美的釉色,将自己也融于炉火之中的传说。


雕漆是中国一项古老的手工艺,在战国时代便作为日常用品被使用,西汉漆器到达鼎盛且造型多样成为了生活的必须品。但汉代以后,漆器急遽衰退,直到唐代才重新大放异彩,并呈现出华丽的风格,而后宋元明清,漆器也依据不同朝代的审美发生变化,直到晚清,漆器制造和其他传统工艺一样,进入了衰落期。14世纪处于中国元朝,此时手工业受到相当重视,江南的嘉兴一带成为漆器产业的重要中心。


元 剔红绶带秋葵纹漆盘


这件漆盘中两只鸟圆形中互相循环,蜀葵花重叠且大小不同的花瓣和长而窄的叶子显示出漆雕的深度和丰富性。而其使用的黑暗背景也常见于元早期的雕漆中。


元 剔红牡丹纹漆盘


这件漆盘中雕刻的牡丹和树叶造型是典型的14世纪上半叶的样式,1976–1984年在韩国的西南海岸锡南群岛附近挖掘出的元代沉船中有类似器形。到了明代工艺美术跨入新的阶段,官方设厂专制御用的各种漆器。除了官设的漆器厂外,民间漆器生产也遍及大江南北。


明永乐 剔红庭园高士图漆盒


漆盒盒盖上描绘了十四世纪以后,中国绘画和装饰艺术中普遍存在的场景:两位高士对坐阔谈俯瞰花园湖泊,几名书童在旁烹茶、抚琴,一派中国文人阶层的生活方式。


明中期 剔黑花鸟纹漆盘

明嘉靖 剔彩道家神仙图漆斗


清代初期制漆业承续明朝的发展,尤以乾隆时期为盛,并逐渐形成各自的制作中心及地方的特色。


清乾隆 剔红庭园人物笔筒


此件笔筒雕刻了西园雅集的场景,西园为北宋驸马王诜府第,苏轼、黄庭坚、秦观、晁无咎、米芾等的一场游园聚会被李公麟以绘画记录,后世艺术创作一再演绎,南宋马远、明代仇英等皆有摹本,清代石涛、华喦等亦多仿之。


清晚期 卢葵生款 剔红郭子仪贺寿图屏风


从屏风左上的落款可见,这是恭祝一件60大寿的生日贺礼。屏风借唐朝名将郭子仪(697-781)的故事贺寿。郭子仪六十大寿时,七子八婿皆来祝寿,由于他们都是朝廷高官,拜寿时把笏板放满床头。这个寓意喜庆的故事通过戏曲在明清两代广为流传,“满床笏”的典故被用来借喻家门福禄昌盛、富贵寿考。此件屏风中的上半部分表现了郭子仪六十大寿的盛况,下半部的雕刻的孩童玩耍场景寓意子孙满堂。


清乾隆 剔彩万岁长春漆盘


自古以来,漆器的肌理唯有黑、褐、红,这三种颜色是一重重“黑暗”堆积出来的,可以看做是在包裹四围的黑暗中的必然产物。绘有漂亮泥金画的光亮的涂蜡首饰盒、文几、搁板等,有的看上去花里胡哨,俗恶不堪。假如使这些器物周围的空白充满黑暗,再用一盏灯光或一根烛火代替日光或电灯映照过去,原来花里胡哨的东西就会立即变得深沉而凝重。”也许古代工匠在器物上涂漆雕刻,考虑的是浮沉于黑暗中的色调以及反射灯火的强弱,追求的是作品在贫光环境里的效果。烛光火影下,绚烂的画面大半潜隐于黯淡之中,催发出一种无可名状的闲情余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