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买书和藏书

 热点板块 2017-02-25

读书、买书和藏书

我是一九八零年代初开始买书的。最初买下的都是中外文学名著,因为那时写小说,读的最多的也是小说。当时选书有两条标准,一是从图书馆借来读过,觉得应该细读的书;二是很想读而图书馆总借不到的书。有此两条,一年也买不了多少书,所以我的藏书中,新版文学名著至今不过千余册。

渐渐长了见识,明白光读小说是写不好小说的,就想打下一点文化的根基,于是将重点转向南京的城市文化。这后来成为我藏书中最重要的专题之一,其中稀见文献,也有百余种吧。近几年不写小说了,利用这些资料,出了七八本以南京为主题的书,还写成了一部《南京城市的演变与发展》。

南京虽号称六朝古都,但六朝的遗迹已消弥殆尽,城市实体与文化氛围,其实都是明代以来形成的,这又引发了我对明清史的兴趣,最后相对集中于明亡清兴之际那一代文化人的命运上。这成为我的另一个专藏,也是我阅读最多、思考最深的一个专题。总想着不该辜负这几千种图籍,该认真写点东西,但至今还只发表了些零散文章。

在那十来年间,我虽然买了几千本书,但没有明确的藏书意识,挑选书籍主要看内容,而不甚注重版本,更不购存复本。我开始买旧版书以至雕版书,是因为没有新版可买;也是在读书中发现了不同版本的优劣,才开始注意版本的选择,渐涉及目录学与版本鉴别。当然,买书重版本和为版本而买书,仍然是两个概念。

并不是我当时没有收藏意识。我的休闲方式就是搜集些小玩艺。比如邮票、雨花石、陶瓷、铜镜、古钱币,都是只能藏不能用的。不过歪打正着,古钱币又引我进入了中国钱币文化的范畴,由钱币学到货币史再到经济史,以及相关的社会文化、书体书法、冶金铸造、中外交通等诸多方面,又成为我藏书中的一个小专题。前年还出版了一本《钱神意蕴》,是我的得意之作。

我由买书向藏书的转变,可说是写作书话促成的。从一开始我就选择了古旧书作为写作对象,一则因为写新书难免顾及作者与出版社,不能畅所欲言,甚至不免沦为阿谀之文;再则以我自己的阅读经验,觉得写古旧书更能拓宽读者的文化视野,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有所促进。从此,我开始有意识地搜求古旧书,也不得不在版本学上下苦功夫。我能与徐雁先生一起编成“中国版本文化丛书”,并且写作其中的《插图本》,就得益于此。

“有话可说”成了我淘书的新标准,使我买书的范畴大为扩展。很快我也认识到,在古籍珍善本和新文学版本方面,前辈们的成就已是我无从超越的,我只能做些拾遗补缺的工作。不过,现代书话的确立,就与新文学版本密切相关,几位大家也都以新文学版本书话见长;而新文学版本之外的大量旧版文化书籍,尤其是文史著作,则是一个发掘不多的宝库。所以我收藏与写作的重点,便转向了这些方面。今年出版的《纸上的行旅》,就是利用所藏旅游类旧书写成的。类似的小专题,应该还可以理出若干种。

虽然家里堆了一屋子书,但我仍然不敢自称藏书家。因为这些年来,我有缘结识了不少名副其实的藏书家,“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与他们的收藏与学识相比,我至多能充个票友罢了。另一方面,也因为近年来古旧书价值回归,价格上扬,“藏书”成为投资者的一种新时尚。《藏书报》上讨论藏书家的标准,众说纷纭,各执一词,越争越糊涂。我想我还是作为一个喜欢买点书的读书人,来得较为明白些。

如需参与古籍相关交流,请回复【善本古籍】公众号消息:群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